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慧
摘要:课堂清单具有清晰、明确、高效、易核查等特点,使用课堂清单有利于目标维度多、资源容量大、复杂程度高的课堂教学的开展。课堂知识清单有助于识记重点知识,课堂活动清单有助于明确活动目标,课堂任务清单有助于把握课堂进程。课堂清单需要精心设计,更需要在使用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
关键词:课堂清单;课堂知识清单;课堂活动清单;课堂任务清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1B-0009-05
清单因其清晰、明确、高效、易核查等特点,在医疗、航空、工程、演出、餐饮、教育等领域,被证明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这些领域的共性在于所涉知识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个人正确、安全和稳定地发挥其功效的能力范围,即便最能干的专家也难免会犯错。这时候,“不是‘无所不包,而是简单、可测与高效”[1]105的清单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知防护网,能够抓住每个人生来就有的认知缺陷”[1]60,帮助我们抓住关键点,记忆关键步骤和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骤,为基准绩效建立了更高的标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的目标维度更多、资源容量更大、复杂程度更高,研制并使用课堂清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课堂清单的背景与价值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各学科教学内容常常以基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课堂模拟活动、探索活动和思维活动等方式呈现,即“课程内容的活动化”;或者说,学科内容的展开方式往往是一系列活动的结构化设计。在内容含量大、实施起来又十分复杂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清单就是记录课堂一系列关键活动的条目化的活动指南和核查清单。
课堂的复杂性并不低于医疗、工程实施等领域,知识、技能的掌握可以反复练习巩固,情感、态度、价值观则由活动中的直观感受累积而成,教学中的每一个偏差都有可能造成教育效果为零,每一次新的認知都有可能造成以往认知的被覆盖和不可修复。可问题是,教学活动主要作用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教师不可能像医生、工程师一样清晰地看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或借助一定的契机,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言语行为中看出问题的蛛丝马迹。如此高的洞察力一般教师很难具备,而条目式、可核查的课堂清单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组织不当时,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有可能变成学生的“乱动”,教学目标难以达成。那么,如何保障课堂组织具有成效?笔者认为关键是做到师生课前就“心里有谱”,知道一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目标、任务进程。而清晰明确的课堂清单,就是这个“谱”,就可以让师生“心里有谱”,就可以让课堂组织“靠谱”。
课堂清单与课前导学案不同,它更侧重于重点知识的梳理呈现,不要求全面细致;课堂清单与思维导图不同,它对课堂重点知识的完成情况有反馈要求,对结构化、静态化的知识有“动起来”的要求。总之,课堂清单可以让教学的核心问题、关键概念更精准细化;可以让学生更有效集中学习精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掌握课程关键内容;可以使师生更迅速把握课堂推进情况,并进行查漏补缺。
二、课堂清单的类别与功能
依据在教学中实际使用情况,笔者将课堂清单分为课堂知识清单、课堂活动清单和课堂任务清单,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一)课堂知识清单:有助于识记重点知识
丹尼尔·卡尼曼研究发现:我们的思维天生就有一种惰性,当我们在动脑子的时候,总想着花最少的精力去解决问题,“一个懒惰的系统2往往会遵循最省力法则”[2]83。因为动脑筋,集中注意力,动用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的系统2会消耗更多的能量,“神经系统消耗的葡萄糖比身体其他部位消耗的都要多,而且要付出脑力活动的成本显然要比葡萄糖高。在积极进行复杂的认知推理或者忙于要求自我控制的任务时,人的血糖就会下降”[2]27。笔者做过一个课堂重点知识背诵小实验,验证了这一点。笔者同时给学生一张印满9个知识点的复习资料和一张只有5个重点知识的复习资料,学生自主选择一张,背诵一节课,随后进行随机提问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班级28个学生中选择背诵5个知识点的学生有24个(占比85.7%),其中90%以上的学生完全掌握了5个知识点;而另外4个选择印满9个知识点复习资料的学生,没有一个记全9个知识点。
课堂知识清单的突出特点是将一节课的重点知识按顺序列出来,对知识点是否齐全、内在逻辑是否清晰不做要求。这样做一为适应大脑的“最省力法则”,让学生更为愉悦、更主动去记忆感觉上“较少”的重点知识;二为强化知识的“输出”记忆,日本脑科学研究者池谷裕二通过实验证明了“人脑更重视输出而不是输入”[3]。课堂知识清单让学生明确这些重点知识要理解并记住,而不是了解、知道、明白就行了;同时因其简要、明确,也更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对重点知识的记忆效率。
(二)课堂活动清单:有助于明确活动目标
一节课中,学科内容的展开方式往往是一系列活动的结构化设计,从教学运行的流程来看,常规活动方式有自主预习(基础知识学习)、提出问题(搜集所需资料)、小组合作(梳理完善资料)、踊跃展示(交流分享所得),学生可能要经历6~9个不同的活动。在观摩赛课或公开课时,笔者常会注意到一节课中跟上课堂节奏并不断参与的多是“熟面孔”,其他沉默的学生是被“发言人”代表了,还是没有真正参与频繁的课堂活动,没有达成活动目标?
课堂活动清单是将活动目标用最简化的语言列出来,避免学生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跑题或无效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师的“满堂问”和“随心问”。以沈雪春老师的“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的教学设计为例,他在这节课中设置了议题描述、议题辩论、议题决策、议题追问四个环节,看起来不多,但细看下来,涉及了列出采访提纲、寻找人大代表进行采访、商议如何撰写“元宵节放假”议案等七个活动[4]。这时候,就可以将这些活动以清单(见表1)的形式列出,看到清单,学生便能够提前了解各个活动,明确活动目标,将会大大避免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节奏的情况,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三)课堂任务清单:有助于把握课堂进程
无论日常教学还是公开课,授课教师都常常会拖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容量大、任务重,特别是课堂上安排了辨析、辩论、实验、操作等较为费时、费事又不易把控时间的任务时,就极可能导致后面环节没有时间完成。课堂任务清单包含了清晰明确的课堂任务、预设时间和任务完成情况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把控好每一个任务的开展,机动安排每一个任务所用的时间,从而更好把握课堂进程,有效完成课堂任务。如上述沈雪春老师的“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设计为包含4个任务、有明确时间安排的课堂任务清单(见表2)。
拖课还有一个原因是课堂具有生成性。在生成性课堂里,教师如果课前预设不当或课堂把控不力,而课堂中又不断生成新的内容时,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便十分困难。这时候,课堂任务清单就给师生提供了灵活调整的空间,让他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适应课堂进程。在上述“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权”一课中,现场采访人大代表是非预设的,是看到现场有人大代表听课后生成的活动。那么采访用的时间从哪里挤出来?教师可以把原任务清单中的写议案提纲的时间缩短,甚至可以将“在特定情境中思考选择开不开发票”这个任务一带而过。可见,条目式的课堂任务清单清晰明了,让教师更方便地整体把握并根据课堂生成即时调整课堂任务。
总之,有了课堂任务清单,整节课的目标任务就一目了然了。当任务过多、一时完成不了时,教师可以及时调整任务量,灵活处理;当课堂不断生成新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任务清单冷静判断如何处理。
三、课堂清单的设计与使用
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好课堂清单,但清单在使用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不同班级情况、授课实际情形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课堂知识清单、课堂活动清单和课堂任务清单因各自功能不同,设计和使用也有所差异。
(一)课堂知识清单的设计与使用
阿图·葛文德认为,清单要抓取关键要素与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1]43。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常常设计思维导图或知识体系图。这或许更便于教,但学生面对一份“大而全”的知识体系图,会在无形中感到压力倍增,加大了学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要设计一份包含关键难点和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点的课堂知识清单。
这里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关键难点不一定相同,这就要求在设计和使用课堂知识清单时,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点上进行调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为例,课前备课组经过集体备课设计了课堂知识清单(见表3)。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反映,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有点类似(都是从三个角度阐释,文本用语中很多在前面课程中学过,都涉及了历史角度,等等),理解掌握新时代内涵的时候会与新时代的意义混淆。经过讨论协商,我们把课堂知识清单进行了微调,在原表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何意义?”这一知识点。
(二)课堂活动清单的设计与使用
设计课堂活动清单的目的是使学生按图索骥,增强活动目的性,不致迷失在众多活动中或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活动清单的设计重在课前科学预设、课中有效利用。
如何做到科学预设?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课堂活动清单是民主讨论的产物。民主讨论就像一张“认知防护网”,能够发挥教师的认知优势,补齐教师的认知短板。在集体备课设计课堂知识清单时,要列出关键活动,要求每个教师在教学时原则上都必须完成;同时,为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增补课堂任务留下空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学为例,备课组经过民主讨论设计了课堂活动清单(见表4)。考虑到虽然学生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已初步了解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在导学案训练反馈习题中,部分学生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哪里并不清晰,因此,笔者在“小组交流并班级展示对新时代的解读”活动后增加了“结合事例说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体现”的课堂活动,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课堂活动清单设计以实际课堂效果为检测标准,课堂教学高效则说明设计成功,低效甚至无效则说明设计失败。当然,要求设计的课堂活动清单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的效果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活动,以弥补清单设计的不足,让课堂活动清单发挥更大的效用。
(三)课堂任务清单的设计与使用
课堂任务清单与课堂活动清单相伴而行,带着任务的活动恰如有方向的前行。活动可以较多,但任务却要简洁、明确、精要、可测。课堂任务清单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教学目标可以阐述通过什么活动达成什么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任务清单却不行,它要以一种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具体阐述,以便于学生快速、准确理解。课堂任务清单要精要,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的、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可达成的、与学生认知水平相一致并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系列任务。同时,课堂任务清单的各个任务要具备可测性,以方便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
阿图·葛文德认为:清单会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一些必要的步骤,并让操作者明白该干什么。这不仅是一种检查方法,而且还是一种保障高水平绩效的纪律。[1]45课堂任务清单就起到了提醒学生学习要完成的“必要的步骤”、学习中“该干什么”的作用。当出现学生学习不小心“跑题”、教师忙于应付课堂意外、课堂活动时间操控不当影响进程等情况的时候,课堂任务清单会帮助他们检查课堂进程,让课堂教学更加有序。
参考文献:
[1]阿图·葛文德.清单革命:如何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M].王佳艺,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2]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M].胡晓姣,李爱民,何梦莹,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池谷裕二.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記忆法[M].高宇涵,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46.
[4]沈雪春.议题式教学例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42-43.
责任编辑:杨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