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艳红,贾 丹,张剑波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总要求。在此要求下,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立足河北,针对乡村经济特点、传统文化等方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校企政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全方位、多元化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学院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创新实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1]。
搭建学院、企业、政府合作平台,三方聚力融合,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三方共赢。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引导各专业的校企合作企业共同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校、企、政三方合作,实现政府平台优势、企业实践优势和高校科研优势三方互补,从而达到学院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企业行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三方共赢的局面。
为积极搭建乡村振兴战略联合发展平台,学院和河北省扶贫基金会于2017 年12 月25 日联合创立“互联网+扶贫创业基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9 年5 月,学院与井陉县南屿镇人民签署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基地的建成和协议的签署,充分发挥了高校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优势。同时,在国家实施“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把“互联网+扶贫”纳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胆尝试,为乡村振兴、社会发展提供服务。通过基地建设为我国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帮助师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帮助行业企业成长,促进学院高职教育的发展[2]。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战略之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才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振兴。高职院校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前提,深入乡村实际,将高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服务乡村的能力,实现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精准对接[3]。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乡村振兴发展为导向,依托电子商务、法律事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专业,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乡村特色产品电商平台建设、乡村法治环境和法治人才队伍的完善、乡村文化旅游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优秀传统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等5 个方面持续发力,将专业课程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培养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法律、技术、教育等各方面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技术的支持。
在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农村电商的深度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从数据上来看,截至2020 年3 月,农村网民已经达到2.5 亿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2%,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达到7 668.5 亿元,农村电商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宽带覆盖率和4G 网络覆盖率广,快递物流覆盖率乡镇达到了96.6%,农村电商的大发展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高职院校应当把握机遇,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帮助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乡村振兴[4]。
学院以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为依托,整合各专业资源,以乡村特色产品营销为主要契入点,在“互联网+”为背景下,为乡村经济的振兴提供智力和人才的支持。打造“原火陶瓷”“太行崖柏”、蔬菜水果特产等乡村特色品牌,构建乡村特色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营销策划、物流运输乃至跨境电商、连锁品牌经营等系列服务,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培养了学生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和现代物流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利用电商平台独立开展网络创业、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与维护,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依法治镇、依法治村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建设法治乡村”的主线,扎实推进依法决策、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乡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努力创造出良好的乡村法治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积极组织法律事务、司法助理等多个专业,为乡镇干部、乡镇企事业单位及广大村民提供法律服务,为乡镇司法干部及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乡村法律人才实习实训基地,着力造就一支懂法律、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法律人才队伍。
发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旅游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数字展示技术等专业的优势,为传统村落文化、乡村文明、道德建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品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历史、旅游、文艺等文化研究,助力乡村文化树形象、立品牌。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数字展示技术专业的师生为井陉县南峪镇设计品牌标识,设计井陉拉花旅游纪念品和《山水福地、多彩南峪》《文化南峪》宣传画册,航拍制作《山水福地、多彩南峪》宣传片,为学院扶贫帮扶村——保定阜平县细沟村航拍制作纪念视频、设计纪念画册[5-7]。
乡村要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发展。对接和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师资、职业能力培养的优势,积极开展教育帮扶,全力支持乡村教育的振兴。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依托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充分发挥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色资源优势,全面支持乡村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幼儿、小学教育师资培训,利用暑期选派优秀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英语及其他专业师生奔赴乡村开展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师生深入阜平县中学、阜平县细沟村完美希望小学、井陉县南峪镇小学、井陉县实验中学等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科技扶教活动,下乡近20 次、参与师生达50 余人,累计开展培训9 300 d。学院师生凭借专业优势,向中小学生和乡亲们展示无人机、模型车、3D 打印、机器人等高科技、数字化产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乡村中小学生和广大爱好者讲解高科技产品的结构、工作原理,让乡村学生充分体验科技的力量。
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承乡村文化不是简单复古,而是深化对乡村文化的认识,深入挖掘其内涵,取精华、去糟粕,传承积极思想观念,激发传统乡村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乡村文化创新性发展。这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举措。
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立足乡村文明、乡村传统,利用新技术、新方式或新的工艺流程,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使乡村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增强文化自信,延续中华文化的乡村根脉。高职院校应当聚焦本地区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深入挖掘、整理,并利用新技术方法对其实现传承和创新。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软件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专业的师生,深入河北乡村,挖掘和整理河北特色乡村文化,特别是对乡村的非遗文化进行创新性继承和发展。例如,助力“井陉拉花”国家级首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立“井陉拉花机器人”研发团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软件技术实现井陉拉花的机器人表演,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创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方式,提高了井陉拉花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赋予井陉拉花传承、创新的力量。
高校学生社团在中国已有近百年历史,1904 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抗俄铁血会”是我国第一个高校学生社团,其后爆发的“五四”新文化和民主爱国运动又对学生社团蓬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近百年来,在蓬勃向前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学生社团始终作为一支积极的力量参与其中。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生社团理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其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高校学生社团应积极寻找契合点,将乡村振兴与创新实践、专业知识相结合,提供乡村振兴服务的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寻找和定位自身的社会价值,提高职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学院的有力支持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服务乡村振兴的活动。例如由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数字展示技术专业学生组建的学生社团,深入河北农村,对原始乡村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实践,对井陉拉花开发了智能机器人拉花表演,对南峪非遗水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品牌包装设计,对乡间民俗画进行平面转动画的研发及3D 打印制作文创作品,为乡村旅游航拍宣传视频、制作宣传画册海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承德一百三十六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山楂捞”、果丹皮等系列产品的校园品鉴、推广活动。
2018 年,学生社团申报的以教育和技术扶贫为特色的“政法146 红色筑梦计划”项目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19 年10 月,学生社团申报的“科技扶教少年强”项目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北省铜奖。学生社团申报的《专创融合科技扶教携手助力脱贫攻坚》项目通过省直工委选拔,入选“十百千”名单。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乡村发展深度融合,从校企政联合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全面支持乡村发展,融入时代潮流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