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玉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命运”。班主任播种什么,你的学生就收获什么。育人是教书的起点,育人是教书的目的,育人是教书的归宿,在班主任工作上我把“育德”放在第一位。在我的观念上,我觉得一个学生聪明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但他要有品德。在平时,我经常向他们渗透“诚实”教育。
2004年6月,我终于毕业了……
出了校门对社会又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以往那个幻想中的世界……
8月31号,既是向往,因为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了,能够为人师表,要做一个让社会放心、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人民教师。更多的是紧张:昨天还是一名贪玩的学生,一眨眼的功夫,我的身份换了——人民教师。
那年,我毅然回到家乡从教,由大城市喧哗的生活换成粤西宁静的山区中学的教学。自从踏上理想的生活,走进新课程、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觉得自己开始有了分量了。眨眼到今天已经十七个年头了。回想当年的意气奋发,当年的举步维艰……我很愿意跟大家分享这个充满意义的过程。
初上岗,我就努力的捧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耐心才能求得成效”的工作原则来开展工作。善良就不必说了:人之初,性本善,尤其是跟天真可爱的孩子在一起,我本性中善的一面完全袒露出来。我就像他们的大姐姐一样,跟学生们在一起玩,無论谁碰到困难我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那时的我因为刚做老师,还没有学会对学生板着面孔,更没有学会批评学生、责骂学生,始终记得以为用自己的行动就能够感化他们。但事与愿违。
记得2007—2008学年,我是从中间插手接任八(1)班的班主任。当时拿到学生名单一看55人,什么也没有想,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原来的老师了解他们的情况,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看了我的名单后,向我说了一句:“祝你好运”!当时的我一下就懵了,深呼吸了一下,对自己说:“但愿好运”。
2007年9月2日,学生陆续的回到学校报到、注册。在一张张陌生的脸庞、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中,有一位学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穿着一件黑短袖,一条紧身的深红长裤,经过打扮后,在红黑交间的映衬下,头发更显得油光可鉴、波浪起伏。心想:这应该是一位突出的学生。我随后就顺便说了一句:“明天回校前把头发、服装整理好”。然后就接着注册。第二天,我充满激情,脸带笑容的走进教室看学生早读。这位姓廖的同学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着装换了普通一点了,但那“油光可鉴、波浪起伏”的头发依然在那个角落闪闪发光。一下子没有什么心情了,立马把他叫出来,问他为什么不弄好头发。没有想到的是,我说一句,他毫不吝啬的回答一句,而且自以为很有道理。当时教育教学经验还不足的我,那种冲动感就迸出来了……当时狠不得一个手掌拍在学生的脸庞上,心灵犹豫了一下,但最后还是忍住了。接着就是苦口婆心的说了十多分钟,在这十多分钟里,我没有说关于他头发的话,只是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与街上小混混有关的事例。也说了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心情和冀望,事例还没有说完,他就干脆利落的回答我:“班主任,不用说了,我今天中午就弄好,下午上课,我到办公室等你,给你检查。”听了这句话后,久久不能平静。这件事后,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他依然理直气壮的顶撞我,我也依然坚持那僵局,结果会怎么样;如果我当时冲动,给他一耳光,结果会怎么样;如果我当时对付不了他,把他送到学校德育处去,结果会怎么样……当时太多的如果让我明白了凡是要有耐心,不要冲动,否则自己的权威会迅速下滑,弄得自己下不了台。
每一名成熟的班主任回过头看,都会发现自己必经这些过程:失败,反思,再失败,再反思……如此几个回合,终于有一天猛然大悟,茅塞顿开。
这十几年来,我一直用一个信念支撑自己:只有在耐心中才能求得成效。我真正体验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虽说累,但更多的是欣慰,是喜悦。我将本着得志不漂浮,失意不消沉的态度,一如既往,更努力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因为我要做到:“我爱学生,学生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