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芳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福建顺昌 353211)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Chi) 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世界珍稀观赏植物[1],国内将金花茶誉为“茶族皇后”“植物界中的大熊猫”,国外则称之为“幻想中的黄色山茶”[2]。因其花、叶富含茶多酚、茶黄桐等对人体有益的天然营养物质,金花茶也是稀有的药用植物[3]。金花茶在福建已有多年的引种栽培历史,有关学者已对金花茶引种技术、生物学特性、杂交育种技术等进行了研究[4-7]。金花茶自然分布区集中在北纬20°52′~23°30′,东经105°16′~108°40′[8],福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与金花茶自然分布区较为相近,但福建南北部气候差异较大。金花茶在闽北地区的引种栽培还处于探索性试验阶段,因此对顺昌县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引种金花茶生长和适应性进行了观测与分析,并对8 种金花茶的适应性进行初步评选,以期为金花茶的引种栽培提供借鉴。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场部(117°89′E,北纬26°82′N,海拔176 ~179 m),地貌系武夷山系的低山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5 ℃,绝对最高温度39 ℃,绝对最低温度-6 ℃,年均降水量1756 mm,无霜期280 d,相对湿度82%。土壤为山地红壤,立地等级II 级,前茬为杉木采穗圃。试验地经过清杂、挖穴、施基肥(复合肥0.05 kg·穴-1),株行距为1.0 m×1.5 m,次年每年施肥两次(3、6 月份),每次施复合肥0.05kg·株-1,每年锄草2 ~3 次。
供试材料为‘黄樽’薄叶金花茶、防城金花茶、东兴金花茶、重瓣金花茶、四季金花茶、无名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凹脉金花茶等8 种2 年生扦插营养袋金花茶苗,于2014 年3 月从福建省龙岩市永福园艺有限公司引进栽植,栽植面积0.3 hm2。
选用遮阳率分别为70%~75%、80%~85%、85%~90%的2 针、3 针、4 针遮阳网,对凹脉、黄樽、防城3 种金花茶进行不同遮荫度对比试验,共设3 个处理,每个处理3 个重复,每个重复15 株,共405 株。2014 年3 月调查金花茶初始树高,之后每年12 月调查树高生长量。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黄樽、防城、东兴、重瓣、四季、无名、显脉、凹脉等8 种金花茶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引种栽培过程中不喷施杀虫杀菌剂),20 株小区,重复3 次,共480 株。2014 年3 月,调查初始树高;2014-2017 年,每年12 月调查生长性状、抗性等指标,幼叶色与叶色的调查选用英国皇家园林协会RHS 植物比色卡(RHS Colur Chart-Sixth Edition) 进行比对;2017 年,每个重复随机选取3 株调查病虫害发生率,植株发病率/植株虫害发生率:主要发生的病害、虫害株数占该品种植株总数的百分比,单株叶片发病率/单株叶片虫害发生率:单株病害、虫害叶片各占总叶片的百分比。
采用Excel 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LSD 多重比较和方差分析。参考陈俊愉[9]的百分制记分评选法对8 种金花茶的适应性进行初步评选。
从表1 可见,凹脉金花茶在2 针、3 针、4 针遮阳网下年均高生长量分别为13.7 cm、16.9 cm、11.0 cm,在3 针遮阳网下生长量最大,分别比2 针、4 针增加了23.4%、53.6%;防城金花茶在2 针、3 针、4针遮阳网下年均高生长量分别为21.3 cm、15.4 cm、10.1 cm,在2 针遮阳网下生长量最大,分别比3针、4 针增加了38.3%、110.1%;黄樽金花茶在2针、3 针、4 针遮阳网下年均高生长量分别为11.7 cm、15.0 cm、10.2 cm,在3 针遮阳网下生长量最大,分别比2 针、4 针增加28.2%、32.0%。凹脉、防城、黄樽3 种的总体年均高生长量分别为13.9 cm、15.6 cm、12.3 cm,防城高生长量最大。不同金花茶在各遮荫度下年均高生长量差异显著,其中凹脉、黄樽金花茶在3 针遮阳网下年均高生长量较2针、4 针差异性显著,防城金花茶在2 针遮阳网下较3 针、4 针差异性显著。
表1 3 种金花茶的年均高生长
由表2 可知,2017 年8 种金花茶树高在67.3 ~130.0 cm 之间,其中防城金花茶平均树高(130.8 cm) 最高,四季金花茶(67.3 cm) 最矮;2014-2017 年不同金花茶年均树高生长量在13.50 ~27.3cm 之间,防城金花茶年均高生长量(27.3 cm) 最多,四季金花茶(13.5 cm) 最少。LSD 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金花茶间年均高生长量差异明显,其中防城与东兴、凹脉、黄樽、四季呈显著差异,防城、重瓣、无名、显脉与黄樽、四季的差异显著,四季与其它7 个品种差异性显著。
表2 引种金花茶的树高和年均高生长量
2014-2017 年,试验地的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3℃(2014 年12 月21 日)、-2℃(2015 年12 月7 日)、-6℃(2016 年1 月24 日)、0℃(2017 年2 月9 日、10 日)。由于试验地常年最低平均气温在-2℃至-3℃,因此以2016 年度的观测结果分析8 种金花茶的抗寒性(表3)。由表3 可知,防城金花茶、黄樽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抗寒性强,表现为轻微冻害,少量叶片冻害,叶片不干枯、不脱落、对树体的生长不影响;凹脉金花茶和四季金花茶抗寒性较强,仅出现少量新叶干枯,对树体生长基本不影响;重瓣金花茶、无名金花茶、显脉金花茶抗寒性弱,表现为新叶和嫩枝,受冻新叶脱落、部分嫩枝干枯,影响树体来年的正常生长,但未出现因冻害导致整株死亡现象。
表3 8 种金花茶抗寒性一览表
由表4 可看出,2017 年8 种引种金花茶有叶甲、蝽象、蚜虫、斑蛾等虫害发生,其中叶甲为主要虫害,凹脉的叶甲虫害发生率(7.0%)最高,其次是四季(3.7%),防城(1.7%) 最低。金花茶病害有炭疽病和叶斑病,炭疽病为主要病害,其中四季的炭疽病发病率(5.6%)最高,黄樽(1.7%) 最低;防城、重瓣、东兴、黄樽均有叶斑病发生,东兴的叶斑病发病率(3.5%) 最高,黄樽和防城最低,均为1.7%。各品种单株叶片病虫害发生率分别在1.4%~4.8%和1.3%~6.2%之间。
表4 不同引种金花茶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对8 种金花茶的全株(株型、紧密度)、叶(幼叶色、叶色、光泽度、叶脉清晰度、叶片大小) 等评价因子进行调查,同时将各品种的抗性(抗病害、抗虫害、抗寒性) 及适应性作为评价因子(表5)。由表5 可见,8 种引种金花茶的综合得分在58 ~92 分之间,其中,黄樽表现最佳,综合得分92 分;其次是防城、东兴、凹脉,综合得分分别为89 分、80 分、74 分;重瓣(67 分) 和无名(63 分) 表现一般,显脉(59 分) 和四季(58 分) 相对较差。
表5 8 种金花茶的百分法综合评价
不同种金花茶适宜的光照强度不同。凹脉金花茶和黄樽金花茶在遮阳率80%~85%光照强度下生长表现最好,防城金花茶在遮阳率70%~75%光照强度下树高年均生长表现最好,强度遮阴(4 针遮阳网) 严重影响3 种金花茶的生长,3 种金花茶树高年均生长量均最小。
不同引种金花茶的年均高生长量呈显著差异,其中防城金花茶的年均高生长量最高(27.3 cm),四季金花茶树高生长较为缓慢,年均高生长量最低(13.5 cm)。在病虫害方面,引种金花茶的虫害有叶甲、蝽象、蚜虫、斑蛾等,以叶甲为主要虫害;病害有炭疽病和叶斑病,炭疽病为主要病害,其中,黄樽金花茶、防城金花茶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凹脉金花茶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弱。在抗寒性方面,防城金花茶、黄樽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抗寒性较强,重瓣金花茶、无名金花茶、显脉金花茶抗寒性较弱,这可能与重瓣金花茶、无名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在秋冬季会抽新梢有关,新梢易受冻害影响。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黄樽金花茶、防城金花茶、东兴金花茶和凹脉金花茶的引种适应性相对较好,适宜在福建闽北部分地区推广种植。本研究是金花茶引种早期的调查结果,各品种均未开花,其观赏价值有待于后续进一步跟踪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