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沁水县自然资源局 山西 晋城 048200)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脚步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耕地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耕地问题,我国出台了大量政策及法律,加强了对土地的规范化管理,以实现对土地的集约利用[1]。
在实际工作中,土地开发管理主要是以土地开发规划的目标为基础,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针对某一地区的土地实现针对性管理。必须确保土地开发科学合理,确保企业建设、土地开发、社会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协调发展,确保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有必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生产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主要是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表现为水利设施陈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出现了城市建设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土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2]。
为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需要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应进一步改善自然环境,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耕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
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应加强土地资源的整体规划,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土地规划不仅涉及经济理论,还影响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阶段,我国土地规划管理质量不高。相关工作人员对土地规划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专业能力不高,导致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效率低,不利于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致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通常情况下,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是由政府下达相关命令,然后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落实,在此过程中需要的资金由政府提供。土地整理主要通过土地出让资金、复垦和额外的建设用地费用等融资,这些费用大多由政府通过开发大项目来支付。大项目开发可以带来很高的利润,而一些项目的负责人只考虑自身利益,收受贿赂、徇私舞弊,把收益放进自己的“口袋”,不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提升土地利用率,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3]。
当前,我国一些县级政府负责人对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不明白土地开发管理的重要意义,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宣传力度严重不足。一些乡镇政府负责人认为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就是对耕地进行平整,只关注工作进展,不注意工作质量。农民作为农业经营主体,严重缺乏对土地开发管理的了解。基层相关部门之间严重缺乏沟通交流,一味追求工作进度,忽视工作质量。
在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工作当中,不仅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而且要对住宅建设用地进行重组,保证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为我国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阶段,很多城镇实施了退耕还林,使得土地后备资源在不断减少。
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个较为长远的发展策略,然后依据此策略逐步完成相应工序。在当前的土地开发工作中,很多时候并没有制定长期的发展策略。这主要是因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计划频繁变更。有时上一项计划还没有审批完成,已经提出了下一项计划,导致很多计划还没有实施就已经终止。
计划频繁变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前提条件不具备。大多数频繁变更的计划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对相关工序的连接性充分考虑,从而导致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在土地整理工作进行之前,需要进行勘探工作。如果在施工前没有进行勘探工作,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从而导致项目计划难以有效落实。其次,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资金是由上级部门拨款,而具体开发区域的确定也要和上级部门进行协商研讨才能确定。
当前,一些部门为了套用资金而对开发区域居民采取强制手段,出现了划分区域和商议区域不符的情况,严重损害了开发局域居民利益。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先开工后报批等违规情况,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难以有序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农民对土地整理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从各个渠道为农民宣传土地整理的好处。
为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开始之前,应该在相关地域设立相关信息的公告牌。可以邀请农民监督相关工作,防止一些管理人员乘机为个人谋取利益或者贪污受贿。农民可以向管理部门提出建议,使工作更顺利地完成。
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人员素质以及选址是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注意选址时的现场调查。应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土地整理区域。全面测量并合理布局水、道路、斜坡和森林等,集中清理荒、废、闲,重点挖掘土地整治潜力,实现耕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如果选址位于陡坡或山顶,由于选址不合理,会导致项目预算增加,同时会影响项目质量。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前,必须深入现场考察测量、收集数据,克服困难,解决土地开发现场影响因素。
依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土地整理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农村整合及集镇整合。在以往的整理工作当中,主要处理方法有交叉地理类型的处理和地形高度的处理。完成这些工作之后,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土地质量,更适合进行农作物种植。
实际工作中,由于现有土地资源毕竟非常有限,有必要在土地整理方面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现有耕地面积,整合耕地地块,使农业生产得到更好的保障。土地整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要将土地落实到每家每户,做好农村宅基地整顿工作。
同时,及时出台鼓励政策,使农民能够主动迁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农民生活更加方便,而且有助于住房建设和公共活动。通过农村宅基地整顿,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更多的住宅建筑。农民拥有自己房屋的产权,可以用宅基地交换楼房,这样可以防止土地整理工作受到阻碍。
土地整理工作不但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同时要接受相关专业人员的质量监督检查。资源管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关考核,并定期组织进行专业培训。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土地资源整理工作。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进行技术创新。相关人员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因此要对开发项目工程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建立价格评价体系,促进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
目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融资渠道不够丰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可以与当地大型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政府可以将土地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房地产企业,同时对土地整理建设设定相关要求。房地产企业可以在符合政府规定的前提下获得适当收益,从而解决资金问题。
可以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为希望“上楼”的居民提供合适的工作,使他们的生活更有保障。也可以将每个区域的土地整理工作进一步划分为多个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招标活动,将项目以较高的价格分配给参与招标的企业。
在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工作中,针对相关领导干部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监督管理的问题,应当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验收工作小组,确保验收工作的质量。应成立相关部门,逐层进行严格验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科学的奖惩制度,提高项目质量。
地方政府需要严格落实相关责任,避免出现浪费等情况。同时,可以加大对区域一体化、专业化生产的支持力度,采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土地利用率,促进社会经济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