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勇
“二三十级台阶对腿脚不便的人来讲,就是一个陡坡,甚至是一座小山!”这是市人大代表、市残联副理事长金晶对残疾人士“过街难”发出的感喟。但这已成为过去时,如今身处道路人行天桥加装电梯集中开工仪式的现场,金晶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既有道路人行天桥无障碍化建设”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推动的实事项目,经过半年多的攻坚克难,于11月3日在黄浦区玉兰园绿地广场集中启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天桥加梯改造正式启动,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市交通委、市残联等9家政府部门,浦东、黄浦、徐汇、长宁、宝山、闵行、松江、青浦等8个相关区人大和区政府,以及提出相关议案的人大代表、部分残障人士代表共同参加了启动仪式,标志着全市道路人行天桥加梯工作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回应民生诉求,推动解决“过街难”
漫步在上海街头,一座座横跨马路的天桥为城市增添了别样的景致,也为广大行人过街安全提供了保障。然而,有些天桥因建设年代较早而未安装电梯,上下几十级台阶成了横亘在残障人士、老年群体面前的“障碍”,“过街难”成了他们的心头之痛。
这一群体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并非没有被听到。今年初,多名市人大代表将人行天桥加梯写入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解决特殊群体“过街难”的问题,将道路人行天桥无障碍化改造列为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项目,并交由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具体推进。为此,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党支部与政府部门主管处室党支部结成对子,每两周碰一次头,聚焦难点问题共同研究突破,促使问题加速解决。
加强探索创新,破解加梯“拦路虎”
因为人行天桥加梯未被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所以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了标准、审批、资金等诸多难题,但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与政府部门携手克服了一个个“拦路虎”。
首先,标准怎么定。人行天桥加梯是新事物,尚无相关程序和标准。为此,市人大城建环保委提出边试点边规范,政府部门则加快研究天桥加梯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今年7月,本市出台了全国第一部针对人行天桥加梯的行业规范——《道路人行天桥加装电梯导则》,从设计、建造到运维,对人行天桥加梯提出参照标准和技术支撑。
其次,审批如何办。人行天桥加梯看似简单,实际涉及的审批环节相当多。比如,天桥附近往往分布着电力、自来水、煤气、信息等众多管线,涉及多个部门。市人大城建环保委要求政府部门从为民办实事的角度出发支持加梯、优化审批,并主动出面协调,打通审批流程,最终明确加装电梯享受“城市更新”项目的各类支持政策。
再次,资金从哪里来。在对全市道路人行天桥现状进行全面摸底和充分论证后,主管部门初步估算加梯费用达数亿元。这笔资金从哪出?是否可以动用残疾人保障金?为此,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与市财政局、市残联反复协商,最后明确人行天桥加梯属于无障碍化建设,可由残疾人保障金给予补贴,解决了人行天桥加梯的经费问题。
市区人大携手,合力共筑“民心桥”
人行天桥加梯映射着城市的软实力,能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度。7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蒋卓庆主任率队调研吴淞路海宁路人行天桥和东方路栖霞路人行天桥无碍化建设情况时指出,为民办实事就是“守住人民的心”,要着力解决好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老年群体、残障人士“过街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各相关区人大积极行动,共同推进,使全市人行天桥加梯工作全面加速。
目前全市有38座人行天桥有集中出行需求和改造必要,与之配套的106部電梯的加装工作已正式列入市、区两级政府的工作计划,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第一批14座道路人行天桥无障碍化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到2022年的国际残疾人日(12月3日),38座人行天桥的电梯都将安装完毕。届时,每位残疾人和老年人都将享受到无障碍通行的便利,而这些天桥也将成为直达市民心坎的“民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