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振兴引领特色村寨实践路径探究
——以重庆市黔江区F村为例

2021-12-15 02:44:40□田
山西农经 2021年11期
关键词:土家文化

□田 富

(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 重庆 409003)

1 F 村基本情况

F 村是黔江区原小南海景区的民俗体验区,距黔江城区40 km,分布着13 个独具特色的原始古朴的土家山寨。2017 年8 月,F 村成功申创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宜居村庄”,拥有全国首个土家族民俗生态博物馆。F 村面积27.49 km2,共有6 个村民小组,是重庆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近年来,F 村通过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了“户户搞文旅、家家有产业、人人有就业”的发展目标。F 村建设立体循环农业,通过茶叶、时令蔬菜、慢养土鸡、高山养蜂等推动生态与发展“双赢”,建成农业产业基地133.33 hm2,养殖蜜蜂2 000 群,粮经比达2∶8。

F 村建成土家文化研学旅行基地,打造高品质土家主题民宿96 家、农家乐62 家,接待床位1 000 余张,旅游从业人员达200 余人,年接待30 余万人次,游客增幅262%。建成土家织绣扶贫车间1 个、特色产品手工作坊12 家、展销门店22 家,把山货土货推向市场,实现经营性收入60 余万元。

2 F 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做法

2.1 坚持“文化产业兴村”,拓宽致富门路

围绕“中国土家民俗风情旅游第一村”的建设目标,创新农业和民俗文化旅游,形成“山上经果茶、山下文化游、山外有订单”的产业格局。

一是做靓村寨民俗旅游特色文章。F 村依托村寨的吊脚楼,开发“宿十三寨·享吊脚楼静谧星空”“玩十三乐·学土家寨独门绝技”等系列休闲文创旅游主题,开发喝拦门酒、唱山歌、坐轿子、跳摆手舞、说土家话等13 个文创游玩节目,建成土家文化研学旅行基地,高品质打造土家主题民宿和农家乐。

二是打响文创产品电商品牌。F 村依托全区电商产业园、区域服务中心和村服务点,组合推广西兰卡普、土家刺绣、黔江鸡杂、黔江肾豆、土家渣海椒等土家珍品。建成产品展示展销及电子商务销售中心,建设土家织绣扶贫车间、特色产品手工作坊,把文创精品和山里“土货”推向市场。

2.2 坚持“文化育人”,筑巢引凤

用心打好“乡情、乡愁、事业”3 张牌,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等措施,建成一支自愿建设家乡、身怀绝技、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

一是“女寨主”唱响山歌,点燃激情。F 村主办“千年十三寨、谁来当女王”活动,面向社会征集并评选13 名女寨主,“十三寨总寨主”覃诚芳原创歌曲在抖音播放量达200 多万次。

二是企业家带动村民聚能量。本地大学生何森林返乡创业,与村集体合作成立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将80 余名村民培训成为文化技能人才,组建3 支土家文化演出队,编排三棒鼓、开山号子等土家原生态文化节目并开展民俗演出。积极承办“产学研”“户外拓展”等培训活动,引导全村群众建设家园。

三是“巧工匠”争当致富排头兵。F 村充分挖掘生产能手、建筑工匠、巧厨娘等乡土人才和非遗传承人,以扶贫车间、旅游商店、网上订单等为载体,累计培养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和行家里手500 余人。

2.3 坚持“文化润村”,繁盛民俗文化

以深入推进乡风文明、传统文化、文旅品牌、文化保护、文化产品等行动为载体,繁盛民俗文化。

一是实施“六项文明行动”。F 村全面开展建好一个土家人家风家训礼堂、订立一份村规民约、组建一支文明劝导队伍、成立一个乡风文明理事会、固定一批文明宣传标语、开展一系列文明创评活动,提高村民素质。

二是“六项传统文化”涵养乡村底蕴。集中打造以大丞相范长生为核心的“长生文化”,以巴清女神为核心的“女性文化”,以土家族先民板楯蛮聚居地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以红军黔江游击大队长龚昌荣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以周氏节孝坊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以巴楚古道遗迹为核心的“古道文化”,配套建设范公祠、怀清台、红军英雄纪念碑、山歌实景体验场等。

三是“六项活动品牌”优化供给结构。举办“土家山歌擂台赛”“中国跑客节”“粽子文化节”“我与女寨主有个约定”“过大年土家泡汤宴”“土家人自己的春晚”等文化活动,积极引进影视作品到F 村拍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宣传,已有《侯天明的梦》等6 部影视作品到村开展过拍摄活动。

2.4 坚持“生态美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F 村全面践行“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抓好“保护、整治、融合”3 个环节。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创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 个5”工作机制,即通水、通路、通电、通气、通信“五通”,改房、改厨、改厕、改圈、改地坪“五改”,治污水、治垃圾、治乱搭乱建、治乱挖乱采、治乱砍滥伐“五治”,绿化、美化、畅化、净化、亮化“五化”,定目标、定模式、定内容、定标准、定价格“五定”。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积极引导村民树立生态意识,转变产业发展式,大力发展原生态、立体化、能循环、可持续的农业产业,推动形成种养循环、农旅结合、“三生”共融的生态产业格局。

2.5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头雁”作用

抓牢基层组织这个“主心骨”,创新工作机制,建强战斗堡垒,推动乡村振兴组织有序、战斗有力。

一是联合党委以强带弱。F 村突破村域限制,与周边党支部联合,共同组建联合党委,构建党员联管、服务联抓、资源联享、文化联创的党建格局。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F 村规范建立“网格+产业”支部,有力助推乡村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头雁”带动作用。用好驻村第一书记,着力把乡村优秀人才吸收进党组织中,调整和充实村专职干部、本土人才、后备干部。

三是集体经济增收聚力。成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的4 个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 F 村文化振兴实践路径的经验启示

3.1 因地制宜,彰显本土民俗特色

F 村在打造特色村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下功夫“打好特色牌、作好村寨文、走好旅游路”。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尊重原有风貌和农民意愿,不搞“大呼隆、一刀切”,融民俗资源、自然资源、农村风貌、乡土文化于一体,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美丽新村。

F 村实践案例说明乡村建设不能“千村一面”,要在差异化和乡土味上下功夫,村庄建设应该多一点本地建筑、民族风情、绿色植物和农耕元素。

3.2 谋划长远,下好乡村规划“先手棋”

乡村规划不是“高大上”,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规划。要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一步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确保规划既有超前思维又能落实乡村振兴要求,统筹协调好“三生”和“三农”的关系,强化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

要充分对接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综合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内容,做到“多规合一”。请基层干部和农民为规划提建议,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民俗风情,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打造“有形象、见内涵”的乡村品牌。在个性化、差异化和乡土味上下功夫,大力挖掘、传承乡土文化,打造独特的乡村文化“名片”。

立足规划,分类推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的要求,编制乡村振兴项目任务清单。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3.3 强化“引智”服务,挖掘本土人才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想方设法把人才“引进来”,创造条件把人才“留下来”。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返乡创业青年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经营主体各得其所、各展所长。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及企业家带着技术、资本返乡投身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探索乡镇力量向村社一级下沉,扎根基层、服务乡村。充分发挥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主体作用,加强村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切实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乡贤文化,培育乡风文明。

3.4 强化组织引领,推进基层党建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选优、配强村居“两委”队伍,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要选好、用好乡村振兴“领头羊”,大力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素质优化提升行动。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发挥群团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鼓励其采取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同时,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3.5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干群积极性

乡村振兴主体是农民,提升农民内生动力是关键。应召开支部会、党小组会、群众代表会、返乡农民座谈会、院坝会等,围绕乡村振兴谈发展,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大讨论、大宣传、大发动,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基层干群从观念上、思路上、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变”,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破解当前乡村振兴“政府热、百姓冷”“政府干、百姓看”的难题。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引导带动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采用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支持农民参与乡村振兴自建共享。应充分征求民意,广泛引导群众对家乡建言献策,真正实现“发展人人参与、村规家家遵守、利益户户共享”。

猜你喜欢
土家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土家摆起来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4
土家摔碗酒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0
土家摔碗酒
谁远谁近?
唱起来吧,土家歌手
岭南音乐(2017年3期)2017-07-18 11:59:41
土家摆手舞
民族音乐(2016年6期)2016-08-28 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