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婷,徐 华,陈 颖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急性中毒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病症,其发病快、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是急诊医务人员长期的抢救重点、难点[1]。现阶段临床中常采用血液透析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血液透析是一种可靠的替代疗法,通过将体内的血液引流至体外并加之净化,能有效清除体内的毒素[2]。然而,尽管血液透析在治疗急性中毒患者中有较大优势,但由于急性中毒患者病情多复杂、发作迅速,患者病情的不可预测性过高,导致许多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并不理想,抢救成功率尚需提高[3]。有研究证明,对急诊患者开展更细致、更全面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调节患者治疗后器官功能的恢复,促进其术后恢复[4]。急诊护士由于工作繁忙,面对的患者疾病涉及面广,故常规护理模式常出现服务意识淡薄、专业能力不够、服务缺乏细致等问题[5]。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将连续性、完整性应用于护理行为中,实现细致、全面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6]。本研究将全程无缝隙护理理念加入到护理干预中,旨在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急诊中毒后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在恢复肾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2020年6月1日~2021年3月31日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为急性中毒,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②患者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7.53±4.25)岁。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6±9.9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在接到急性中毒患者后立即实施抢救措施,进行保肝、补液、心肌营养等措施,完成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血生化急查和影像检查。②所有患者使用相同的透析机器和治疗方案,采用费森尤斯CRRT机器透析,透析方案一般是CVVHDF+HP[7]。透析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剂量的抗凝剂进行抗凝处理。③透析结束后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和加压包扎,如发现有血肿则用冰袋或50%的硫酸镁对穿刺部位进行湿敷以缓解肿胀。对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加强导管固定。④每天定时对置管部位换药,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尿量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⑤告知出院患者复诊时间,嘱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理念,具体内容如下。①在专业能力上做到“无缝隙”:成立全程无缝隙急救护理小组,组内成员至少有5年以上急诊护理经验,通过专家讲座、学术会议、技能交流赛等形式强化急救专业知识和技能。所有成员进行急诊常见危重症的定期考核。以预防、防范为主,对既往各种情况的急诊患者进行讨论分析,预见高危因素,制订护理计划预案。②在人员安排上做到“无缝隙”:所有小组成员实行8 h工作制,24 h负责制;在排班上实行三班轮班制,减少需要交班的频率,设置一、二线听班,以保证在工作量激增的情况下仍然能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所有急诊患者24 h受到同质的护理服务。③患者心理、感官护理“无缝隙”:对意识清楚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在血液透析前主动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意义,肯定其有效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任感;多与患者沟通,保持微笑,降低患者因陌生的抢救环境而产生的孤独感。必要时使用保温毯以保持患者温暖的身体状态,防范急诊患者因为低温而产生的应激不良反应。④透析后护理“无缝隙”:护理人员需做好急诊患者的用药护理,主要包括常见的利尿剂及其他护肝药物,详细介绍药品适应证、服用剂量和时间等事项,使患者能遵循医嘱用药,不滥用药物,不随意增减药量。说明透析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合理饮食规划等,鼓励患者及家属一同加入到自我护理行为中。同时加强每例患者的巡视,记录患者尿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数值,及时复查并记录血生化指标,并于每日晨会交班时进行讨论,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⑤出院患者护理“无缝隙”:出院前向患者发放出院自我护理计划表,嘱其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自我护理,并定期进行随访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②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时间:治疗时间包括意识恢复时间、急诊室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③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8]。④护理满意度:患者就在急诊期间接受到的护理干预进行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时间比较
2.3 两组SF-36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急性中毒由于发病急、病死率高、预后差而成为急诊医务人员重点关注的疾病,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9]。急诊患者由于本身疾病危急,加之陌生的就医环境和未知的急救方法,给患者带来莫大的恐惧和紧张感[10]。目前,急诊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仍以常规护理为主,有研究指出,急诊护理需要在专业性、服务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急诊医护人员需要全面、细致地对患者疾病特点、高危风险因素等进行评估,从而制订规范、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将更加有益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及预后[11]。本研究通过建立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组建专业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专业性、连续性、全面性的优质护理,预见患者护理可能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对护理内容查漏补缺。这一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急诊抢救的效果,促进了患者肾功能恢复,提高了其预后生活质量,获得了患者较高的满意度[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肝肾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全程无缝隙护理使患者肝肾功能恢复的更好。全程无缝隙护理提前制订好急诊患者的各种抢救措施,使其能更及时、迅速地得到救治。在急诊治疗里时间就是生命,患者从接诊到进行透析治疗的流程需要一步到位,不能有任何人为因素影响。传统急诊护理由于护士水平参差不齐、排班漏洞较大,导致业务繁忙时部分患者不能得到全面护理,一些护士未经过急诊技能的系统化培训,没有一针见血的穿刺本领,这些因素都会降低急诊抢救的成功率,延缓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从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优化排班等方面入手,成立专业护理小组进行应急方案的预备,弥补了急诊护理中普遍存在的业务繁忙、操作粗糙等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这与以上诸多因素的优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急诊室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表明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急性中毒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正向效应,积极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急诊患者作为心理上的弱势群体,易对自身健康产生绝望感,对治疗效果不信任,这些情绪多少会影响患者依从性,最终降低治疗效果。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患者的心理舒适方面也做到了“无缝隙护理”,对患者抱有的负性情绪表示同理心,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健康信念,这可以减少患者的应激不良反应,从而有利于患者疾病积极转归。总体来讲,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使急性中毒患者脏器功能恢复地更好,提高抢救率,缩短患者所需的救治周期,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与常规护理比较,全程无缝隙护理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相关研究[13]观点一致,即在护理方面进行更全面、细致的优化,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是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更优护理的必然要求。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提高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肾功能,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