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霞
(中共大同市委党校 山西 大同 037000)
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采用较为粗犷的生产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农业成为解决农业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一些地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乡村环境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破坏。很多地区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地及水资源都产生了严重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生态农业对于解决农业生产当中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农业要求适当减少化肥及农药化学品的应用,追求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控制对土壤及水源的污染[1]。
另外,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推行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替代传统的大水漫灌,减少水资源浪费。在家禽牲畜粪便以及秸秆等处理中,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将其转化为清洁能源,从而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负担,进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的稳定性,使农村地区的环境更加适宜居住。
当前在我国的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较少能够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地区,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还是依靠种植业,但是因为我国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很多地方依然采用粗犷的生产经营方式,在生产中造成大量浪费,而且生产效益较差。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各个产业之间没有形成有效联系和融合,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影响[2]。
另外,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大,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质量,而且对当地土壤及水源造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其绿色生产方式对环境污染较小,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应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有效推进乡村地区各个产业之间的融合,从而形成合力,促使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这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而且我国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集约化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高投入、低效率的特点明显,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阻碍了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外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增大了农民的生产经营压力。面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及农业生产者都在积极寻求解决途径,生态农业为其指明了方向。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生态农业更加高效、环保。另外,生态农业还能够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利于其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升[3]。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虽然政府一直在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但是因为很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对生态农业的认识不够深入,因而在推行当中遭受到的阻力相对较大。特别是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前期投入,这就引起了很多农民抵制,有的人认为“原来的种地方式挺好,如果投资之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将会面临较大的损失”。受这一观念的影响,生态农业发展较为困难[4]。
在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农业生产都是根据祖辈流传的经验来进行,另外当前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基本在五六十岁,其中很多人文化素质不高,对于新兴的农业生产技术不够了解,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国在生态农业推行过程中,一些地区因为有科技人员的指导,当时农业生产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当科技人员离开之后,很多农民在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时仍会手足无措,无法找到准确的解决措施。究其原因,是因为农业科技人员较少及农村劳动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因此,想要推行生态农业,需要进一步扩大基层科技人员的规模,提升农村劳动人员的文化素质。
当前在我国农业生产当中,因为投入力度不大,在科研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另外,我国农业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粗放的生产方式,在提升产量方面主要是依赖于化肥、农药等,对于符合生态学的生物防治技术、良种培育技术了解较少,导致农业生产中出现生态问题时,难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解决[5]。
在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时,农民是其中的关键力量,因此,为了使生态农业发展更加顺利,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使农民能够积极学习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和生产技术。
首先,在发展生态农业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设计,确保当前的管理制度和政策能够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从政府方面来看,要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例如加大农田建设补贴、规划专项用地,使农民能够通过经营生态农业取得更多经济收入。
其次,要做好人才的配置工作,通过发挥人才的力量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政府应提高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水平,使更多农业科技人员愿意深入基层,帮助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一直不太合理,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和改善,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6]。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差异较大,因此,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为了有效实现生态农业集约化发展,可以在生态农业发展中尝试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利用不同农业资源之间的互补性,找到生态农业发展的最优路径。另外,政府要加大对生态农业企业的支持,加大贷款力度,使企业能够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7]。
发展生态农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生态农业发展当中要注重改善农村环境,做好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同时要推进生态整治,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另外,由于农村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很多耕地荒废,发展生态农业还要将这些荒废的耕地进行复垦。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要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倡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有机环保化肥和生物农药,从根源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根据不同地域农业条件来进行,而不能盲目跟风和模仿,如果单纯引用其他地域的发展规划来进行本地农业经济改革,这样做可能不仅无法让本地农业经济得到发展,而且有可能会打乱原来正常的发展方向。
在发展规划的制订上,要结合本地环境、气候特点,同时要有效整合原来的优势产业,突出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要注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出本地文化特色,而不是简单地将城市经验搬到农村,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真正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要注重加强耕地修复治理工作的开展,以此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要做好生态湿地与生态造林建设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此来维护农村地区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要加强有机环保材料以及生物农业等环保型产品的推广及应用,积极推广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多种经济手段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稳定发展。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要注重从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村环境等方面入手,切实推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