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方,张宇阳,侯世伦,张 新
(1.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广东 肇庆 526000,2.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北京 100084)
排球运动作为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心理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运动员良好的弹跳能力和下肢爆发力是赢得比赛的关键,而比赛前热身活动的效果对整场比赛的发挥有着决定性作用。有学者研究发现,人在一次最大力量或者次最大力量的负荷刺激后的爆发力活动中,运动表现会得到提升,即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学者将PAP定义为一次最大或者次最大力量的负荷后,人体爆发力性质的运动表现提高的生理现象。本文主要研究负荷后恢复时间对PAP的影响,将PAP更好地与传统热身运动相结合并应用到赛前活动中,以期使男性大学生排球运动员能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能力。
负荷后恢复时间对男性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激活后增强效应的影响。
1.2.1 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以及Pubmed以“激活后增强效应”“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整合“恢复时间对PAP影响”的相关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1)实验对象:选取某校19名男性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为受试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负重半蹲的1RM测试(负重半蹲的姿势采用国际举重联合会,2011 年的标准 Back Squat 技术),筛选出其中“1RM/体重(kg)>2”的8名受试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他11名受试者因力量素质不符合“1RM/体重(kg)>2”的标准,故不纳入实验研究。8名实验对象的年龄为(18.13±1.55)岁,1RM/体重为(2.22±1.83)kg。(2)实验方法:测试实验对象的1RM,筛选出8名“1RM/体重(kg)>2”的实验对象。采取重复测量的方法,以无PAP诱导和有PAP诱导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数据采集。首先进行没有PAP诱导的对照组,8名实验对象在测试1次纵跳的基础值之后分别测试休息30s、4min、8min、12min、16min 和20min时的下蹲跳动力学数据。休息1周后,这8名实验对象再进行有PAP诱导后的实验组,并且每名实验对象都以各自的80%1RM作为诱导PAP的负荷,同样先进行1次基础纵跳测试出基础值,再分别记录诱导后30s、4min、8min、12min、16min和20min的下蹲跳动力学数据。2次实验均在测试开始前进行相同的慢跑和动态牵拉的热身活动。(3)实验器材:1RM测试和PAP诱导均使用深蹲架,且所有实验对象在测试1RM和下蹲过程中均佩戴相同的护腰。下蹲跳的动力学数据采集使用Kistler测力台。(4)评价方法:采用负重半蹲的运动方式诱导下肢肌肉PAP的产生,以80%1RM为负荷强度进行负重半蹲,共5次,每次间歇1min。采集实验对象的下蹲跳高度、峰值功率等相关动力学数据来评价爆发力的变化。
1.2.3 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 20.0的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恢复时间是否对下蹲跳的高度、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有影响,并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有无交互作用,显著性定义为一类误差概率小于0.05。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数据与基础值的差值,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动力学指标的差异。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数据结果显示,下蹲跳高度的数据不符合球型检验;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P<0.05,即恢复时间对下蹲跳高度有显著性影响,同时也能看出组别间有交互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对照组中,下蹲跳高度有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实验组的下蹲跳高度在诱导后有明显的增加,但随即有所下降;对照组的下蹲跳高度最高出现在基础下蹲跳后的第12min,实验组的下蹲跳高度最高出现在负荷诱导PAP之后的第30s。这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有出入,在一项针对20名男性运动爱好者的实验中,2次90%1RM的负重半蹲后即刻纵跳的结果显示,下蹲跳高度有显著提高。Kilduff等人的研究也认为恢复时间对下蹲跳的高度有显著提高,但是下蹲跳的最高高度出现在8min后,较基础值有明显的增高,该实验还对PAP诱导后即刻进行了研究,但结果显示在PAP诱导后15s下蹲跳高度显著低于基础值。Mangus的研究说明,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举重运动员,在3min之内也无法引起肌肉的增强效应。因此,本研究中恢复时间对下蹲跳高度影响的结果存在较大争议,通过观察个体的下蹲跳高度发现,个体间的差异较大,体现出来的运动表现也不相同,那么样本量不充足可能是造成结果出现偏差的原
表1 不同恢复时间的下蹲跳高度 N=88
恢复时间对下蹲跳的峰值功率有显著影响(P<0.05),但组别间无交互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峰值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基础下蹲跳后的第30s,随即有所下降;而实验组的峰值功率在4min和8min时有明显的提高,但4min和8min之间的峰值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之后随着时间有所下降。这个结果说明在80%1RM间歇1min的5次刺激下,经过4~8min后爆发力有显著提升。
表2 不同恢复时间的下蹲跳峰值功率 N=88
姬鲁宁的实验也研究了恢复时间对PAP效应的影响,在85%1RM和90%1RM的诱导下,最佳恢复时间为6~9min。Kilduff等对橄榄球员的实验也证明在 PAP 诱导后的8min下蹲跳成绩最好。这说明在PAP诱导后休息4~8min是提高爆发力的较为可靠的时间段。另外,也有一些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不一致的,如有研究结果显示,在5组1个90%1RM负重深蹲后,休息5~7min,下蹲跳的峰值功率并没有明显变化;在Khamoui的实验中,85%1RM诱导后下蹲跳的数据没有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验研究的实验对象是不同运动专项或者只是运动爱好者,所以结果会有一定的不同,对此还需要更针对性的研究。
恢复时间对下蹲跳的平均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有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对照组的最高平均功率出现在第30s,而PAP诱导后的最高平均功率在第4min时出现。
配对t检验分别分析每个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动力学数据与基础值的差值。关于下蹲跳高度(图1),实验组的30 s、4 min和8 min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值(P<0.05)。实验组12min和16min的差值也高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20min时实验组的高度差值低于对照组。关于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实验组的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图1 下蹲跳高度与基础值的差值
本文研究中,由于实验对象的时间有限以及场地等因素,并不能在不同的测试日进行不同恢复时间的测试,所以需要在一次诱导之后的30 s、4 min、8 min、12 min、16 min和 20 min分别进行下蹲跳测试。为确定下蹲跳的数据变化是PAP效应而不是前几次的下蹲跳造成的,实验设置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组中,实验对象只进行慢跑和动态牵拉的热身,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热身基础上进行PAP的诱导。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恢复时间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下蹲跳数据都有影响,且组别对下蹲跳的高度有交互影响。因此,需要确定PAP诱导效应和动态牵拉之间,哪一种能更好地提高下蹲跳的表现。在数据分析中,本文研究又进行了对于不同恢复时间下蹲跳数值与基础值差值的比较,即比较不同恢复时间对照组和实验组下蹲跳数据的变化量,这更能体现出恢复时间对PAP效应的影响,减少因为个体差异带来的误差。
PAP诱导后恢复时间对下蹲跳的表现有显著提高,80%1RM重复5次间歇1 min的负荷诱导PAP并休息30 s后下蹲跳高度最高,休息4~8min后峰值功率最高。因此,男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可以在赛前4~8 min的热身中加入较大负荷的负重半蹲练习,增强比赛时的爆发力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增加样本数量、控制变量、缩小时间范围再研究恢复时间对PAP效应的影响,同时还需要研究动态牵拉和下蹲跳对排球运动员的下蹲跳高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如何使激活后增强效应的时效性增加,不仅能满足短时间的爆发类运动项目,而且也能作用于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