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061-01
摘 要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和社会都十分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同时也强调了身体素质。武术课的设置可以促进学生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再加上高校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开展思政教学,因此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有助于形成合力,共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助力。
关键词 武术教学 实践 策略 课程思政
伴随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接受武术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多。武艺作为中国传统技艺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大学中开展武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强健体魄,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武学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因素,在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继承民族文化和精神。
一、课程思政教学对高校武术课程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更受学生欢迎。我国的武学文化博大精深,包括武术、理论和武德。中国武术本身就是儒家哲学,就是所谓习武先习德。对社会来说,高校武术课程一方面可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体育氛围。高校开设武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在武术学习中不断提高体质。另外,武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都能正确理性地认识、评价和反思,并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永不退缩的精神。
二、高校武术思政课程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近年来,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表现出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一般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生独特性鲜明,自主性较强,知识灌输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受到主观能动性的制约,课堂气氛较为单调,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而且目前的武术课程思政教学多停留在表面内容上,没有深入地引导学生把握其核心价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却不了解其内涵和价值,这往往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二)教育主体不明确
目前在高等院校武术课程实施中仍然存在着教育主体不明晰的问题。武术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一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他们具有深厚的专业思政理论知识,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以完成思想政治教学任务。武学类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学的过程中会受到武德的熏陶,但对武术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往往采取同一种教学方法,又不贴近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此外,思想政治教师除了要完成科研任务外,还要做好课堂教学之外的工作,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及进一步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与武术课程更好地融合。
三、武术课程中思政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
武术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很大。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紧贴时代潮流,在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教学工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许多武术专业的思政课程都是将资讯科技融入其中,但更多只是使用了多媒體设备,其本质仍旧是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这无疑是“换汤不换药”。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资讯科技的价值与意义,正确运用资讯科技展开教学。比如,在对武术文化和精神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武术精神和政治思想内涵结合起来,比如对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少林魂》等教育视频,如此既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传递更多正能量。
(二)建设人才队伍
要求学校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培训、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将思政理论渗透到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地教学。除思想政治教师外,每个教职工都有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责任和义务,共育人才。
(三)完善评估和评估机制
应健全考核机制,考核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奖惩机制,使之成为高校武术课程实施思政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建立奖惩机制,促进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要完善教学评估机制,教学内容和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创新。为此,改进评价制度,调整和改进学生对思政教学的评价,可使思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四、结语
从总体上看,在高校武术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这需要武术教师有清晰的认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情况开展针对性更强的思政教育,以此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薛欣,高永强.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回归与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05):74-80.
[2]李然,张冬琴,杨柳欣,等.新媒体时代下武术专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8(05):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