(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茶馆最早出现于唐朝。人们在茶馆中品茶叶、谈生意、会好友、听戏曲。在此阶段,民间艺人的乐器弹奏与戏曲表演也可以成为茶馆的背景音乐。钢琴作品是西方音乐艺术的典型代表,蕴含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充沛的思想情感。将钢琴作品融入到茶馆背景音乐中,既可以展现当代茶馆的文化包容性,又可以接纳来自不同国度的品茶人,满足品茶人的精神需求。本文就将剖析茶馆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对钢琴作品与茶馆背景音乐融合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将钢琴艺术与茶馆背景音乐艺术深度融合的策略,旨在推动茶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协调发展。
自古以来,品茶与音乐的融合就是文人雅士的追求。例如,唐朝的《宫乐图》、《调琴啜茗图卷》等,都刻画了唐朝宫廷女子品茶饮酒、玩笛弄瑟、吹箫弹筝的风雅生活。茶馆起源于唐代,也在大唐盛世中达到鼎盛发展时期。在宋元明清时期,茶馆已经成为品茶人与赏乐人主要的聚集地。由此,开创了茶馆与音乐艺术相互融合的先河。
随着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的兴盛发展,以及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逐步形成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当代人生活节奏较快,精神压力较大,往往无暇游山玩水,品茶赏乐。由此,茶馆成为当代人追求心灵休憩、充盈精神文明世界的重要休闲场所。茶馆为营造清新优雅,恬淡舒适的氛围,往往会播放一些曲调平缓,旋律悠扬的轻音乐,或者由奏乐师现场演奏乐器。无论是播放录制音乐,还是现场演奏乐器,都以音色清脆悦耳,情感饱满细腻的音乐作品为主,如《高山流水》、《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等。这些古筝古琴曲的演绎丝丝入扣,如行云流水一般,能够激发起人的情感共鸣,令人心情愉悦舒畅,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从两晋时期的茶摊,到唐代的茶馆,再到近现代艺术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品茶场所,充分显现出人们对艺术审美与精神文明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当前,室内环境是否清新淡雅、舒适惬意,是否极具个性化特征,成为人们对当代茶馆的客观评价标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饮茶已经从日常生活习俗悄然转变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不仅需要符合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还需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深刻的生命感悟哲理,能够启发华夏儿女的思考。也正是因为茶文化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饱和度,使得茶文化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得到文人名士的钻研与追捧。
茶馆具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功能、满足社会公众物质需求与审美需求的功能。随着当代人生活压力的增加,往往长时间遭受负面情绪的裹挟与制约,茶馆自然而然的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净化心灵的重要场所。茶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与艺术审美功能,更加能够凸显茶馆的文化特色。简单来说,茶馆的审美功能也就是品茶人在饮茶过程中的审美意趣。茶馆设计师在装修设计与环境布置时,要以清新淡雅、沉静朴实为主调,再借助色彩的协调搭配、丰富多彩的书画作品、琳琅满目的茶器茶具以及优美曼妙的音乐,营造高雅古朴美学意境。
比如青岛莲花阁茶馆,集名茶、名壶、名画为一体,茶语、墨韵、琴音、美点相映成趣;杭州湖畔居茶馆,既有茶香四溢,又能俯瞰西湖美景,被誉为“西湖之眼”。
随着现代大众加大对当代茶馆的重视力度,其开始将关注度点转移到开发茶馆的审美功能方面,音乐也逐步成为茶馆塑造艺术审美文化的重要形式。在音乐多元化发展的情势下,茶馆的背景音乐选择不单单局限于传统民族音乐,而是可以充分考虑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合。针对此,本文就将围绕钢琴作品在茶馆背景音乐中的应用展开详细探究。
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背景音乐作为一种主流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并受到人们的认可、接纳和喜爱。从某种角度来说,背景音乐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人们的文化体验、情感体验以及艺术体验。为此,茶馆中选择的背景音乐,既要能够充分凸显应用主体的基本特征,又能够淋漓尽致的诠释和表达情感理念。如果背景音乐中所选择的音乐艺术元素不合时宜,则会破坏环境氛围,影响人们的体验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对于当代茶馆来说,如果将合适的钢琴作品应用到背景音乐中,不仅可以展现茶馆的文化包容性与艺术兼容性,提高茶馆的功能价值,还可以提升钢琴作品的人文艺术内涵与古典文化韵味,起到相得益彰、锦上添花的作用。
钢琴是极具代表性的西方艺术表达载体,而茶馆则是东方古典文化的标志。从表面上来看,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联。但是,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入交流,为钢琴与茶馆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钢琴作品艺术样态是不唯一的,是多种多样的。当代茶馆在选择与背景音乐相匹配的钢琴作品时,既要对西方钢琴艺术作品加以筛选,又应结合古典音乐艺术内涵、表象特征与展现形式,对钢琴作品实行二次改编,由此,提升整个茶馆背景音乐的文化意趣与艺术价值。
只有全面且深入地理解茶馆的功能价值,才能选择对应的艺术元素与文化要素。对于当代茶馆来说,背景音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素材。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让品茶人在品位四溢的茶香时,感知丰富且深刻的文化内涵,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追求自我。在选择钢琴作品作为茶馆背景音乐时,有必要从艺术鉴赏和文化赏析角度出发,确保二者之间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消除突兀感。若想进一步增强钢琴作品与背景音乐的融合表达效果,还应高度重视如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结合茶馆背景音乐的基本特点,选择文化内涵、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等相匹配的钢琴曲目。事实上,钢琴曲的艺术形态是林林总总的,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只有加大茶馆建筑文化与钢琴艺术的融合深度,才能发挥出钢琴作品的优势价值。尽管当代茶馆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但是,只有立足于艺术思维,从公众的关注焦点与兴趣集合点出发,赋予茶馆必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才能打造广受公众认可和追捧的茶馆。当公众在品茶时,选择与茶文化核心内涵以及品茶活动主题相匹配的配乐作品时,可以进一步深化茶馆的综合价值。
第二,对于茶馆经营者来说,在选择钢琴作品时,还要对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展开深入了解。并且对钢琴作品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改编创作,确保钢琴曲与背景音乐的深度融合。如果当代茶馆能够选择融合适宜钢琴曲目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让品茶人品位茶叶的醇香浓厚,还可以接受茶文化的启迪和熏陶。从本质上来说,音乐艺术所展现的人文关怀理念,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念,是一种动态化、细致入微、沁人心脾的情感启发,可以有效弥补茶馆过于静态化的不足,引导公众品位茶、感知茶文化、鉴赏茶和了解茶,实现茶文化与音乐文化的默契配合。
第三,茶馆建筑具有别具一格的独特价值。在当代茶馆运营过程中,必须根据环境氛围,选择合适的音乐元素和音乐展现形式。将钢琴作品融合运用到茶馆背景音乐中,可以舒缓品茶人的精神压力,释放品茶人的负面情绪,调整品茶人的消极心态,进而实现品茶活动与音乐艺术鉴赏的深度融合。茶馆拥有轻柔舒缓、优雅惬意、静谧舒适的独特环境,这也决定了茶馆背景音乐所能选择的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背景音乐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阐述和诠释的情感思维中,拥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迎合公众的审美意趣。由此可知,当代茶馆在为背景音乐选择对应的钢琴曲时,应当注重融合生活中的内涵,实现生活元素、艺术元素与文化元素的协调配合,最终满足品茶人的物质需求、艺术需求与精神文明需求。
综上所述,当代茶馆不单单是提供饮茶活动的场所,也是提供休闲娱乐服务与文化鉴赏服务的场所。为此,当代茶馆既要具备饮茶功能,又需适当融合艺术元素与文化元素,全方位呈现多方面的功能价值。结合当代茶馆的功能价值与消费群体可知,只有促进先进经营理念与古典文化内容的深度融合,将钢琴作品合理应用在茶馆背景音乐之中,积极创新经营方式,才能全面发挥出茶馆的功能价值,陶冶前来品茶人群的艺术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