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吴起模式

2021-12-15 02:44:40张麦芳刘红彩吴普侠
山西农经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吴起优先贫困村

□张麦芳,刘红彩,郭 婕,吴普侠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82)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20 世纪,吴起县曾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精准扶贫工作中,吴起县建档立卡52 个贫困村,有贫困户4 569 户、12 622 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吴起县依托生态资源和生态管护为脱贫提供机会,依靠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业项目为脱贫提供支撑,坚持不懈抓退耕还林,矢志不移促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截至2020 年底,吴起县实现全面脱贫。

1 吴起县生态扶贫概况

1.1 优先选聘贫困户担任护林员,实现生态就业脱贫

为了加强护林员的选聘和管理,确保将勤快、务实、责任心强的贫困人员选聘上来,吴起县专门制定了护林员选聘办法,实行动态考核管理,一年一聘,经考核合格后及时发放补助金。贫困户“变身”为生态护林员,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平日里,他们按照管护责任看管好林地,闲暇时间发展种植养殖,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在保护绿水青山中享受到了实惠。

1.2 优先倾斜贫困村实施林业项目,实现工程项目脱贫

近年来,吴起县在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时,将上级下达的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造林绿化任务,优先向贫困村或贫困户较多的村倾斜,让贫困村农户参与造林,提高贫困户收入,实现贫困村尽早脱贫。按照“产权明确、谁造补谁”的原则,用足、用活中央财政造林补贴,给有地块、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划分0.67 hm2宜林荒山,扶持和引导贫困户营造生态林或经济林,经验收合格后补贴200 元/667 m2,户均增收达2 000 元。

吴起县白豹镇多元化划片,集中选择造林地块,让全镇贫困户共同参与造林,然后按照投工投劳领取劳务报酬。2018 年,白豹镇沟门村为153 户贫困户划定造林面积133.33 hm2,项目投入资金30 多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2 000 元以上。

吴起县积极鼓励贫困户退耕还林,目前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的贫困户有2 307 户,每年共补贴141 万元。同时,吴起县大力推进财政补贴造林,试点推行了贫困户互助合作造林模式。

1.3 优先扶持贫困村发展林业产业,实现产业脱贫

产业扶贫是持续性最强、成效最稳定的脱贫举措,也是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吴起县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土地流转、场户联动等方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引导贫困群众依托林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食用、药用、菌用、林产品加工等产业。目前,吴起县贫困户累计发展山地苹果533.33 hm2,建成楸子园1 333.33 hm2,发展林下养鸡、养猪48 户、林下种植菌类和中药材36 户、种植油用牡丹23 户,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产业项目全覆盖。

1.4 优先组织贫困人口参与造林绿化工程,实现绿化劳务脱贫

吴起县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造林绿化工程时,大力推行“两个优先”模式,即优先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劳力参与植树造林,优先吸纳周边贫困群众参与家庭林场建设。

在造林绿化劳务脱贫方面,吴起县通过组织贫困群众成立造林合作社、造林务工队等,常年带动贫困户500 余人参与劳动造林。通过每年春秋两季造林务工,户均年收入2 300 余元。

1.5 优先增加建档立卡户生态效益补偿收入,实现生态补偿脱贫

为了增加贫困群众的生态补偿收入,吴起县将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和重点生态林全部纳入生态公益补偿范围,全县4 569 户建档立卡户全部享受生态效益补偿,户均获得补偿830 元。同时,鼓励村组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优先将集体公益林承包给重点贫困户管护,累计有4 963 户贫困户获得补偿,户均年领取补偿管护资金1 989 元。为了降低林业产业风险,吴起县为贫困户承包经营林地投保森林保险,共购买森林保险4.35 万hm2,弥补因火灾、病虫害、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吴起县生态扶贫的启示

吴起县生态扶贫创新模式比较好地实现了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双赢,通过机制保障、政策倾斜,吸引贫困户全方位参与,重点对全县4 569 户建档立卡户进行全覆盖、多举措、捆绑式帮扶。按照“生态效益补偿+财政造林补贴+林下种养+劳务造林+退耕还林补贴”的模式计算,仅生态扶贫一项,吴起县部分建档立卡户年生态扶贫收入突破6 000 元,贫困户收入最少2 800 元。吴起县生态扶贫走在了延安市乃至陕西省前列。

2.1 生态扶贫的前提是精准

生态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贫困户增收。只有贫困户全员参与,才有望实现这一目标。吴起县实施生态扶贫过程中,将生态护林员精准到人、工程精准到户、林业产业发展精准到村,确保了全县贫困群众全覆盖、广受益。

2.2 生态扶贫的重点在保障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在谋划政策、安排项目时,优先向重点贫困户、贫困村及贫困群众较多的村倾斜。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充分利用上级生态项目建设资金,保持县级财政对生态建设的持续投入,引导动员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和能人返乡参与生态建设,构建起多元投入、捆绑使用的资金投入机制。三是强化技术保障。发挥林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深入田间地头,为发展林业产业的群众提供跟踪服务,提高贫困群众自立、自强意识及发展产业的能力,引导群众依靠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增收致富。

2.3 生态扶贫的关键是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如果贫困群众没有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论外部有多少扶贫措施,也将难以实现精准脱贫。通过生态扶贫多措并举和统筹推进,让贫困群众由昔日的“砍树人”变成如今的“看树人”,让林业成为村民的“摇钱树”“聚宝盆”。只有让群众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他们才愈加肯付出、能吃苦,“心劲儿”上来了,脱贫的步伐也就越来越踏实。

3 吴起县生态扶贫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近年来,吴起县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创新5 个优先、5 种模式,逐步解决了生态就业脱贫、项目参与脱贫、林业产业脱贫、绿化劳务脱贫和生态补偿脱贫中存在的问题,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接下来,应进一步依托自身资源,挖掘潜力,开拓更多符合实际的生态富民模式,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创造条件。

3.1 依托革命圣地,创新红色生态旅游富民模式

生态旅游扶贫是新时期农村建设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仅体现了新时期经济建设与开发的趋向,更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发展方式[1]。吴起县是革命老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等荣誉。

1935 年10 月19 日,中央红军跋山涉水,历尽艰难,纵横11 个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结束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吴起县现有毛泽东旧居、革命烈士纪念牌、“切尾巴”战役遗址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建议吴起县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打造“革命老区+生态资源”的红色旅游圣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业[2]。

3.2 利用电商市场,创新消费富民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城市电商市场趋于稳定,农村电商俨然成为电商巨头眼中下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根据中国商务部2020 年5 月12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网民数量已经突破了2.5 亿人,农村网民数量呈“井喷式”增长[3]。在农村电商政策利好的发展环境下,农村电商发展潜能极大。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村电商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越来越多的服务和商品通过电商进入或走出农村。

近年来,吴起县通过对瓜、果、菜种植基地的区域化、规模化改造升级,探索突破关键技术,引进发展了香菇、樱桃、火龙果等特色种植产业,形成了温室菜、拱棚菜、大田菜“三菜并举”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构建起了“苹果主导、种养为辅、特色补充”的产业体系。建议吴起县积极引导并培训“电商达人”,充分利用天猫、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及微商,让羊肉、红葱、南瓜、苹果、小米等特色产品走出吴起、走向全国,实现消费富民。

猜你喜欢
吴起优先贫困村
不是兵书的兵书——从吴起说《左传》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6
“崖窑”之战——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突围”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6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0
40年,教育优先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08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传媒评论(2018年5期)2018-07-09 06:05:26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09:52
争先进位 奋力超越 吴起县高级中学改革创新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