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思源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8)
2018 年出台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农民发展规划目标,即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进行了规划[1]。2021 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实现“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方向。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重点培育其文化素养、专业技术、经营能力、管理素养,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在当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中,由于不少地区对相关工作的认识程度低,没有意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对于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价值,培养过程流于形式,仅注重新型职业农民某一方面能力的发展,存在方针落实和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导致不少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应用技能不足,难以胜任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
软硬件条件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沃土,可以给其发展提供必备的“养分”,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的土壤中落地生根。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交流、学习培训的软硬件设施缺乏,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依赖于其自身的自觉性,需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己。在这种条件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类型相对单调,仅以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主,在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养方面存在不足,不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长期发展[2]。
适宜的培养路径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基础,能够激发其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当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通常采用简单的集中培训、政策宣讲等方式来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惠农消息,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指导效果较差,培养过程也过多借助传统的政策灌输式模式,未形成长效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培养的有效性差,容易使新型职业农民对政策一知半解,岗位发展归属感低,造成职业成长倦怠等[3]。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应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职业农民群体发展壮大。
意见领袖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其发展的最终目标,即成为行业的意见领袖、标杆人物,拓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渠道和路径,打开了新型职业农民在新时代的发展通路,有助于培养文化知识、经营能力、管理素质与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多元化人才。
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出高效化、规范化的特点。农业现代化发展质量关系到农村产业能否兴旺、乡村能否可持续发展。意见领袖视角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解决了新形势下“以什么样的职业农民发展农村”“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问题,有利于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满足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解决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础薄弱、在农业领域发挥的作用小等问题,有利于突破行业发展瓶颈,避免农村劳动力失衡、职业农民发展水平不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农业发展的焦点,人才队伍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基。
在意见领袖视角下,结合“三农”意见领袖培养的新路径,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框架与方向,不仅可以促进农业闲散劳动力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实现农民再就业,还可改善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专业化程度低的现状,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人才支持。
意见领袖视角下,需要营造良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环境,有利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使其以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高涨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乡村建设实践中,为乡村产业兴旺、三产融合提供动力。
配套的软硬件设施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不可少的资源,应加大引进乡村投融资机构的力度,加强职业农民产业化创业基地建设,做实优秀职业农民示范引领,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资源体系,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建立政府指导、农业产业政策驱动、新型职业农民自由参与的发展模式。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加剧了农业领域人才短缺问题。开展系统化的职业农民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可以扫清发展障碍,减少转型过程中的困惑与迷惘,实现长足发展。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采用主动规划和被动规划相结合的模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生涯规划的力度。在主动规划层面,通过摸底调查,了解目前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掌握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在经营和成长方面的困境,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被动职业规划即利用互联网、线下渠道受理职业农民的技术咨询、创业项目管理、投融资需求及职业发展需求等事项,通过解答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问题,使其明确职业发展观念。通过培养,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向关键意见领袖的转变,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层次。
舆论宣传是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应立足意见领袖理论视角,建立以主流媒体为主,自媒体、其他媒介为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着重培养行业精英,使其形成辐射和示范效应。在主流媒体方面,建立由中央媒体、省市级媒体为核心的官网舆论宣传模式,使最新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政策、行业信息动态直达民众,促进相关规章落实。在自媒体方面,由乡村基层党组织开通官方自媒体账号,以乡村领导干部为主体,在公众中筛选拥有较强领导力和影响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指导其开通自媒体账号,推动乡村发展。在其他媒介方面,可利用乡村内部板报及时通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动态,制作职业农民的影响力榜单,公示专业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人才名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获得感,进一步提高培养成效。
建设教育培训平台前,应建立包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格认定、扶持的配套体系,提高职业农民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线下教育培训平台设计方面,以乡村的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种养大户、农业科研技术、农业经营合作社等涌现出的骨干人员为对象,开展从业培训,使其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定位、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觉悟和建设乡村的意识。在线上平台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分别对其进行直播宣讲。在直播间,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和乡村工作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农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沟通,学习先进的知识、理论并学以致用,在农业创业、经营实践中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为了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应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保障机制,主要涵盖生产保障、经营保障、资金流动保障和人才交流保障。在生产层面,聘请农业种养专家常驻乡村,负责为从事种植、养殖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专业指导、技术训练。在经营层面,采取从新型职业农民项目立项、孵化、运营、推广的保障措施方面,解决新型职业农民“经营难”的问题。
在流动资金保障层面,为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奖励优秀职业农民一定数量的创业资金,保证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正常调用资金。
在人才交流层面,建立相应的人才交流制度,加强区域内、跨区域的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技术交流与合作,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相关政策落实。
将意见领袖理论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进行有机结合,能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理念与思想创新,有助于营造典型示范为引领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机制,提升其整体培养质量和层次,为探索中国特色农民发展道路提供良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