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亭亭
(中共成县委党校 甘肃 陇南 742500)
在新发展阶段,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以后,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要继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结合陇南市“三农”的实际发展情况,如何理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1],成为当前急需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地域、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制约,陇南市大多数农村人口深受贫困之苦,处于刚满足温饱的阶段。2013 年建档立卡初期,陇南市有扶贫对象83.94 万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减贫难度大,是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典型代表,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甘肃重要讲话及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知重负重、合力攻坚,与贫困斗争,探索出多条具有陇南市特点的扶贫道路,如拆危治乱、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市83.94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 707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束缚陇南市发展的绝对贫困问题。
陇南市解决了长期制约当地发展的道路交通、物流运输、信息网络等问题,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从基本温饱到吃穿不愁,从交通闭塞到内联外畅,从缺医少学到全面保障,从产业单一到多元发展,从破烂陈旧到新容新貌,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精神面貌和乡村基础条件、社会事业、发展动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地人民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2]。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先后在不同场合和多场会议中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设立5 年的过渡期,绝不能出现这边宣布全面脱贫那边又出现规模性返贫的情况。
虽然陇南市的脱贫攻坚任务已如期全面完成,但脱贫基础还不牢固,全市还有21 466 户82 105 万人属于不稳定户和边缘户,部分脱贫户仅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收入刚过线及格。脱贫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而散的现状还没变,加之自然条件的影响,地质灾害频发,返贫风险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十分艰巨且尤为重要。可以说,如果脱贫人口不能长久、持续、有效脱贫,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
必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中之重,坚决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基础。
在“第二个一百年”,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现代化。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短板主要在于刚刚脱贫的群体,如果这部分脱贫人口不能实现脱贫致富,那么乡村振兴就难以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可以理解为从‘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的变化。”脱贫攻坚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乡村振兴则是要在此基础上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8 年脱贫攻坚战是“冲锋式攻坚”,是集中资源进行支持,而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向常态化转变。二者的工作方式存在差异,需要有效衔接转化和平稳过渡,实现长效化的制度安排、机制设计和组织保障等。在转化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好两大机制的设计。首先是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处于贫困边缘的弱势群体和弱质地区,通过长效方式保障不返贫,保证监测识别等机制的建立。其次是长效稳固的提升机制,保证脱贫成效持续稳定。要防止“新入贫”情况,即前期非贫困户因遭遇自然灾害、大病等突发情况陷入贫困。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首要和关键任务并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当前乃至未来5 年的重要工作任务,更是工作底线。只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农民真正摆脱贫困,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有序推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再次提出贯彻这一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完成“十四五”规划及实现远景目标的指挥棒。创新发展处于统领地位,就是要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强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推进乡村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生态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共享理念,就是要农村的每一个人都关注发展,投身发展,从发展中受益。
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取得胜利的法宝。中国之所以能在100 年内从一个内忧外患、饱受列强欺凌的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原因在于党的领导。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既是乡村振兴的倡导者、决策者,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者、推动者、实践者,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领导势在必行。
乡村振兴战略是政策问题,更是工作实践问题,要把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创造性地转化为实际工作方案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需要苦干实干。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产业培育上,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状况不同,培育的产业也应有所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应充分研判产业发展特点及市场潜力,立足陇南市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核桃、花椒、油橄榄、茶叶、中药材、鲜果等乡村产业,做好养牛、养蜂、养鸡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订单辣椒、万寿菊等获益快的产业,推动电商平台服务乡村振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商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向高端、生态、精致、特色方向发展。同时,优化产业布局,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让农民切实分享产业增值带来的成果,提高收入。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促进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水土流失治理和修复。将绿色农业发展作为重点,从源头上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双赢体系。同时,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反对高价彩礼,形成温良、淳朴、友善的乡风和民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重视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充分发挥农村独有的文化元素,让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农耕、民俗、历史和红色等文化绵延传承,滋养人心。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要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健全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加强规划引领,依据规划分类进行村庄建设,确定村庄布局,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
培养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农业科技领头人、非遗传承人,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认真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外出农民工、退役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三农”事业,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扶持农村职业经理人和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从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不能局限于乡村。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看似与乡村振兴关联较小,但实际上可以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带来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资金、技术,同时可以吸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