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 袁美
中图分类号:G88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105-02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从青少年的体能训练特征为切入点,分析青少年训练的运动技能特点及肌肉力量发展的必要性,以及通过剖析运动的专项特点所带来的损伤风险及相关因素,分析力量训练在射箭运动训练中的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 运动员 力量训练 伤病损伤 预防
一、前言
近年来,对青少年运动能力的长期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他们存在独特的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再加上诸多社会差异性,因此应该对儿童和青少年实施合适的运动训练计划,来促进孩子身体发育,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且使这些行为在成年后得以保留。不论孩子是否参与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或休闲体育活动,都需要采用结构化的、合理的、有理论依据的方法来促进运动能力的长期发展。特别重要的是,考虑到目前随着体育运动的竞技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从事专项体育训练的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1]。然而,对于那些存在身体准备不足和因为高强度的比赛而存在过度疲劳风险,以及缺乏准备条件的青少年运动员,选择正确有效的训练方法尤为重要。无论是何种体育项目,青少年都应该进行有规律的身体活动,选择科学化训练,为他们提供机会,以孩子为中心,个性地、全面地来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竞技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射箭是一项考验运动员稳定和精细的运动。要想获得较高的准度,就需要好的技术、战术、特定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而射箭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射箭项目的伤病问题并不像其他同场竞技对抗的项目,一些射箭教练员开始关注和研究青少年力量训练的基础功能作用,主要是为了预防伤病。射箭项目的伤病主要表现为肩部损伤、颈部损伤、背部损伤、手腕及手指的损伤。射箭项目是一种上肢为主,以肩部为主导,需要较强的核心稳定性。在该项目中,颈部、肩部、后背部、肩胛、手臂及手腕共同参与。所以说,射箭项目损伤中最常见的部位集中在以上部位。常见的损伤原因也不一:比如过度负荷的慢性损伤、活动不足造成的伤害、伤病恢复不完全、错误动作导致,甚至是队员的管理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针对力量训练在射箭伤病防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据此指导训练,以期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参考。
二、加强青少年体能训练,主要侧重于运动技能和肌肉力量的发展
现有的长期运动发展模式表明,在青少年的早期,训练焦点应基于基础力量以及基本运动技能。尽管基本运动技能的正确执行需要多肌肉、多关节、多方位运动的协调,但不论是哪种运动技能,总是会有对力量产生和力量释放的需求。神经肌肉协调和力量生产是受神经的激活和控制的,因此在儿童的皮质脊髓组织处于高度可塑性时期,发展运动技能和肌肉力量是较为有利的[2]。相关工作人员不应该把协调性和肌肉力量割裂,应探索在儿童早期开发这两种素质。尽管青少年应该从事多维体能训练,使用一系列的训练模式发展健康和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优先考虑神经肌肉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运动技能的实力,从幼儿开始,建议儿童和青少年采用长期的运动发展模式[3]。
对于运动能力的长期提高来说,在儿童的早期发展其基本运动技能可作为今后发展更高级和复杂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具体来说,基本运动技能包括执行,控制和稳定动作的能力。在儿童时期对运动技能的训练和肌肉力量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肌肉力量是运动技能的一个关键決定因素。肌肉力量的增强与青少年的多种身体素质有关,如在速度和爆发力方面。此外,通过抗阻训练加强肌肉力量以提高身体运动能力[4],可改善肥胖和超重,提升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并有助于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5]。因此,长期运动发展计划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成可塑性强、强壮的、专业的且能够在运动中保持运动技能的青少年运动员。关键是要认识到青少年神经肌肉的适应能力。多项训练研究的成果分析表明,在青少年发育的前期,通过抗阻训练能让运动技能大约提高50%[6],从而突出儿童运动技能可训练性的提高。除了运动能力的发展,同时运动技能和肌肉力量的发展储备,也是在今后的生活中减少损伤产生风险的策略。
三、运动损伤风险分析
在运动中,大多数损伤影响肌肉骨骼系统,另一些损伤还可能涉及神经和心肺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对运动项目的生物力学和能量代谢需求的分析,可以设计训练的练习手段来减少可能发生的损伤。虽然通过需求分析、训练设计和训练计划分期,可以降低损伤的风险,但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骨骼肌的损伤可能由于外界负荷过大或关节、四肢肌群的过多的重复的次数。不管是何种运动损伤,大部分的可能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运动员疲劳时损伤的发生率增加;二是运动员经历过组织疲劳,损伤的发生率增加。而从生物力学的需求来看,损伤的预防应该基于运动项目经常发生的意外。所以,在进行体能训练安排前,教练员和体能教练员要首先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防止疲劳的发生。同时,要能完全了解项目的供能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这样才能明白损伤的可能性是什么,常见的损伤部位和发生损伤的机制,如何制定训练计划防止或减少损伤的发生。
四、力量训练的作用与意义
从运动生物学的机制看,只有类似于比赛的神经肌肉的募集方式的练习,其效果才有可能被转移到比赛中去[7]。而力量训练的作用在于各种运动技能都是由作为主动运动器官的肌肉以不同的负荷强度、收缩速度进行工作而带动被运动器官骨骼的移动来完成的。如果没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的力量牵拉骨骼进行运动,则连起码的行走和直立也不可能,更不要说要进行体能训练和体育运动了。运动中每个人的跑、跳、变向、加速、减速等各种运动技术均离不开力量素质。良好的力量训练不但使运动强度达到比赛的要求,更强化了技术动作在不同状态下的适应性,对专项能力的提高有着更为直接的帮助[8]。所以力量训练有利于运动员专项体能与技能的发展,提高训练效率。
力量素质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其他身体要素的发展,任何身体素质都是通过一定的肌肉工作方式来实现的,而肌肉的力量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基础。力量素质决定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增长直接反映了运动技术掌握的快慢和运动成绩提高的程度。球类运动中的各种急停、闪躲、变向、空中的高难度动作等也都是以一定的肌肉力量为基础的。
五、功能训练的辅助作用
功能训练是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运动员传统力量训练与专项训练的不足,可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科学训练。从特点看功能训练具有一般力量训练的性质、专项训练的作用和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尽管功能训练对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有独特的作用,但不能否认传统力量训练的价值[9]。传统力量训练与功能训练是互为补充,都是现代体能训练的方法。
发展功能训练必须先进行基础力量训练,并且在常年系统训练过程之后,对自我身体基本有了良好的感受与经验上控制感受与经验,不能盲目进行。在开始阶段应先练习一些简单的内容,避免强度、难度过大,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有了一定的基本素质基础,再逐步加大、加难功能训练练习内容。
选择运动员能够承受的训练。考虑其肌肉、神经和骨的承受能力,身体发育的水平,认知的现状,循序渐进的安排训练方式與训练量。特别是处于青春期发育的运动员,身心变化快,更要耐心细致,又要严格要求。
六、训练计划评估
制定运动员训练计划评估,以此定期评价训练计划的有效性。通过不断监测和评价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状态,正确评估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和机能水平,以确保运动员的健康,防止伤病的发生。训练效果评估的内容包括力量、无氧能力、有氧能力、速度、爆发力、灵敏、灵活性与身体成分、血液指标、免疫指标、心率、脉搏,甚至包括运动员的自我感受、心理水平、体重、身高等。并结合专项技术能力、技战术水平、阅读比赛能力等综合考察评估。因此,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可以把这些测试结果反馈作为制定个人训练目标的参考,以此促进训练的提高。
七、结语
对于任何运动项目来说,从青少年开始,就需要依照青少年的生长规律及训练特点,依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做特定的训练需求安排和发展相应的运动素质和能力。而对于特定的高对抗的项目的运动员来说,除了必要的技术和战术技能需求,还必须发展和保持高水平的运动能力,以取得成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力量训练作为运动员常见的运动训练的形式,其作用是通过增强肌肉力量、爆发力和速度、肌肉肥大、肌肉耐力、运动能力、平衡性和协调性来提高运动表现能力。任何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都从力量训练中受益,但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训练周期、不同性别、不同级别、不同位置的运动员来说,其力量训练的选择又各不相同。
参考文献:
[1]卓金源,米靖,苏士强.“敏感期”是否对训练敏感: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力量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0):139-145.
[2]胡好,张英波,王传平.再论运动训练结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0):105-108.
[3]沈勋章,仇凯凯,蔡广,等.射箭运动员选材指标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7(05):55-58.
[4]雍智伟.射箭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与协调性训练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21,29(03):75-76.
[5]陈婷,史展雨,赵昕.藏族射箭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相关性研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2):142-146.
[6]赵铠泽,陈峰.射击射箭运动员平衡稳定性的测试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20,39(04):31-34.
[7]刘瑞东,陈小平.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肌肉募集特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05):73-79.
[8]刘耀荣.非稳定支撑条件下阻力训练对力量和协调能力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01):73-77.
[9]俞同武.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逻辑起点与应用的总结[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2):173-17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