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喆,任向红,余文娟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甘肃乡村文化除了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也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及传承性,其乡村文化底蕴深厚,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文化发展。
甘肃乡村文化丰富多彩,具有地理性和多样性。甘肃地域辽阔,有草原、黄土高原、湖泊等多种地形地貌,地域的丰富性在乡村地区得到了更深的体现。此外,甘肃乡村文化也有很强的特色,地方风土人情比较突出。
甘肃乡村的经济在我国处于欠发达水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地乡村相对比较闭塞,开放性不高,阻碍了经济发展,但是同时保证了乡村地区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因此,甘肃乡村文化很好地保留了自身的特性,没有受到过多的外部文化干扰,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性。
当前,甘肃乡村文化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基础条件薄弱对乡村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严重阻碍了乡村文化的发展。甘肃乡村文化基础建设薄弱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甘肃乡村没有良好的信息设备、网络条件以及媒体传播方式等。除了基础条件发展相对落后,公共设施也不完善,如公共图书馆、民俗博物馆等与乡村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无法满足乡村文化发展的需要[1-2]。经过调研发现,当前甘肃大部分乡村人口以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为主,这也是限制乡村文化发展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甘肃乡村文化有了明显起色。但是,由于相关产业起步较晚,乡村文化与当地产业融合度相对较低,且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导致相关产品比较单调,不具备甘肃乡村文化特色,导致甘肃地区乡村文化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虽然甘肃乡村文化得到了发展,但是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除了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在乡村文化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乡村建设对人文关怀不够的问题。很多地区高度重视乡村经济发展,但是忽略了乡村文化提升的重要性[3]。一方面,意识形态阻碍了乡村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当地群众不具备乡村文化提升意识,从而使乡村文化推进工作较为困难。
当前,甘肃乡村文化发展需求较高,但实际的乡村文化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导致在乡村文化建设推行过程中,尽管具有较好的发展目标,但无法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果。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较多,一方面是群众过于看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文化发展,另一方面是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没有从实际出发制定乡村文化推进策略,导致需求与实际匹配度不高,乡村文化推进工作困难。
甘肃农村文化发展的意识形态是推进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支撑。
首先,不断增强甘肃乡村文化发展思想意识,持续不断地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思想建设,提高对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视,乡村文化发展工作才能不断发展[4]。
其次,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要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完善意识形态和硬件设施后,再开展乡村文化推进工作的难度就会降低,有利于相关工作开展。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一定要明确村民在乡村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帮助其认识到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及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共同开展乡村文化建设。
再次,要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当地有关单位及负责人要根据乡村文化建设情况,加大乡村文化建设设施投入,并提高网络通讯、多媒体传播等信息技术设施水平,还要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比如公共图书馆。同时,要采取适当方法鼓励村民主动进行文化学习,只有村民的文化素质增高,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才能有序推进[5]。
首先,乡村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可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有效提高乡村经济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其次,乡村文化与产业结合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相关地区可以大力倡导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借助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文化资源推进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随着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和产业深度融合,比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可以推进经济发展,也可以创新乡村文化经营机制,打造乡村文化建设的全新体系。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既满足了当前大部分乡村地区发展经济的需求,也可以做好乡村文化建设工作[6]。
再次,充分整合乡村文化与互联网资源,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等在网络上销售文创产品,在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工作人员要积极引导当地村民,让村民认识到互联网对产业发展的帮助,并帮助村民学习如何在互联网上开展产业运营版块,从而达到促进乡村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目的[7]。
首先,加强乡村人文情怀建设。只有充分遵循村民的意愿,才能促进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开展人文情怀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农民的角度出发,维护农民的利益,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其次,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甘肃乡村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因此可以将文化特性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中。
再次,乡村儿童和老年人占比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乡情乡愁”浇灌乡村生态文化。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要推动本地就业,呼吁年轻劳动力就近就业,在保证群众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也能提升乡村文化的建设力量,如果缺乏年轻劳动力,那么乡村文化建设的意识形态也很难树立和推广,阻碍乡村文化建设进度。通过激发本地居民的“乡情乡愁”,带动本地居民就地就业,不仅可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也可以推进本地经济发展,一举两得。
乡村文化建设不能缺少乡村文化人才,只有乡村文化人才发挥带头作用,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首先,加强对乡村文化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帮助文化人才树立乡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意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壮大文化志愿者和乡村文化活动积极分子队伍,激励人才下乡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优秀人才下乡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可以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高校毕业生、文艺工作者都是建设乡村文化的中坚力量,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实际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激励人才下乡参与文化建设工作[8]。
其次,有关工作人员以及单位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资源和平台,开展各类乡村文化交流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发展。
甘肃乡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优势,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积极解决现存问题,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