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黎明
【关键词】建党百年 大历史观 历史规律 党史学习
【中图分类号】D239 【文献标识码】A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新时代的使命,也是人民群众必将创写的历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历史人物主动探寻、积极运用历史规律,并带领普通群众顺应历史潮流,创造历史伟业。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年轻的党员干部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以大历史观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主动把个人发展对标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青年党员干部建功立业新时代的重要方式。
大历史观将考察对象置于纵深历史长河与广阔空间背景,在揭示历史事实的时空关联中总结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坚持在宽广的历史视野中把握历史潮流、洞察历史真谛、揭示历史规律。置放具体的历史事实的时间跨度越长,考察历史事实的背景和舞台越宽阔,越能排除偶然因素对历史事实的影响,也就越能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透过历史事实把握历史必然。只有坚持大历史观,才能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百年党史置放于不同的历史视域,置身于不同的历史舞台,焕发出了不同的真理光芒。
置放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大舞台,百年党史焕发出“家国一体”的真理光芒。“家国一体”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沉淀的客观事实,是追求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崇尚社会和谐、防范社会撕裂的物质基础。中华民族的大河文明因水而兴,水患治理也就成为“家国一体”的最初动因;秦王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开启“家国一体”的制度实践。家国天下情怀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英雄共有的气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而甘洒热血、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优秀党员,把为民请命的历史记忆续写为鲜活的党史故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党建原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建要求,正是“家国天下”情怀的时代化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弥补国际治理赤字,是“家国一体”制度实践的空间拓展。
置放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变法图强的大舞台,百年党史焕发出“两个选择”的真理光芒。鸦片战争以来,长时期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华民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实现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再现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民族辉煌,众多的仁人志士回望历史、放眼世界,进行了不懈探索。喧嚣一时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虽都取得不同程度的历史成就,但都未能找到变法图强、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刻总结变法图强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比较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各种思想和主张,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为指导,成立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求索、励精图治,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實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不仅探索出迥异于西方的“并联式”现代化实践模式,还开创了西方国家难以企及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夙愿,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百年党史置身于中华民族近代变法图强的历史大舞台,深刻昭示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
置放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舞台,百年党史焕发出“两个必然”的真理光芒。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地理空间由西方拓展到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不仅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也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摆脱了危机。二十一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频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动荡和灾难,中国虽不能独善其身,但总能率先摆脱危机的影响。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和担当,不仅展现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也再次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
多维变换置放党史的舞台,百年党史释放出揭批“历史虚无主义”的强大力量。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变换马甲、翻新花样和形式,或是用虚构、假设、想象的事实代替真实的历史;或是割裂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割裂整体的历史,放大片段的历史;或是以历史人物某一个方面的个性表现代替对历史人物的整体评价;或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以揭秘为噱头,吸引观众,推销虚构的历史;或是基于假设,运用逻辑推演,以假设的历史事实、逻辑推演的历史为依据,对真实的历史妄加评论。历史虚无主义竭尽其能,意在否定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视域下学习领悟百年党史,借以祛除历史虚无主义不断翻新的马甲,正是锻造信仰、探究规律、把握真理的重要手段。
历史是历史参与者的活动空间,是历史人物建功立业的舞台。百年党史大舞台上,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奋斗的先进模范,都是在年轻时就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了跟党走、竭尽所能完成党的嘱托的决心。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秀党员成长为党史人物,成为自觉的历史参与者,中国人民才凝聚成为屡创奇迹的历史主体。以优秀党员的青春为镜,比照、检视当下之我,既是青年党员干部学党史探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建功立业新时代的条件和保障。
优秀党员演绎党史人物的生成规律。优秀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情系人民群众的行为方式,绝非自然形成,也不是一日之功;党史人物都经历了从自发的历史参与者向自觉的历史参与者的转变历程。党的教育和培养、党的纪律的规范与约束、社会环境的驱使、理想信念的指引、自身的修炼等,都是成就党史人物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党史人物身上有不同的体现。依托红色资源,运用现代技术还原和再现历史场景;借助思维的力量,将自己置身于党史人物的成长环境,以感同身受的方式演绎和复盘党史人物的求索奋斗历程,追寻他们从自发的历史参与者向自觉的历史参与者转变的动因、途径、方式,据以领悟和揭示人才成长规律。将党史人物的成长经历及其历史成就作为参照标准,比照检视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把探规律、用规律体现和融合到完善个人发展规划中,自觉顺应新时代的需要,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是党史人物给予青年党员干部建功立业新时代的重要启示。
优秀党员演绎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规律。历史人物的信仰、气节以及主观能动性对识别和发现历史规律、创造性运用历史规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定如磐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气节,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创写光辉历史的重要原因。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党史人物以身示范,探寻和运用历史规律,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形成历史主体的气节和风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贯通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的逻辑主线,蕴含着历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探寻党史人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和方法,既要深化对历史规律的研究,更要寻求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的实践启示。
优秀党员演绎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规律。个体是整体的结构单元,整体绝不是个体简单的集合和汇总;西方国家频现的社会撕裂现象,本质原因都在于人为割裂个体与整体的联系。马克思是坚持和运用个体与整体辩证统一规律的典范,比如《资本论》就指出,“从物质生产性质本身中得出的关于生产劳动的最初的定义,对于作为整体来看的总体工人始终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总体工人中的每一单个成员来说,就不再适用了”。脱离整体孤立强调个体,把个体自由凌驾于整体需要之上,其本质是否定人的社会属性的利己主义。所谓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悖论,其实也是在强调个体作为孤立的存在与作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存在之间的差别。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整体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为中心,这固然要关照和体现每个具体人的利益诉求,但绝不是对个体人利益诉求简单地直接回应。没有自己的私利,又善于把人民群众分散的个体利益集成为整体利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辉煌的重要经验。民主集中制的精髓就在于求同存异,把分散的利益和意志集成为整体的利益和意志。党史人物在历史主体内部推动建构起来的不同个体之间、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党的组织力的重要来源,也是历史主体赓续历史辉煌的重要原因。优秀党员为党的事业、人民整体利益而割弃抛舍个体私利,以具体行为、实际行动,展示和演绎了个体与整体的辩证统一规律。探微优秀党员秉持和践行大局观的方式和经验,是深化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增强驾驭这一规律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历史不是历史事件的简单堆集,更不是历史事实的随意组合。历史表象之下、历史事实之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历史事件之间有关联,历史规律就隐藏在这种关联中。学党史探规律,一是要全面而深刻地揭示党史事件的原因,透过看似偶然发生的党史事件,把握历史必然性,揭示党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二是要以条分缕析的方式,梳理党史事件所蕴含和彰显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依据党史事件成因总结党的建设经验、党的执政经验,深刻揭示党史事件间的内在关联,以条理化地表达党的执政规律;三是要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中,变换置放党史事件的历史舞台,借以阐释和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内在关系。
探微历史事件的本质是实践批判。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批判统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最重要的保障。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能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并从中汲取发展动力,是党在不懈的实践批判中历练出的本事和风格。探微历史事件重在对其进行实践结构分析,是要结合历史活动的预期目标和历史活动的现实结局,对作为实践主体的历史当事人,作为实践客体的历史活动的作用对象,作为实践中介的实践主客体联系纽带,即历史主体使用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等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洞悉实践活动要素以及要素的组合方式与历史事件结局之间的关系,为区分历史必然和历史偶然,识别和发现隐藏在历史事件中的规律积累思想素材。
深入比较历史事件方能探寻历史规律。历史事件是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综合与集成,比较相似的历史事件,是排除历史偶然、发现历史必然、探寻历史规律的有效方式。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比较,隐含着制度变革和技术变革重要性之争的回答。洋务运动宣告,封建旧制度框架内的技术变革不能实现民族复兴;辛亥革命昭示,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没有科技进步激发的生产力发展,仅采用拿来主义的制度引进和制度变革,同样不能实现民族复兴。脱离具体的历史场景,抽象地讨论制度变革和技术变革谁比谁更重要,难以发现历史规律;尽管只有制度变革和技术变革有机协调,方能推动历史发展、创造历史奇迹,但在具体历史场景中确实面临谁比谁更紧迫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不断创造历史辉煌,缘于正确把握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发展规律,在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着力化解技术变革的制度障碍,不断拓展制度变革和技术变革协同发展的空间。
历史事件为历史长河树立里程碑。探寻历史规律,需要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里程碑,探寻隐藏在大量历史表象背后的能够完整串联里程碑的逻辑线索。历史里程碑的选择和确立,体现和反映研究者秉持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梳理出的逻辑线索,是研究者分析揭示历史事件成因的成果,反映和体现研究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在考察历史延续性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是从客观事实还是从主观精神中寻求串联历史长河里程碑的逻辑线索。党史事件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标志和成果,更是历史长河中的里程碑。领会历史事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实则是要透过具体的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阐释和宣扬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坚持自我革命,依据党史事件归纳总结自我革命的方式、革命的对象与手段、革命的现实目标指向,并借以把握贯穿系列历史事件的中心线索,揭示历史发展逻辑,是揭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从大历史观的视野看问题,坚持党史人物和党史事件考察的统一,是探规律、见行动,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基本要求。工作方法是否有改进,工作效率是否有提升,是对党员干部“力行”和“办实事”的直观检验。“开新局”不仅是对党员干部作为个体的历史参与者提出的行为要求,更是对党员干部作为自觉的历史参与者提出的争当历史人物、成就历史事件、创造历史辉煌的现实要求。
推动形成学习型社会,着力锻造新时代的历史主体。以言传道、以行示范,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形成干事创业的团体,积极促成各创业团体聚合为富有创造力、战斗力的历史主体,是党员干部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党员干部要自觉以新时代的需求、供职单位发展的需要,调整和完善个人发展规划;以党史学习为契机,将党史人物的精神、党史事件的启示、新时代的使命担当融入组织学习中;以建设学习型组织、形成学习型社会为载体,锻造新时代的历史主体。
推动理想信念向新时代的工作精神行为规范转化。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将其体现为行为规范,落实到具体工作,细化为日常行为操守,是党史人物的特征和风范。党员干部建功立业新时代,既要做好理想信念的载体化,将融入新时代潮流、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个人发展规划分解为阶段性发展目标,落实到前后衔接的具体工作任务;还要做好理想信念的具体化,将理想信念具体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为操守、工作精神。
立足岗位职责,打造新时代平凡中见伟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事件重在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在于其引發的后续事件。做到极致的普通岗位工作,长期不懈坚持的于平凡中见伟大的细小事,也因其社会历史影响经历了量变积累引发质的飞跃的过程,历经社会时间向历史空间的转变而演绎成为历史事件。党员干部建功立业新时代,既有重要岗位上的轰轰烈烈,更有平凡岗位上的默默积累。持续不懈地将奋进的微小动力,汇入新时代的历史长河,就是在铸就历史事件。
总之,坚持大历史观、考察历史人物、探微历史事件,是学史明理不可或缺的三个维度。没有大历史观,拘泥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细节,追求还原“历史真相”,既会对探究历史规律形成制约,也易滋生泛滥错误思想。学党史探规律、争当历史人物,奉献每个平凡岗位的个体微力,终将汇聚成为开创新时代伟业的强大历史动力。
(作者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时代的理论张力”(项目编号:21FKSB05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
②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责编/孙垚 美编/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