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阁
(唐山市开平区金融工作办公室 河北 唐山 063000)
2014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新常态,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对新常态作了详细论述。经济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商业银行经历了飞速发展后,面临不良率上升、利润增速缓慢、客户及人才流失等局面,反映出原有经营模式难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正确认识新常态,研究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转型路径,对商业银行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40 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019 年我国GDP 总量高达99 万亿人民币,位居世界第2。
1978—2019 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9.5%。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2019 年我国GDP 增速分别是7.3%、6.9%、6.7%、6.9%、6.6%、6.1%。
我国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典型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耗能、高产出实现经济增长,给资源和环境都带来了很大压力。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推广清洁能源,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统计局能源司的数据表明,2017 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2 年累计降低27.6%,我国正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可以预见,未来的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
2015—2019 年我国GDP 增长率维持在6.7%左右。增长率从年均10%变为6.7%,表明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新旧动能转化时期。旧的经济发展动力正在消减,新的增长动力正在逐步形成,表现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出口需求萎靡,而以消费、科技创新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7 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显示,2017 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达到43.5 万亿元,占GDP 的比重达到53.6%。自2012 年以来,我国最终消费支出连续6 年占GDP 的比重超过50%。
近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贷款方面,2013 年7 月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限制。在存款方面,2012 年6 月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上限定为基准利率的1.1 倍,2014 年11 月定为基准利率的1.2 倍,2015 年上半年先后调整为1.3 倍和1.5 倍。2015 年10 月,取消存款利率上浮的限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式完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差缩窄和风险增加。我国银行业市场经历了寡头垄断、垄断竞争,互联网金融的参与及民营银行准入后,逐渐演变成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我国银行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在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中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想获得客户和利润,可以通过降价实现。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会逐步缩窄,直到达到某种平衡。利率市场化的另一重要影响是增加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执行央行规定利率不同,商业银行要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经营状况进行利率定价,由此会产生利率风险。此外,商业银行为弥补存贷利差带来的损失,会选择将资产投向风险较高的客户,进而产生信用风险[1]。
2013 年余额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凭借高效优质的服务,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由早期单一的支付业务发展成集支付结算、投资理财、网络信贷、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与商业银行形成全面竞争之势。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154.9 万亿元,网络信贷余额规模22 073.2 亿元,网络资管规模34 491 亿元。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分流客户和竞争人才方面,最终影响商业银行利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加速了金融脱媒,动摇了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的地位,造成商业银行客户流失。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同商业银行开展人才竞争,互联网金融凭借高收入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商业银行引进了大批专业人才,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缓慢[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足。伴随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实施,商业银行原有的市场需求降低,在新的市场需求形成之前,面临需求不足的情况,导致商业银行业务规模难以扩大,利润增速放缓。其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商业银行风险增加。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导致商业银行丧失部分授信客户,使企业的还款能力下降,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针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进行差异化经营,发展金融科技,践行普惠金融。差异化经营可以使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谋得一席之地;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提升服务效率、巩固信用中介地位,降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践行普惠金融可以弥补互联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造成的客户流失。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如果商业银行不能采取适宜的经营战略,将会使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特征,利率市场化的实施能够促使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找准市场定位,是打破同质化竞争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差异化战略可分为经营战略差异化和产品价格差异化。在经营战略方面,商业银行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追求大而全。
大型商业银行具有资产、渠道、规模、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可以致力于发展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并逐步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中小银行应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走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路线,将追求规模扩张转为追求效益提升。在产品价格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具有品牌实力强、网点多、安全性好等优势,可以适当采取低价战略对产品进行定价;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品牌、网点等方面难以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在产品定价时要给予客户一定的优惠,以吸引客户,实现利润增长。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加速了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传统信用中介的地位受到挑战。发展融科技则可以使商业银行更好地巩固金融中介的地位,为转型发展提供动力。
发展金融科技时,可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学习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技术应用,关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业务流程、客户营销、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理念、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深刻理解“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用新的技术、理念促进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可优先考虑在客户体验、精准营销、风险防控领域的应用,依靠智能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提高电子业务替代率,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依靠大数据技术识别目标客户,开展精准营销和风险防控。
商业银行一直推崇“二八定律”,高度重视20%的客户带来的80%的资源。表现在重视大中企业客户,忽视小微客户;重视高端个人客户,忽视低端个人客户;重视城市市场,忽视农村市场。出现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线下推广成本高。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可能,也为商业银行打开了新的利润之源。
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战略的目标如下。一是助力农村金融,开辟蓝海市场。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隐藏着巨大金融需求。而在我国银行中,除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外,其余银行在农村的布局普遍不足,错失了在农村发展的大好机遇。商业银行可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通过拓展县域支行服务半径、开展助农取款等方式获取农村客户,开辟蓝海市场。二是助力小微客户,服务实体经济。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客户敬而远之,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经营情况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但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逐步改善了这一局面。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发展良好,不仅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也获得了大量经济利益。商业银行可以学习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验,依靠金融科技开展精准营销和风险防控,在政策和费用上给予支持,加速小微特色产品创新,积极探索商圈、供应链等批量信贷工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