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黎明
摘要:说数学是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学习、探索的一种重要方式。高中数学的教学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更高的提升和发展,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也更加高,由此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要转化学习模式,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说教学活动,就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模式,通过说教活动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说教活动;实验研究
数学说教就是指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把題目审题、分析、解答和回顾的思维过程按照规律和顺序说出来,说教可以分为教师说题、学生说题以及教师和学生互动说题。学生说题和教师和学生互动说题是复习教学和习题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数学说教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深化试题研究把握命题的趋势和方向,掌握试题命题的技能和技巧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错误思维能力可以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规划讲题的节奏和步骤,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说数学活动的作用
1.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
在学习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要人物。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并且对于学习的科目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学科,就通过自主的学习,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说数学的活动是教师根据学生数学学习开展的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及时的复习,减少遗忘,并且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知识内容鸡进行随时的交流、探讨通过说题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理清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兴趣。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只是因为数学需要学生高度集中,调动思维模式在数学的学习中。此外,由于数学具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在学习后不一定能够学懂,很容易产生的层次和差距。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说数学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使得教师了解和认识的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同时在数学课堂中学生也能够逐渐地意识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更加自信,愿意通过自己的学习,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而不是被动地等地等着教师将知识灌输,到自己的大脑之中,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说数学活动的方法
1.鼓励学生自己开口
说数学的活动重点在于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开口表达自己对于数学的认知,只有学生愿意开口,愿意将自己心里的数学想法说出来,这样活动才能够凸显其意义。实际上在高中教学阶段学生的性格都较为活泼,其表现欲比较强。但是不能避免在课堂中有学生比较内向,由此教师要让学生表达,就要找准切入点。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模式,用数学问题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积极的思考。
比如,在《空间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否将右图中16个物体进行分类?(要求从物体的结构特征方面分成两类),要求学生在分类的时候将自己的思考说出来,并且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结构和特征的概念比较模糊,教师给出汉语词典中结构与特征的描述,并结合图片中图1和图2进行解释,学生在经过提示后,较快、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2.优化评价,努力营造说数学的氛围
在新课程的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注视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又要重视学生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应当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可见评价的重要性,评价的方式、内容、标准都需要在课程改革中得到创新,使得学生能够得到综合性的评价。由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鼓励每位学生参加说数学的活动,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学生在得到评价后能够通过评价进行自主的改革和发展。因而,在活动中,教师就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尊重学生的观点,仔细地聆听学生所反映的问题,注意学生对于表达的技能、技巧的引导和训练,使学生能够逐步地运用精确简洁的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地说数学的氛围。
比如,学生在学习了“一元函数和二元函数”之后,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室就可以开闸“说数学”的活动,让学生针对数学的概念、公式、运用等方向,自己选择,在课堂上“说”,尽力的将自己学习的内容表达清楚,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和同学进行指正。
结语:
总之,说数学的活动就是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数学与的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回顾,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数学知识学习的薄弱点。由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说数学的活动,激发学生开口说数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艳.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说数学活动的实验研究[J]. 新课程(下), 2016, 000(011):8-8.
[2] 钟进均.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说数学活动的实验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