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促进就业视域下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1-12-16 22:27王维念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后疫情时代能力提升

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不仅严重危害了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冲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再创历史新高!同时,疫情导致留学生回流,加剧竞争白热化。探析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破除“就业难、用工荒”的壁障,实现精细、精准、精确的高质量就业,以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一、后疫情时代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1、解决就业供需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而六稳之首就是稳就业,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家有收入,家里就有了保障。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利益,更关乎千家万户幸福和谐。所以就业作为谋生手段,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更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2、丰富人才资源储备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供给侧结构改革,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就业要求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高质量的就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企业的发展需要更高质量的劳动供给,而高质量的劳动供给需要在更充分的劳动供给上实现,所以人才储备是企业在时代经济发展浪潮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对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发展至关重要。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高校职能的要求

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人才培养,是向社会输送高精尖人才的基地。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案和育人模式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着重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和就业效率,实现高校育人与社会需求无缝接轨。大学生应重视职业规划,努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在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平衡中追求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路径探析

1、加强和完善政策性帮扶,发挥政府职效在就业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受疫情影响,在传统的用工大户遭遇寒冬时,互联网经济,医疗卫生等个别行业仍能平稳运行甚至逆势而上,各地政府应因时因势转变经济结构,利用经济杠杆合理实现就业分流,搭建就业平台,整合人才资源和企业需求动态数据库,实现资源合理匹配。通过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如税收减免、社保减免和場地优惠等政策,激励企业提供更多的用工岗位。扩大研究生、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规模,开拓政策性岗位,组织实施好基层项目,鼓励自主创业。各地政府应出台系列政策和措施,并加大对相应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毕业生学会运用政策制定求职计划。

2、加强改革力度,创新转型提供高质多优的就业岗位

疫情冲击及中美贸易摩擦、生产型企业的利润降低、对外贸易企业经营出现困境、提供的用工岗位缩减。疫情爆发后,国务院及各地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面对危机,用人单位要正确分析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调整企业经营战略,由区域发展延伸到全国范围。创新内部管理,优化组织人事制度,转变用工理念,制定合理可行的方针政策,在保证生产经营稳定的前提下苦修内功,积蓄能量。同时,优化科技创新,展现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外贸转内销,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满足广大社会需。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应配合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就业岗位,助力大学生就业。

3、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适应时代发展

接轨行业需求持续优化专业学科办学定位和学科体系建设,构建多维度、多元化、多方位的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差异化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方面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各二级学院设立专职就业指导教师,负责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探索校企联合育人新模式,将企业的需求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培养计划当中,真正实现社会需求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明确创新创业目标,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培育学生的综合实践素养,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4、转变就业思路,提升综合素养,树立健康正向的就业观

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初入社会准备不充分,理论与实践脱节,能力不匹配岗位,就业主动性差,对就业政策不熟,就业回报预期过高等都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尤其在疫情的冲击下,部分行业在人才需求方面与以往有所不同甚至大幅缩减,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启了招聘求职云模式,脱离了面对面的交流,容易造成认识不足,做出违背预期的职业选择。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帮助毕业生排解就业带来的心理危机和焦虑,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和价值观,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总结

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作为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发展,更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和谐,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的大局。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根本保障。在大学生强化自身能力的同时,需要“政行企校”协同聚力提质增效,积极应对就业工作面临的困境,精准施策。

参考文献:

[1]鲍威,陈得春,岳昌君.青年就业扶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对后疫情时代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3):66-76.

[2]张云涛,陈晨.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与应对之策——以法学专业为例[J].教育与职业,2021(16):110-112.

[3]苏冬梅,刘洁晶,任金忠,孙朝云,赵鑫,薛志凤.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1(09):75-76.

作者简介:王维念(1987.7-),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后疫情时代能力提升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