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探讨

2021-12-15 14:34金欣欣
健康之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紧张抑郁症护理干预

金欣欣

摘要:女性产褥期极易出现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伴有一定的睡眠障碍,因此产后抑郁症严重危害新生儿和产妇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对产妇产后抑郁症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应护理措施的发展现状,以更好地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抑郁症;产妇;护理干预;紧张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一种心理疾病,通常在产后2周开始出现沮丧、焦虑、易怒等症状,产后6周发病率最高。由于孕妇对分娩和妊娠缺乏有效认知,再加上受激素分泌的影响,孕妇的情绪易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严重者出现产前疼痛。孕妇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若得不到有效纾解,产后极易出现产后抑郁[1]。研究指出,采用锻炼指导、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本研究对孕期及产后抑郁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1孕期及产后抑郁

孕期女性的心理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非常敏感脆弱,部分孕妇会出现时而哭泣沮丧,时而焦躁发怒。数据指出,孕期出现抑郁症状的孕妇占全部孕妇的5%~15%。妊娠期间伴有严重抑郁症状会导致血管痉挛,对孕妇激素分泌、肾脏血流量以及胎儿的血液循环造成不利影响,危及胎儿正常发育。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孕妇早产率为正常孕妇的2倍。不良的心理情绪还会引发多种妇科疾病,提高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抑郁情绪还会对婴儿个性发展以及母子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2影响孕期及产后抑郁的因素

研究指出,产后抑郁的出现与产妇妊娠期间担心胎儿、对妊娠过程的认知、妊娠态度以及丈夫的支持度有密切联系。若孕妇长期处于支持度和了解度不足的状态,精神紧绷,易出现不良情绪。同时家庭暴力、生活压力以及缺乏社会支持等也会导致抑郁的出现;孕期激素水平波动、抑郁症病史以及产科因素等均是导致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2]。总的来说,孕期抑郁是产后抑郁出现的高危因素,孕期女性社会角色、生理以及病理等方面均出现转变,长期情绪紊乱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3护理干预对策

3.1 心理干预

应对心理疾病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孕期需要定期举办相关的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增进孕妇对产后抑郁症的了解,做好预防,缓解心理压力。采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分娩过程的宣教,降低恐惧度。有研究发现,由产科医生、精神专科医生以及护士组成的心理治疗小组对孕期女性進行干预,接受心理干预的小组在孕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方面明显优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小组。

3.2 营养支持

孕期饮食应以营养均衡、清淡为主要原则,孕晚期可适当增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摄入,适当补充铁、钙。研究指出,孕期营养摄入过剩会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孕期增重10 kg的产妇较患有产后抑郁症的改率更高,约为21%,而正常增重妇女患病率仅为3%。考虑原因在于孕妇担心增重较少,存在早产风险,进而引发焦虑;对于增重20 kg的孕妇来说,其患有抑郁症的概率达20%,提示增重过度会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也会增加,由此导致产妇恐惧、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出现。但也有研究指出,孕期抑郁会导致食欲下降、营养摄入不足、体重减轻,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需加强对孕期女性的饮食管理,制定科学菜谱,保证营养摄入均衡。

3.3 运动指导

调查显示,既往孕妇常常卧床休息,缺乏运动,这样会严重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增大分娩困难。因此,孕妇可适当进行保健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机体疲劳感。除此之外,孕期进行锻炼的方式可增强身体素质,增加分娩信心,改善心理状态。孕期运动以瑜伽等有氧运动为首选,适当的运动可降低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抑郁出现的概率。

3.4 家庭支持

孕期女性心理状态非常脆弱,部分孕妇与社会脱节,此类人群格外需要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孕妇入院后,医院陌生的环境会增加其紧张情绪,此时可以安排丈夫或者亲属陪伴在孕妇身边,可有效缓解其紧张情绪。研究指出,丈夫及亲属和产妇之间的关系与产后抑郁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有关家庭亲密度的研究指出,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与其家庭亲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正常夫妻关系中,控制少,关怀多,而抑郁组家庭关系中控制更多,关怀较少,提示丈夫应增强对产妇的关怀度。除此之外,孕妇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友好的社会支持会增强孕妇处理事情的信心和能力,降低不良情绪的出现。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采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与产妇交谈,在产后给予其充分的鼓励和关怀。

3.5 跟踪指导

产后医务人员需要面带微笑与产妇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丈夫也需要增加对妻子的关怀,使产妇感受到来自医院和家庭的温暖。产后定期为产妇提供健康指导,特别是产后6周,该时段产后抑郁高发时期。因此,随访时除了包括正常的产后检查,还需要关注产妇的心理情况。指导家庭成员和丈夫尽早参与照顾婴儿,使产妇得到充分的休息。研究指出,未接受综合护理的产妇产后7 d抑郁症发生率>9%,产后42 d发生率>16%,而接受产后综合护理的产妇42 d内发生率仅有2%,因此可通过综合干预,可改善孕期不良情绪。

4小结

妊娠以及分娩从心理和生理上均带给产妇一定的变化,产妇不良心理状态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出现,因此需要增强对疾病的重视度。目前有关抑郁症的成因尚无统一的定论,整体预防效果还不理想。现阶段可通过综合护理的方式对产妇进行全程干预和指导,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A01):160-162.

[2]陈宇,冯俊,杨楠,等.积极心理学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8,30(7):1069-1072.

猜你喜欢
紧张抑郁症护理干预
周迅的“紧张”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浅论钢琴伴奏在舞台实践中的问题与调整
浅议声乐技能训练中常见状态处理
抑郁症患者脑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