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卉,杨晓丽
(江苏师范大学 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三十年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其存在的比例失衡问题遭到了人们的诟病(郭庆旺和赵志耘,2014)[1]。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我国也在逐步推进经济的转型发展。现阶段,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下,消费作为内循环的关键,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愈发凸显。与此同时,居民的消费观念也由原先的保守型消费逐步向提前型消费转变,消费结构由原先的生活性消费向服务性消费转变,居民越来越注重品质与服务的消费。因此,扩大消费规模要与消费结构的优化战略相适应(刘世锦等,2018)[2]。
消费金融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形式,它旨在通过一定的金融机构,向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所需的消费贷款。尽管我国的消费金融起步较晚,但自2016 年3 月央行发布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政府对消费及消费金融给予了高度重视。消费金融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不同的贷款服务,改善生活质量,拉动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促进消费的升级(孙国峰,2018)[3]。而消费金融在带来经济发展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参差不齐的市场主体,尚不完善的法律法规,难以全面掌握的债务信息以及监管缺失、监管套利等问题,都使得消费者在享受消费金融带来的好处时自身权益难以受到保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现如今,随着“消费金融”一词的广泛运用,其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最早对消费金融进行界定的是Samuelson 与Merton,他们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来界定消费金融的概念,即当消费者处于一个相对特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如何利用自身已拥有的资产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并实现不同的消费需求。Tufano(2009)认为消费金融包括了支付、信贷、风险管理及储蓄和投资四个基本功能。而国内学者王江等(2010)[4]则认为消费金融是一系列与消费相关的金融问题,即消费金融除了包含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外,更深的包括了市场、政府及与消费有关的机构所推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及政策等。
对于消费结构升级方面的研究,国外多数学者认为影响消费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收入。Dean(2011)通过ELES 模型研究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结果表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收入,并且消费结构的变动会随着不同收入的变更而发生改变。Simon(2016)以财富与家庭收入为样本,研究发现家庭方面的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消费量的提升,但整体上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影响消费结构。而国内学者张冲(2017)[5]主要从消费结构及水平这两个角度,分析了房价波动对于消费结构的影响,发现一般的非住房消费会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而产生“财富效应”,从而促进消费增加。任思儒等(2018)[6]基于居民的重点消费系数,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居民重点消费系数在时空方面与消费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任鑫和葛晶(2019)[7]通过对ELES 模型和面板模型的运用,发现金融发展的水平对于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显著影响,推动着消费结构的升级。
在消费金融与消费结构这两方面,国外学者Freedman(2008)从P2P 角度研究发现金融中介能够降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的成本,并且金融中介随着规模的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从而影响着居民的消费结构。国内学者田长海和刘锐(2013)[8]通过实证与理论研究消费金融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认为消费贷款、金融资产的增加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这三个方面积极影响着消费结构,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金融的发展。肖忠意和李思明(2015)[9]通过分析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发现城乡的金融深化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化水平、农村金融深化程度都促进着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王平和王琴梅(2018)[10]基于结构与质的多重响应,发现消费金融从配置效应、财富效应、融通效应及流动效应方面,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与转变,使得消费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多数学者对于消费金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一些金融产品、服务及功能的研究上,而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应运而生的消费金融已与居民生活有着较强的联系,在经济双循环影响下,消费金融是否影响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其影响程度如何都成为了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采用新选取的数据,建立实证模型,深入探讨消费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金融对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目前我国对于消费金融的准确数据还无法获取,鉴于多数学者认为消费金融包含消费信贷和非现金支付等多方面,本文采纳剧锦文和常耀中(2016)[11]的做法,选取消费信贷余额来表示消费金融规模(CD)。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一般用于描述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认为当期的收入决定消费,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稳定关系。因此,本文选取居民收入总额来表示变量收入(income)。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倾向于住房消费,住房消费在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且房地产市场中房价的不断波动使得居民对于住房性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因此,本文借鉴鞠方等(2017)[12]的做法,选取商品房销售额来表示变量房价(f j)。
通常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通过消费内容来反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分类,本文将居民消费支出按供给分为两类:一种是以食品、衣着、居住消费支出为主的生存性消费支出(basis);另一种则是以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为主的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development)。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用2009—2019年的年度数据,其中消费信贷余额的相关数据由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所提供,其余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并消除通货膨胀以及共线性带来的影响。
1.平稳性检验(ADF检验)。一般地,基于时间序列而建立模型时,要求时间序列及相应的进入VAR模型中的变量为平稳序列。因此,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ADF 检验结果
由表1 可 知,LnCD、Lnincome、Lnf j、Lnbasis的序列在初始中,均为非平稳的,通过相应的一阶差分后,四个序列在显著性水平之下都表现平稳。因此,对数据经一阶差分后,再构建VAR 模型。
2.最大滞后阶数的选择。构建VAR 模型之前,首先要预估和确定适用的最大滞后阶数。本文综合运用LR、AIC、SC、HQ等准则,来确定最大的滞后阶数。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滞后阶数检验统计量
通过表2检验发现,经过LR、AIC、SC、HQ等原则的比较分析,该VAR 模型为一阶滞后最为适宜。
3.VAR参数估计。为了更好地反映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进行单位圆检验,检验发现全部的点都集中在单位圆之内,表示滞后一阶模型是稳定的且拟合度较高。
经参数估计后的结果如下:
由该结果可知,居民总收入与房价的年增长量都正向促进生存性消费支出,系数分别为1.66 178、0.491 169;而消费金融规模的年增长量则对生存性消费支出起一定的反向作用,其系数为-0.094 707。这也间接说明了居民总收入对于生存性消费支出的作用更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即收入是通常认为的影响消费支出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但消费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给生存性消费支出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
4.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基于上述所建立的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对模型变量之间存在的动态关系进行更好的分析,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图1 basis 对CD 的脉冲
图2 basis 对income 的脉冲
图3 basis 对f j 的脉冲
由图1 可知,当消费金融规模的年增长量受到一个正向的冲击力时,生存性消费支出对于来自消费金融规模冲击的总体反应是先产生一个向下的趋势,这个趋势大约下降到第2 期时达到最小值,而后开始上升至第2.5 期,在第3 期达到最大值,而后正向影响开始慢慢减弱,最后趋向收敛的状态。
由图2 可以看出,当居民总收入的年增长量受到来自外部的一个正向冲击力时,生存性消费支出对于来自居民总收入冲击的总体反应是积极正向的,这个正向影响先上升,在第2 期时达到一个最大值,然后缓慢的下降,最后逐渐趋向于收敛。
由图3 得出,给房价增长量一个冲击,其发生的总体反应是先正向上升,在第2 期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到第3.5 期,之后保持平稳趋于收敛的状况。
总体来看,生存性消费支出对于消费金融规模、居民总收入以及房价的年增长量的脉冲响应在最终都是收敛趋向于稳定状态。且整体上,消费金融的冲击使得生存性消费支出的脉冲响应表现得更为敏感。VAR 模型的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对消费金融规模趋于稳定状态所需时间没有太过明显的差距。
5.方差分解。通过方差分解反映不同冲击对于变量波动所做出的贡献,体现不同的重要程度。结果如图4、图5 和图6 所示。
图4 CD 对basis 的贡献度
图5 income 对basis 的贡献度
图6 f j 对basis 的贡献度
由上述可知,前期消费金融规模接近于0,说明此时消费金融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为了更加直观进行比较,此时将居民总收入的年增长量的贡献度起点也定为0。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CD、income和f j的贡献度都开始慢慢地显现。由图4 可以看出,消费金融规模的增长对于生存性消费支出来说,其贡献度是在上升的,且最终趋于稳定。从图5 发现,居民收入的增长对于生存性消费支出的增长也同样是贡献度在不断地上升,最终随着时间趋于稳定状态。从图6 反映出房价的增长对于生存性消费支出的增长是先短暂上升,而后下降保持平稳。方差分析显示,消费金融对于生存性消费支出的影响在不断地赶超居民收入和房价对于生存性消费的影响。
1.平稳性检验(ADF检验)。与表1 平稳性检验相同,表3Lndevelopment序列一开始为非平稳的,但一阶差分后,表现平稳。
表3 ADF 检验
2.最大滞后阶数的确定。通过表4 观察可知,经过LR、AIC、SC、HQ等准则分析,此VAR 模型的滞后阶数为一阶滞后。
表4 滞后阶数检验统计量
3.VAR 参数估计。通过单位圆根图检验发现,模型滞后阶数为一阶时,模型平稳。经参数估计后的结果如下:
由该结果可知,消费金融的年增长量对于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更为显著一些,其系数为1.205 401。但居民总收入也正向影响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系数为0.459 168;而房价则对于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增长量会有一定的负向作用,系数为-0.818 985。结果说明消费金融的发展正在积极地推行中,对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产生了积极效应。
4.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为了更加直观的表现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VAR 模型做出脉冲响应函数,如图7、图8 和图9 所示。
图7 development 对CD 的脉冲
图8 development 对income 的脉冲
图9 development 对fj 的脉冲
由图7 可知,当消费金融规模的年增长量受到一个正向的冲击力时,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对于来自消费金融规模冲击的总体反应是先上升后下降,这个上升影响在第2 期时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有一个快速的下降转变,在第3 期左右下降到最小值,随后又小幅度的上升,最后趋向收敛的状态。由图8 可以看出,当居民总收入的年增长量受到一个正向的冲击力时,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对于来自居民总收入冲击的总体反应是下降的,这个影响一开始有下降的趋向,在第2 期时下降到最小值,随后缓慢地上升,最后逐渐趋向于收敛的状态。由图9 可以看出,来自房价的冲击会使得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产生一定的负向效应,这个负向一开始表现明显,但随后会慢慢趋于稳定状态。
总体来看,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年增长量对于消费金融规模、居民总收入以及房价的年增长量的脉冲响应在最终都是收敛趋向于零的,说明最终都是趋于稳定的状态。由上述三图可以看出,对于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年增长量来说,来自消费金融规模的年增长量的冲击,使得其脉冲响应更为敏感,但两者趋于稳定状态所需时间没有太过明显的差距。再结合之前对生存性脉冲响应图,发现消费金融对生存性消费支出的影响周期与其对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周期趋于稳定的时间也相近。
5.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的结果如图10、图11 和图12 所示。
图10 CD 对development 的贡献度
图11 income 对development 的贡献度
图12 fj 对development 的贡献度
由图10 可以看出,消费金融规模的增长量对于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年增长量来说,其贡献度在前期属于上升的趋势,随着时间最终趋于稳定。从图11 发现,居民总收入的增长量对于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的贡献度则是先下降,然后随着时间趋于一定的稳定状态。而从图12 发现房价增长量对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增长量的贡献度也是上升的。通过以上的方差分析看出,与居民收入相比,消费金融规模对于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更为显著一些。
综上,通过与生存性消费支出的增长相比,由先前的图4、图5 和图6 可知,人们在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上受消费金融的影响更为明显,其增长量的贡献度更高一些,但消费金融的发展对于生存性消费支出增长产生的影响也不能小视。
本文运用2009—2019 年数据的处理分析,建立VAR 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从贡献度角度来看,消费金融的发展程度以及居民总收入对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的最终贡献度优于两者对生存性消费支出的贡献度;而房价则对生存性消费支出的贡献度略高一些。
(2)从脉冲响应的敏感程度来看,相比于居民总收入的反映,生存性以及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对于来自消费金融的影响及反映都更为敏感。
(3)从收敛程度来看,消费金融对于生存性消费支出与其对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最终都是趋于收敛状态。且从周期上来看,虽然两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最终影响持续的时间差别不大。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消费金融对于居民的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升级存在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推动消费金融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要适当扩大消费金融的发展规模,使得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此外我们还要多关注消费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重视对消费者及消费金融机构的适当性教育。第一,适当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及时普及相关消费金融知识。政府在提高消费水平的同时,要引导居民们在消费时,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第二,要规范消费金融发展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金融行业及机构的监管。面对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要制定严格的管理体系,加强对相关平台的监管,推出适应的政策措施。第三,加快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相关的金融机构联合推出满足群众需求的产品及服务,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提高用户体验。最后,经过多方努力,推动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真正发挥消费金融服务消费者的作用,推动消费结构的完善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