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平
浊漳河岸畔把编快板叫作诌小曲儿。这些小曲儿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好记又朗朗上口,往往在乡间流传得很广很久,成了时代的记忆。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长治市平顺县东庄村里的小曲儿有很多,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在流传。当然也是因为小曲儿里寄托着深深的故园情和浓浓的乡愁,成为一抹文化记忆。
在人们的记忆里,那些诌小曲儿的都是一些乡间的老人,深陷在胡须里的嘴中常常会吐出一段一段的小曲儿,或调侃,或诉说,或传播,都是押韵且熟悉的方言,诌得惟妙惟肖,叫人捧腹大笑。如今令村人记忆深刻的诌小曲儿老人有赵肉则、王西生、岳承启等人,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里,用小曲儿记录了历史,也让后人记住了他们。
赵肉则在现在的村人心中没有一点印象,流传里只知道他是个穷苦人,住在东街圪廊。之所以知道还有一个这样的人,这样的名字,正是因为他所诌的小曲儿。因为他诌的小曲儿很形象,后人常常引用,他的名字也就流传了下来。
赵肉则诌的小曲儿很多,但由于时代久远,能完整说下来的不多,大多都成了片段。倒是他诌的“东城老婆脚大”这个小曲儿人们都还记得。
过去女人脚大是很令人鄙视的。对于这一点,赵肉则曾经诌过这样一段小曲儿来形容这个女人的脚大:
东城老婆脚不大
五斤碎布的三斤麻
你说套鞋有多宽
记林在上头宿过山
你说套鞋有多长
东如在上头放过羊
套鞋透了个窟窿山
羊马过了七八天
二月二赶会进会地
踩了二十四家卖铁器
惊了豆口一个里
夺了南堡落子戏
下会地往上会地上
一脚踩了卖麻糖
抿了抿脚尖
抿了二十四个书官
往后一圪坐
坐倒了老玉河
往前一圪弯
弯个二红痛了十来天
……
这段小曲儿夸张地描绘了东城老婆的脚大。套鞋是过去农民冬天穿的鞋子,用碎布粘成片,麻绳缝制。其中的记林、东如、玉河、二红都是村上的人。宿山,是指过去的羊倌在夏天要到山上去放牧,夜里不回来。宿过山,就是羊群在这里过过夜。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对这段小曲儿仍记忆犹新,顺便还能说几句。从这段小曲儿仍中可以体会到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对大脚女人的鄙视心理,也折射出了时代的烙印。
王西生在东庄年轻一代人心中也是陌生的,听村上的人说,他原来在村上當过村长,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参加南下北上,到了河北邢台。虽然村上大多人都没有见过他,但因为他的“打蝗虫”小曲儿,一代代村人都知道有这个人物。
1944年夏天,平顺县漳河岸一带发生了蝗灾,很多村落的庄稼被蝗虫糟害了,抗日民主政府积极组织开展打蝗运动,全县各区的群众都赶赴漳河岸上去打蝗虫。这场打蝗运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天,终于彻底把蝗害战胜了。那时东庄村也是主要受害村,村长王西生在带领大家打蝗虫期间编了一首小曲儿,记述了当时蝗虫为害的路线、受害的村庄,也描写了抗日民主政府组织人们打蝗虫的情景。
打蝗虫
坚持抗战整七年
春耕生产大开展
粪多上 地深翻
麦的丰收好秋田
老直谷 黄烂烂
大批晚谷都暗圈
棉花玉茭都长成
南瓜豆角到嘴边
老乡们 心喜欢
光等秋后喋焖饭
七月十三那一天
飞蝗蝶虫狼心肝
黑夜落到苇子水
黎明中午照严天
到东庄 一打尖
吃了东西三个滩
下午落到石?下
大批落到青草洼
到处扫荡吃庄稼
三区人民心害怕
政府一瞧好危险
积极命令四下传
各村都有指挥官
带领战士上前线
熰麦秸 拍铙镲
旗山集市抵抗它
打的打 扇的扇
圪辽打到滩拐边
……
小曲儿形象生动。“老直谷,黄烂烂,大批晚谷都暗圈。棉花玉茭都长成,南瓜豆角到嘴边。老乡们,心喜欢,光等秋后喋焖饭。”说出了丰收在望,人们喜悦的心情。蝗害有多怕?“到东庄,一打尖,吃了东西三个滩。”打蝗的现场情况和人们的动作也说出来了,“各村都有指挥官,带领战士上前线。熰麦秸,拍铙镲,旗山集市抵抗它。打的打,扇的扇,圪辽打到滩拐边。”
岳承启老人在现在这一代人心中却是印象深刻的。一个高高瘦瘦的老人,一脸慈祥,笑眯眯的,小曲儿张口就来。经常坐在龙王庙后河南晋阳道的路边石条上,或吃饭、或吸烟,来来去去的人们都愿意和他打招呼。老人慈善和蔼,眯着一双小眼儿,憨憨地笑着,应答着人们的问候。常有人停住脚步央告他,说个小曲儿,老人便会随口说出一串小曲儿来,直惹得人们捂嘴弯腰大笑不止,欢乐的笑声在村庄的旷野上久久回荡。那时,他简直就像当今的演艺明星,很受人们喜爱,大家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听他说小曲儿,享受欢乐。他那时是在第十生产小队,常常会听到他们队上社员们学说他的小曲儿,也常常会听到出工场上传来的阵阵笑声。
岳承启老人一辈子说了多少小曲儿,没有人能够统计出来。他现在作古已经几十年了,但他的小曲儿却在乡间一代代流传着,传承着时代的记忆。
平顺农民辈辈苦
平顺农民辈辈苦
打一石粮食交八斗租
十冬腊月换不上季
糠菜半年顾不住
劳动一年白不黏黏受
这些冤苦向谁诉
有一回地主来刮粮
我就说短二升交不上
好招好待央告了半天
满脸横肉不承当
抗战过来八路军
减租减息为人民
二五算账得公平
二来期限有了保证
有一些地主真捣蛋
看到了减租他另打算盘
把租地改名叫分种
吓唬夺地把租填
……
抗战后安心努力干
每亩地多上粪几十担
再和别人互助开
再错二年叫他看
一不愁吃来二不愁穿
谁敢说咱是个穷命汉
同志们啊 想开吧
你看那池底的李顺达
经过减租好好受
吃穿不愁享荣华
胸前红花朵朵红
全县劳动英雄人人夸
这段小曲儿记录了平顺人民过去的苦难生活,也说出了乡间豪强的霸道狡猾,尤其是把互助典型李顺达努力劳动、发家致富的事迹说出来,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很有积极意义。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婚姻法,对社会影响很大。当时农村中盛行许亲习惯,有很多娃娃亲,婚姻法一公布,一些青年男女就把由父母包办的婚姻退了,按照婚姻自由的提法自己找对象。也有一些青年自由结婚后过得不如意的,在村上传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各种议论。其中有个小两口还打了架,岳承启就把这事诌成了小曲儿:
女娥认清婚姻法
寻盘儿找了整六哦
五个地盘儿不得劲
数着后街岳男辛
上地烘火又做饭
俩人团结成一疙蛋
男辛从地跑哩来
女娥你没呐辍河柴
女娥一听火气大
什么生活也找你嬢(读nia,同娘)
没呐这些烂河柴儿
这就不能吃喝饭儿
男辛一听也火气大
除非不动还当嬢
你就厉害得没呐法
掂开蹼鞋打女娥
女娥一瞧起喽火
就往外头将一躲
一边走 一边骂
上垴上去找文达嬢
我眼痛 又落歪
又把个女娥撵出来
一边骂 一边走
返回来走到个狮的口
狮的口 哼哼哭
下了一个水淂漉
自愿结婚可不歪
直直吵拌了一黑来
……
也有根据婚姻法离了婚,找到了新的生活,过得欢天喜地的。岳承启也诌过这样的小曲儿:
赵男生回来搬家眷
惹个女枝不耐烦
正月十五不瞧戏
在家老牛大憋气
把个男生也吓坏
雇人又往石城抬
石城医院要看病
非打火针不能行
丧眉搭脸不吭声
张嘴说话骂男生
再要跟你不离婚
几天气个死挺挺
男生心中暗想不耐烦
这东西不跟我去福建
前一想 后一思
掂开个脚旦则打女枝
女枝走个血的脑
半夜三更窜阳高
法院主任快来瞧
查查窟窿有多少
法院主任下传票
把个男生传阳高
南下干部也不行
打人肯定犯法令
女枝说感情薄弱没法治
坚决跟他把婚离
打我这的脑真可怜
能死不吃他家饭
男生瞧哩也不算
带开孩的往福建
女枝这外号名声高
又去福建跑了遭
离婚大事要绝断
女枝回来心耐烦
自由结婚往崖边
又担高街又出圈
……
1964年,东庄村的舞台又出现了塌陷,砖瓦跌落,墙壁脱落,急需修理,村上集中力量对舞台进行了翻盖。盖好后,岳承启老人边看边诌,一首讲述盖舞台过程和舞台新貌的小曲儿脱口而出:
公元一九六四年
东庄舞台怕塌完
請示上级批方案
尽量粗盖嫑细干
打狮的,雕前檐
政府不叫这样办
……
庙门口小柏树髷髷发青
盖舞台都愿意社里出工
张连保来东庄当年四清
男劳力女劳力全部摊工
庙门口石狮的仰脸扭头
门头起剜的是八仙庆寿
抬头起有双龙山清水秀
卷檐里剜的是骡马老牛
进庙门抬头看黄鹤大楼
曹孟德见马超吓成哒溜
当中间剜的是三战吕布
两边厢又剜狮子滚球
俩挑角又挂起铜铁金钟
短韩信小气量绝路蹬空
三间高两间低实在好看
灰狮的垛瓷壶顶进宝瓶
……
岳承启老人的小曲儿也紧跟形势,各种新的词汇都能融入小曲儿中。还是在1964年,东庄村尝试修建水电站,在西滩开始了渠道建设,但河水一涨,漫得渠里都是水,挑渠就受到了影响,所以工程进展一直很慢,社员都有意见。那时正盛行学习“毛选”,老人把这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活动也编进了小曲儿里:
公元一九六四年
东庄大队修电站
电站修了多半年
中间遇住个大困难
渠沟有水不能干
少数社员提意见
费了工,花了钱
要想修成万万年,
干部听到这意见
针对问题学毛选,
背语录,念黑板
出工带上老三篇
白求恩,管瞧病
老愚公,能搬山
为人民服务里有个张思德
不嫌邋遢烧木炭
英雄人物都能干
凭甚咋就连个渠也不能挖
……
老人诙谐风趣,谁见了说诌个小曲儿,都不推辞。
有人见面打招呼问又上地了?
老人笑眯眯地说:屁股朝天脸朝地,一天挣个劳动日。
有人跟他说我是谁谁家孩子,认得认不得我嬢啊?
老人说:认得,脸又疤,腿又瘸,经常穿个歪疙瘩鞋。
其实在20世纪里,乡间的小曲儿很多,诌小曲儿的人也很多。小曲儿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娛乐形式。记得那时潞城县有个叫国强的人,就是一个表演小曲儿的能手。两个指头一弹,“啪”的一声,就开始了。他说的买卖婚,今天很多人都还记得。
买卖婚
同志们 安下心
听我说说买卖婚
有个人 叫双好
一心要把对象找
小伙的今年二十多
就是脊背上背个锅
疤个脸 瘸条腿
鹰钩鼻的三片则嘴
有日双好正在家
外边来个他四爸
他四爸 爱沾光
一辈子只把媒人当
外号送他个雪玫瑰
两头说话不漏水
他四爸 进了家
双好赶紧把椅子拤
叫四爸 坐火边
我给你两盒带金烟
四爸你给我跑跑路
给我说上个美媳妇
咱这情况你摸底
说上个媳妇忘不了你
他四爸 哈哈笑
张口就把双好叫
说媳妇 倒不愁
有钱就能说上喽
离咱村 十里三
有个村叫刘家湾
富农分子刘三丑
他有个闺女整十九
人才长得真好看
起名叫个刘改转
抽罢烟 喝罢酒
我给你说亲咱就走
三条烟 两瓶酒
十五块钱你装上走
五斤粮票你装上
叫你到路上买干粮
他四爸 本高兴
走起路来有精神
上前来到三丑院
伙家的正吃晌午饭
刘三丑 哈哈笑
张口就把老哥叫
老哥老哥吃点饭
有什么事情咱再谈
叫老弟 你放心
我给咱改转来说亲
咱改转 年十九
早该找个婆家走
防备给咱丢到炕上丑
我这闺女是论斤卖
一斤卖她十九块
你老俩 都还在
咱就把闺女论斤卖
不论斤 论圪堆
反正不能吃了亏
其他的 咱不谈
咱把彩礼说一番
要彩礼 三百九
少了一分也不跟你走
糖饼则 鸡蛋糕
一样买上五十包
要小米 一石几
里头还不能有碎米
要小麦 五斗五
好给闺女炦枣菇
要玉茭 四斗四
还的用过去的老秤秄
要球衣 要毛衣
线衣线裤花绒衣
平绒外套要两件
外加一身红软缎
缎被面 要上仨
扯上里的套上花
自行车的要永久
闺女骑上来回走
再要三尺小花布
闺女娶时缝兜肚
改转听了说此言
躺到炕上不吃饭
有心跟他不结婚
又怕气着父母亲
娶那天 真正喧
粗家伙 细家伙
八音会叫了两咕嘟
新媳妇 一进门
挤了一院一家人
一家人 闹得喧
都跟新媳妇要饼干
亲戚朋友来上钱
都是吃得小肚圆
账房先生快上炕
快快给我算算账
连说媳妇带娶亲
一共花了一千七百七十七块零九分
有一日 刮大风
小两口在家把气生
要问生气因为甚
酒吃滋味话听音
正半夜十二点多
双好就把改转拖
炕又大 还暖和
可比那脚底还舒脱
双好上前拖胳膊
一把抓住个长毛衣
照屁股打了她两笤帚
想吃面 想吃米
那样不是由了你
洗锅和煤圪戳火
那样不是由了我
直直吵乱了一黑来
双好同志连个边也没有挨一挨
小两口你一语我一言
争争吵吵到法院
人也丢 钱也扔
双好也急成个急心疯
听了此话记在心
千万不敢买卖婚
小曲儿作为时代的记忆,曾经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而在当下这信息化时代里,新媒体铺天盖地,都市之中,年轻一代心里,小曲儿或已成为下里巴人的标志,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缺乏了传承。然而在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的乡村,小曲儿却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走在乡间小路上,穿行于老街旧巷中,偶尔遇到经历时代沧桑的老人,说上一句耳熟能详的乡间小曲儿,立马会看到对方投来会心的微笑,没有了距离,敞开了心灵,或大笑迎合,或跟着一同说下去,久违的乡情在街巷里立刻会洋溢开来。让人走进了回忆,走进了时代的记忆之中。时代的历史和文明,就在这小曲儿的叙说里,潜移默化地传承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