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奕谷
摘要:现今我国现代化教育正在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育措施也应该得到不断创新优化,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以落实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放天性,从而使儿童快乐学习,确保儿童身心得到健康的良好发展。其中,课后作业的改革创新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应让高质量精简式作业取代陈旧复古、单一机械式的作业模式,做到真正为学生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减法;作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基于小学数学新课改要求,依据国家双减政策扎实落地,高效实施的工作精神,为减轻学生作业量、减少低效带给学生的负担,教师应该紧握学生学习及性格特点,围绕数学核心发展目标及素养要求,合理设计整体化高效学习内容,让课堂教学与精简、高效化作业有机结合,以附有高质量、精简化作业的设计特点替换以往单一机械化作业内容为减负基础手段,从而达到为学生学习减负增效的教育目的,让作业正在做到为学生学习而服务,开展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育。
一、聚焦学校实施“双减”政策
何为“双减政策”?专业角度体现在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发文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内容,解读文件后通俗易懂具体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减轻学业负担,“负担”包含校内教育,例如:减轻作业量,减少学生过长的作业用时及无效作业内容等,以及校外培训两大版块。首先针对“校内教育开展三限三提等要求工作:对于教育教学秩序、考试评价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教师违规补课行为,针对教育质量、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加强提高工作;其次对校外机构有三限三提等工作要求:对校外机构开设数量、培训时间、高额收费开展严格限制工作,对培训内容、教育行为、资本化教育、广告宣传渠道进行严格管控工作[1]。
随着义务教育实施双减教育工作不仅能形成良性教育生态,同时降低学前教育阶段家长的心理焦虑,在教育根本上实现以人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儿童立场、视角进行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做到保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关注儿童成长健康,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二、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的要求分析
在我国大力推进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教育中,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学科内容的学习与课后作业的关系还是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说,作业也是优质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但目前较多教师依旧处于作业设计的创新阶段,仍然存在作业形式单一、单调、枯燥等现象,为了杜绝学生因作业内容设计的不适合导致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师应以人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思考中心展开学生的作业设计,积极正向的看待小学数学的作业改革,创新数学学习方法,拓展数学思维,强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教师需明确三个作业设计的基础原则,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
首先,是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前应该考虑设计内容是否与学习目标同步化,应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内容展开设计,与课标要求统一化,将数学学科知识、思想及价值与作业内容有效融合。
其次,是作业层次与作业趣味的结合性原则:作业内容应设计与学生学习能力在一个层次面,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满足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自信。同时,教师应该遵从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趣味性丰富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做作业从被动意识转为主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乐于做作业。
最后,是作业量的适宜与内容的多样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合理把控好作业量,设计符合该年级学生书面作业的时间,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用时,设计少量而质高的作业内容,杜绝用时过长等现象。同时,在作业形式上不能过多重复内容,需不断更新不同的作业形式分类、分量,其中形式可包含拓展型作业、开放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等,丰富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主动性。
三、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
质量上做加法,数量上做减法
教师明确“减”的具體方向及内容,需思考探索出减的多样形式。双减文件精神提出: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及年龄个性特点,作业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型,需设计分层化、个性化作业内容,杜绝作业的无效性、惩罚重复性,增强作业有效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在适量上做加法,需不断更新作业形式,内容设计需分层多样化,如:教师根据各学习层面的学生学习特点,将作业内容分基础型、提高型、挑战型等多种多样化设计,减少某一种书面作业的书写量,在数量上做减法,落实双减政策。学生可通过课堂学习后的掌握情况进行作业自主选择,使学生主动接受作业,如此一来,让能力强的学生跳一跳抓得着,能力较弱的学生抬手够得着,提高教学效果,且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举措促进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相应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满足各学习层面个体化差异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作业设计,构想学生感兴趣,具有探究性主题型的作业,以此撬动学生思维,巩固课程总难点。分别有:针对能力弱的学生以调查“我爱吃的水果”进行统计,从自身出发去思考进行统计。能力强的学生以“班级学生最喜欢哪种水果”进行统计图设计,也可自行选择生活中某一种食物或事件进行统计,之后对班级进行设计表述,锻炼学生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以上作业设计是围绕学生生活为中心,具有针对性、自主性等特点,让学生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服务自己。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师在落实双减教育政策的工作中,应合理有效运用课后作业的“加减法”,将作业设计成“量少质优”,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全面促进小学生身心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让家庭社会及教育对象真切感受到双减教育政策带来的教育新改革新变化,不断改革小学数学义务素质教育优质发展的创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志勇. “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J]. 湖北教育, 2021(24):1.
[2]刘运喜. 落实”双减”关键在课堂[J]. 甘肃教育, 202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