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慧
[摘 要] 目前,高校的科学管理体系还存在科研管理制度过于死板、科研管理观念相对滞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等问题。通过成功的科研创新管理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能促进地方高校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国内地方高校应结合国内科研管理及海外科研管理的成功经验,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转变科研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方法,跟上社会信息化进程,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来简化科研管理程序。
[关 键 词] 科研管理;评价制度;信息化建设;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0-0206-02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聚集着优质的人才资源、知识资源、技术资料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同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科研创新职责。地方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作用显著,这就需要地方高校科研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如何加强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及如何根据中国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特点与现状,正确合理地借鉴国外成功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并协助发挥科研人员的才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实现地方高校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成为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结合部分国外成功的科研管理方法,分析了目前国内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与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方法。
一、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评价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SCI评价体系对科学成果及科研影响力的评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因“数篇数”“唯论文论”等对科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地影响了科研者的研究兴趣与科研方向。科研工作者为了追求高影响因子论文,盲目跟风,不注重研究的实际应用性。“SCI之父”Eugene Garfield也曾公开表示,“不能以论文数量评价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应探索并运用更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1]。在我国,对SCI的趋之若鹜有其根源性。长期以来,论文数量是我国地方高校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因此论文发表数量在我国呈指数增长。部分地方高校职称评定的标准必须要达到一定数量的论文,而对发表论文的质量却没有相关要求。这就出现了科研成果数量剧增然而质量堪忧的局面。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者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是看其论文数量,这就导致一部分科研人员为了达到学校制定的目标,千方百计地发表论文,“助长学风上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甚至诱导弄虚作假行为,致使一些人只注重自己一年内有几篇文章被收录和引用,以此作为晋升职称、申报课题、领取奖金的凭证,这其实是对发表论文的一种曲解”[2]。
(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自地方高校信息化推行以来,很多地方高校积极构建了各种数据库系统,如科研管理系统,然而大部分地方高校的信息化系统尚不完善,没有充分掌握利用网络技术来合理优化科研管理的方法。科研信息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大部分要依赖科研管理者本身,这样就难免会出现数据遗漏甚至有误的情况,增加科研管理工程中的烦琐性,降低工作的效率。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已经难以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对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带来的种种弊端,急需建设标准统一的科研数据信息化系统,形成完善的数据管理平台,以便于科研管理者准确分析数据,实现科研管理者和科研管理人员的数据信息共享。
(三)科研管理者服务观念仍待提高
“我国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仍属于行政管理范畴,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属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3]”科研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习惯性地把自己不仅看作是信息的管理者,同时也是科研人员的管理者,从而把自己的目标和理念强制性地施加在科研人员的身上,没有从科研人员的实际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研人员自我优势的发挥。科研人员有时需要配合科研管理者一些工作需要,使得自己不能专心致力于科研工作,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减缓了科研成果的产出。对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与发展产生部分消极的影响。
(四)科研管理者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科研管理工作是地方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关键。“科研管理者是国家和学校科学研究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施者”[4],科研管理者推进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这方面来说,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的取得,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及方針政策有着较大的关系。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者大部分都是专职的行政工作者。近年来,虽然科研管理者综合素质提高了不少,但是其专业性仍然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者在相关领域、相关学科了解社会需要和国家政策,无法更好地帮科研人员把关研究内容和选题方向。
二、我国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对策
(一)科研论文打破“看数量”的常规
论文水平评价,要关注教师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并且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论文的质量上。“据了解,芝加哥大学在终身教职评审中甚至没有对教师研究工作的数量做出规定,但对教师研究工作的质量则有非常详细的要求”[5]。一味对数量的要求,弊端之一就是教师追求论文数量,急于发表、滥竽充数,无法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与创新之中。我们应该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给予科研工作者较为宽松的科研环境,让其科研能力与聪明才智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地方高校可以建立“以科研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科研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支持科研人员开展重大基础研究、探索研究,支持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的长期研究工作[6],从而构建合理、公平的科研评价体系。
(二)科研管理信息化,建立并完善“科研管理系统”
地方高校应满足科研管理信息化需求,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科研信息互通共享与协同管理。这就需要地方高校督促科研人员及时上传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科研管理者及时审核、处理教师上传的信息,并要重视数据的维护和更新。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之成为学校和个人的科研助手和平台。科研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地方高校管理者全面掌握科研数据,优化管理程序,便于对科研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处理,从而提高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准,实现与时俱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三)科研管理者转变观念,给科研人员最大的科研自由、服务于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
据了解,国外的地方高校都有完整的科研管理团队,团队不仅包括科研人员,同时也包括科研管理者。科研团队本着既从事科学研究又能较好“服务”于科研人员的理念,充分尊重科研人员的追求目标和价值理念。为保障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科研管理者辅助科研人员完成经费的管理,使其减少科研经费烦冗的报账与报销。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经费管理部门,科研管理人员只需要根据科研工作者的需求,为其购买相应的实验材料、实验试剂等。并且,学校会综合审查相应的实验材料或器材供应商,根据其社会声誉将其纳入供应商库,以供学校的科研工作者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科研人员参与管理的烦琐过程和时间,有效促进科研经费发挥最大作用。
(四)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
科研管理者对地方高校管理工作和人才培育有重要的推进作用。科研管理者应为科研人员制定实际可行的目标,协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取得科研成果、科研项目。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协助者就要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思想内涵,丰富自己的学识修养。地方高校应注重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为科研管理者提供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制订不同阶段的培训计划,提高对科研管理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更新管理者的知识结构,了解科研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项目需求,以便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合理地分配资源、培养人才、优化科研项目,并最终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五)加强对科研管理者的重视
地方高校也应肯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辛劳,肯定其在科研管理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并建立科学的奖励制度,以确保其在工作中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主动开展科研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不断推进科研管理工作改革发展”[7]。
科研管理与时俱进是提高地方高校建设水平的关键,有利于地方高校的战略型发展。地方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凸显本校的科研优势和特色。科研管理者应牢记初心,尊重科研人员的选择,让服务重于管理,充分挖掘科研人员的才能和能力,尽量降低对科研工作者的管理压力,使其全身心投入科研,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1]高杨.美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研究综述及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7(11).
[2]梁花俠.对SCI在科技评价中作用的认识与思考[J].信息资源建设,2003(9).
[3]黄俊义.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探究[J].邢台学院学报,2020(12).
[4]谭力.浅谈科研管理者的文学素养[J].文学教育,2021(1).
[5]杨乐.美国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管理的经验、特色及启示[J].商,2016(1).
[6]王赓.高校科研管理服务创新对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
[7]李朝明.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7(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