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桢:铁骨铮铮写春秋 赤胆忠心为人民

2021-12-15 05:07徐军利
文史月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兵

徐军利

孔祥桢又名叔东,曾化名吴维德,生于1904年,系泽州县巴公镇北堆村人。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被中共中央派往陕北任军委书记。1931年初,调往河北省唐山地區任军委书记。1936年,任东北军学兵队教官,发动学兵队参加西安事变。在淮海战役中,对敌策反有功,受到中央军委嘉奖。

少有大志 求学入党投入革命

1904年,孔祥桢出生于北堆村一个中农家庭,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还不足两岁时,父亲因病辞世,他随勤劳持家的母亲长大,8岁入本村小学读书,余暇随兄长到田间干一些农活。14岁初小毕业后,考入县立高小。毕业后又考入晋城获泽中学,22岁时以优异的成绩从获泽中学毕业。

在小学读书时,他受到秀才表叔的鼓励,爱读古汉语。上高小时,国文老师竭力推崇司马迁的纪传体史书,孔祥桢非常爱读《史记》。当他看到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爱憎分明的勾画,秉笔直书的褒贬,以及坦率真诚的评述赞叹不已,便熟背《史记》许多精彩篇章,太史公司马迁笔下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对他耿直正义、刚正不阿的个性养成潜移默化地起到了熏陶作用。

20世纪初的中国,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山河破碎,满目疮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平学生声势浩大的爱国示威行动波及到晋城,获泽中学的师生首先罢课,对孔祥桢影响很大。在高小读书时,孔祥桢随年长的同学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抵制洋货、揭发校长的贪污劣迹以及驱逐品质恶劣教员的活动。考入获泽中学后,孔祥桢接触了许多进步的思想,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认识,思想尤为激进,加之获泽中学反帝反军阀活动频繁,孔祥桢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游行示威、罢课、演讲、发传单,在城关和邻近农村开展反帝大宣传,查封日货等活动,被爱国学生推选为获泽中学“学联会”负责人。

寒假期间,孔祥桢的两位小学同学、太原一中学生、共产党员陈立志和周玉麟从外地归来,带回《向导》《新青年》及《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籍,向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孔祥桢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和党的知识,受到很大的启迪。1925年11月,经陈立志、周玉麟介绍,孔祥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在晋城市发展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入党后,孔祥桢开始在中学生和小学教员中秘密发展中共党员,短短几个月就建起两个党支部,在太行山南麓撒播着革命火种。

1926年2月,孔祥桢随陈立志参加了中共太原地执委(中共山西省委前身)召开的学生代表会议。会后,孔祥桢被留在太原地执委任秘书,负责文件起草和学运工作。执委原打算派他到黄埔军校学习,后因莫斯科中山大学招生,又改派他远赴苏联求学。当年8月,孔祥桢在陈立志的热切关怀和慷慨资助下来到上海,乘苏联轮船到了海参崴。9月,又从海参崴改乘火车抵达莫斯科,进入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沃尔洪卡大街、环境静谧幽雅的中山大学,成为第二届正规班学生。

周玉麟、陈立志、孔祥桢被誉为巴公镇“红色三杰”

莫斯科中山大学始创于1925年,学制2年,该校创办的目的是为中国革命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和党群政治干部,课程偏重于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孔祥桢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班同学有刘亚雄、廖梦君等。攻读俄语是学习的难点,孔祥桢废寝忘食地刻苦攻读。一年后,就能听懂俄语授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他先后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经济、地理、军事学、游击战术等课程。班上的苏共支部书记数次动员他退出中国共产党,参加苏联共产党。他想起屈原的《九章·哀郢》中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婉谢了支部书记的好意,并明确告诉对方:“我是中国人,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党给了我学习锻炼的机会,说什么也不能退出中国共产党,我学成后一定要回去报效祖国。”

1928年夏,孔祥桢参加了莫斯科模范步兵师两个月的野营训练。由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他被送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继续深造。这是一所培养军队政治工作领导干部的学院,大部分是苏联学生。课程有马列主义基础、游击战术和军队政治工作。薛子正、傅钟、李卓然、蒋经国等都是他的同学。毕业前夕,校方曾打算派他到苏联红军中去工作,他没有同意。

坚定信仰 灵活主动机智斗争

1930年7月,孔祥桢由列宁格勒军政学院毕业后立即回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报到。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刘伯承找他谈话后,分配他到陕北工作,同年8月,受党的委派,孔祥桢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与谢子长、刘志丹并肩在陕北建立革命武装,发动游击战争,为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4月,因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组织派孔祥桢到唐山地区任军委书记。孔祥桢到北平寻找河北省委汇报工作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草岚子监狱。在狱中,他秘密担任了地下党支部书记。

草岚子监狱的看守们妄图通过生活上的折磨,迫使狱中的政治犯屈膝投降。牢房暗无天日,看守们对犯人非打即骂,恶意羞辱,给犯人每天吃的是玉米糊、窝窝头,许多犯人生病。孔祥桢与狱中的地下党员联合发动全体政治犯,通过绝食、集体抗议等,要求给全体政治犯改善生活待遇,治疗疾病,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斗争,国民党当局无可奈何地同意了政治犯的要求,改善了狱中生活。

1933年初,孔祥桢因病申请了保外就医。1935年底,党中央指示他设法通知草岚子监狱内的中共党员,允许他们履行假“自首”的手续出狱。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孔祥桢多方努力,自1936年8月31日起,分九批成功地把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53人(“文革”中所谓“六十一人案”,8人不属于这一范围)营救出狱。其中,薄一波、董天知等9人第一批出狱。

1936年10月,中共北方局应东北军地下党工委的请求,派孔祥桢到东北军学兵队任政治教官。这是为改造东北军,强化政治工作所作的一项重要决策,张学良在北平招收了300多名大、中学生,其中不少是“民先”队员,一部分是中共党员,经过专门训练,为抗日战争准备了大批干部。学兵队编在孙铭九领导的衛兵队2营,实际上,学兵队从成立起始,就成为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地点在西安城东门楼上。

在东北军学兵队,许多学员受国民党散布的“抗日长期准备论”和“唯武器论”的影响,认识模糊。孔祥桢紧紧围绕抗日救亡这个主题,有的放矢地讲解国际国内形势,晓以大义,指出只有坚决抗日,长期抗日,边抗日、边准备,才是避免亡国的有效途径。他还向学兵队介绍了苏联革命、建设以及苏联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当学员们得知他是从苏联留学归来的,对他更加敬佩。他授课的知识面广,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深受学员们的欢迎,从而为东北军培养了数百名精英。学兵队中的孙铭九、张化东就是在西安事变中抓捕蒋介石的骨干分子。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发生后,学兵队停办。蒋介石回到南京后,恼羞成怒,下令抓捕孔祥桢。孔祥桢奉党中央的指示辗转各地,在隐蔽战线对国民党军中的高级将领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孔祥桢对国民党38军所做的周密细致的统战工作,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解放战争期间,他不仅成功策反了河南省保安5团、国民党85军110师、国民党68军军部和81师向我军投诚,还在周恩来的领导和筹划下,成功策动了国民党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19兵团司令张轸率部于1945年5月15日发动战地起义。此外,对国民党85军110师所做的策反工作,也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赤心爱国 铁骨铮铮砥柱中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孔祥桢在中南局不同岗位,为民主改革运动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他担任全国总工会中南工委主任期间,曾组织发动改进企业管理、革新技术、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还根据中南局的决定推行厂长负责制、开展广泛采纳群众性合理化建议等,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当地工人称之为“第二次解放”。

自1954年12月起,孔祥桢先后担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书记,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1955年12月,为加快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委派以孔祥桢为团长的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赴苏,要求苏联政府继续帮助中国建设一批国防工业和相关的基础工业项目。经过多次谈判,中苏双方围绕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1955年10月28日向苏联提出的三个备忘录和同年12月9日提出的两个备忘录,取得了增加援建项目和加快建设进度的共识:将10月28日三个备忘录中的38个项目增加到54个,且增加了一大批技术专家来华;将12月9日两个备忘录中的40个项目的设计和设备供应问题增加到55个。在此次援华项目谈判中,孔祥桢表现出高超的谈判艺术,既坚持原则,又机智灵活;既实事求是,又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谈判在和谐的气氛下取得圆满成功。

孔祥桢在交通部任职时,号召并掀起了全国性的兴修道路、疏浚河道、修建机场、大造车船等建设高潮,此外,还主抓了大江大河航道基建工作。至1960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投资1.87亿元,使交通运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到轻工业部任职后,他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另一方面组织集体攻关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还领导制定出试办烟草和盐业托拉斯两个方案,这不仅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也为后来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盛赞为我国“工交战线上的奠基人”。

“文化大革命”中,孔祥桢遭受冲击。孔祥桢虽身陷囹圄,被严刑逼供,但他始终实事求是,宁死不屈。他在狱中度过了8年,后又被下放两年,仍坚持真理,忠贞不渝。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后经他多次向党中央写信反映营救草岚子监狱中同志们出狱的真实情况,终于使“六十一人案”平反昭雪。

1978 年底,孔祥桢被平反昭雪,先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一身正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孔祥桢不仅经历了残酷的革命战争,又在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上主持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事项,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永葆为真理而献身的进取精神。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树立了为共产主义这一人类最壮丽的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远赴苏联求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和军事理论知识。归国后他立刻投身于革命洪流中,多次举办学兵队和干训班,倾尽心血育英才,使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解放后,他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虽历尽磨难,但始终不改初衷,甘当革命的急先锋,披肝沥胆,百折不挠,堪为探求真理、勇往直前的楷模。

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永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一生坚决跟党走,自谓头可断,身可囚,共产主义不可丢。绵厚的黄土高原濡养了他,晋城人民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锤炼了他纯真高尚的秉性,残酷的革命斗争砥砺了他的志气,共产党人首先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的高尚情操在他身上升华为无私奉献。虽一生两狱,却威武不屈,铁骨铮铮,砥柱中流。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遭遇逆流还是仕途顺迁,他始终求真务实,淡泊名利,对党、对国、对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实事求是,始终坚信共产主义的最后胜利。

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永葆先忧后乐的先锋本色。他始终以“共产党人首先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为最高标尺,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行为准则办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革命战争时期,孔祥桢参与起草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与当地群众的约法五章,积极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安土乐民,万民仰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部委主要领导,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殚精竭虑求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河山增辉,业绩永垂。

1986年10月26日,孔祥桢这位一生“刚正倔强如弦、实事求是如秤”的老共产党员溘然长逝,享年82岁。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先念等敬献了花圈。《人民日报》对其予以高度评价。

巍巍太行颂英灵,涛涛丹河思故人。壮士仙逝英灵在,松柏自有后人栽。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孔祥桢故居

猜你喜欢
学兵
“制止餐饮浪费”主题海报
一位温州华侨与80本漂洋过海的捐赠证书
我在东北军学兵队的日子
预选士官培训初期的基础理论教学探索
对癫痫患者要有耐心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王学兵邂逅“小萝莉”,爱的热辣催人出征
漫画10幅
因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