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2021-12-15 00:20葛晶晶
体育时空 2021年20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

葛晶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0-038-02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体育课堂中也是现代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本文在分析“立德树人”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具体探讨在体育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路径,以为更好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  体育课程改革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学校作为培育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体育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的体育课程中,我们也应该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贡献力量。

一、“立德树人”思想融入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

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忘初心,为人师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把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更新的需要[1]。通过体育课程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体育健身的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更应该挖掘体育文化内涵,结合我们党的伟大发展历程,启迪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磨炼学生努力拼搏的意志力,把学生个人的体育活动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紧密联系,从而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

(一)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受以智力为中心的影响,学校體育一直处于教育的边缘,并未能发挥出其育人的效用。然而,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不能忽视体育的作用,要联合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的力量,不断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体育大有作为。首先,大学生相较于其他受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相对与减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为发展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其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发展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大学生体质健康一直是各界都比较关注的话题,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以促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最后,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对先进、流行的理念更容易接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与魅力,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中去。

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与魅力都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抓手。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常规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只针对体育技术进行教学,要改变体育教学就是单纯的室外活动课的想法,充分利用好活动前“动员时间”与活动后的“活动小结”,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使学生不仅能够拥有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还要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最终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对中国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增进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性。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在探讨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过程中,必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2]。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运动能力的差异性。进入到大学的学生的眼界不断开阔,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了解也不再局限于传统体育项目,一些新型健身项目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追捧。因此,学校应尽可能的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其次,我国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专业人才。因此,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要把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为他们以后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助力。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教育不仅要赋予他们坚实的专业知识、完整的人格,更应该赋予他们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通过体育明星的模范作用,锻炼学生坚毅、吃苦耐劳的品性,并通过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来激发学生的大国情怀、民族自信、爱国主义精神。

(三)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完善体育课程结构

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有研究表明,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单一的教学内容及考核形式不受大学生喜爱,成为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重要因素[3]。因此,在新教育法开始实施之际,针对目前公共体育课存在的弊端也要进行改革。首先,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大学生公共体育课每学期安排1~2项体育项目,并且由学校选定,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因此可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尤其是健美操、轮滑、攀岩、瑜伽等一些新型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健身、增强体质、社交等需求。其次,缩短单项运动项目学习时长。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学习,进入到大学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对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可以缩短篮球、排球、足球基本技术教授时长,多采取比赛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最后,改变公共体育课单一的考试模式,采用多元素的考核标准,如在体育考核中以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体育参与为出发点,对学生是否能够掌握1~2项运动项目、掌握体育锻炼方式等综合运动能力进行评判。另一方面,体育选修课作为公共体育课的有力补充,就是未来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及运动需要,但是存在着选课难的问题。例如,瑜伽、健身、跆拳道等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开班不足,造成大部分学生无法选上自己喜欢的课程,从而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我们的课堂上就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4]。首先,作为老师要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对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引导与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的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建立“努力就有收获”的观念。其次,在课堂上还要有规范的课堂秩序,从学生性格特点出发,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建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遵守纪律的意识。最后,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会出现动作不规范的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的情况,这个时候老师不能只是一个旁观者,要用老师的威信及时制止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此外,对于动作不够规范的学生要多进行正面评价,对学生取得的细小进步都要予以鼓励,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服输的体育精神。

三、结语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以期望他们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者,在课下更应该每日三省吾身,严格要求自己。面对现代化教学的新要求,要时刻保持一个好奇心,对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都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把上好每一堂课始终作为教师的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胡焱芹,陈晴.基于立德树人的体育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9):108-109.

[2]董川,陈玲.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立德树人”的路径探索[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2):125-128.

[3]刘欢.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途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8):176-177.

[4]宋志明,刘晓雅.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J].低碳世界,2019(12):315-316.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高校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