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

2021-12-16 12:31叶世仁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数感核心素养

叶世仁

核心素养是进入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热词和宠儿。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均衡优质教育的普及、推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人们已经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它不仅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训练和培养,甚至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以及今后对关联学科的学习都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又如何在日积月累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谈谈自己几点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定义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的一段話值得我们深思:“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们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名公民,学过化学和没有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那么,作为数学教师,要思考的是:如果学生将来把在学校里学的数学公式、法则都忘了,最后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而这“终身受用的东西”,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那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如何界定?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表现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综合素养以及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综合素养”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中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而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具体来说就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十大核心理念。可以说,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内涵包括课程标准中的“十大核心概念”,它比“十大核心概念”多了一个更重要的内涵,就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需要教师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或通过有益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小数乘法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强调学生要注意积的小数点这个细节时,巧妙地引用了“一个小数点引发的航空事故”这个案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做事细心严谨的品格。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不同领域不同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涵的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如,数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数感是在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认识和运用的过程中培养的,同时这些内容的深刻理解也离不开学生数感的建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学习1~10的数的认识时,常常是从具体的数量引入,再抽象出数。1只狗、2只鸭、3只小鸟具体的数量,学生可以看到这些数量,可以一个一个地数,1、2、3就是抽象的数。这样把数量和数建立起联系,就是形成数感的开始。在学习更大的数,以至学习小数、分数时都需要像这样建立数感。数感的建立是使学生把现实情境中的数量,与抽象的数建立起联系。用具体的情境和数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习分数时,“分蛋糕”“分长方形卡片”“剪绳子”等过程,也是体会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建立与分数相关的数感。学生建立了数感,反过来有助于学生运用数表达与解决问题,用数来表示数量。“每排8个小朋友,4排一共几个小朋友?”学生要理解8和4所代表的数量的不同,才能确定是4个8相加或用8×4来表达这一数量关系。核心素养是与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的,共同构成学生的数学素养。

1.打造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培养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将促进学生的思维作为每个教学环节的核心。教师要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同时,采用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才可能碰撞出好学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灵活、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以乐观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作为教学的重要策略,让学生通过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必备的听说思做的能力。在数学学科育人方面,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个性、品质及综合人文素养作为学科“育人本位”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质疑提问,养成细心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拓展人文素养知识等。

2.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中培养核心素养

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导致学生数学素养和关键品格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如何才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小学数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主线。它是一节课的灵魂,它能使教学思路清晰,环节流畅。上课前,要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定准目标,进而理清思路,确定主线。一旦确定好了教学主线,整个教学过程就能做到有条不紊,教师就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有的放矢,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个环节的数学活动中。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尽可能迅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知探究环节,要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起点,抓住重点和关键,通过问题引领,以学导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巩固练习环节,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创设真实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练习尽可能有效、有趣又“接地气”;在总结拓展环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一个结课情境,或让知识的触角从这里延伸,或让人文的情怀从这里升华,或让问题得于延伸,力求使一节课的结束更是下一节课思维或知识的又一次起航。

3.把生活搬到课堂,在提高应用能力中培养素养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都希望学生保持安静,能够聚精会神听课。课堂稍微活跃一点、“乱”一点,教师就会马上制止,生怕招来校领导,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确实非常有效,但属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教师能够把生活搬到课堂,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有非常大的帮助。如,在“千克和克”的学习中,教师提前让学生每人带1~2个水果(品种不限)过来,在课堂上教师提供电子秤,让每位学生自己称一下自己所带的水果的重量,也可以按小组称一下每个小组水果的总重量,甚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虽然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很“乱”,但学生的收获必定是常规课堂无法比拟的。我们还可以走出教室,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4.学科知识与学科育人相结合,培养学生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科育人相结合,抓住能够有效渗透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在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地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以丰富的数学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利用学生已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生活经验,先确定东方,再来认识其他三个方向。这样就把教学视野拓展到了生活空间,利用生活原型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教学评价上,立足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水平,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进行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积极引导。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要有整体全局观,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跨学段、跨领域,以公民核心素养来引领各学科的发展,使学科课程内容相互转化,让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的融合剂,让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力求每一个孩子在学习阶段获得良好的教育,能适应未来社会,能乐观地面对学习和未来生活。

猜你喜欢
数感核心素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