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绪弘 王松林 李春梅
摘 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工作的启动,在给职业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也开始显现。通过对四川省各大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并根据教学质量监控的现实情况,得出当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高职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8-0058-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载体。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和高校数量的快速增长,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也开始显现。职业教育要以提升内涵质量为核心,以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发展为教育建设主线,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是提升内涵建设和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
1 地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现状分析
以教学质量监控为内容,笔者对四川各地区79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情况来看,各院校都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其中,39所院校已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或相关管理办法,17所院校正在探索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或实施办法,23所院校还未进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探索。这23所院校大多是2015年后设立的,办学时间较短,教学过程和环节还不完善,教學积累还比较弱,还未开始进行相关探索。
1.1 教学质量监控执行机构的设置情况
这56所已建立以及正在探索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高等职业院校中,22所院校设有专门的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五所院校还专门设置了教学监督机构,其余29所院校由设置在教务部门的教学监督机构(有些学校是教学质量科)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根据总体情况,各个高职院校均按照院和系两级设置教学监督机构,诸如校级教学监督员、系级教学监督员以及学生信息员。从学校、学院两个层级,设置校长负责,学校教务部门或者是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牵头,学院或系实施监督的教学质量监督机构。
1.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各大高职院校从各自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适合自身的教学质量监督运行体系。这种体系通常有以下三种机制。
1.2.1 教学质量检查 针对日常教学要定期检查,若存在教学方面的问题需立即报告。
1.2.2 多评价机制 对教学过程采取跟踪评价措施,并形成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多级评价体系。
1.2.3 毕业生跟踪 抽取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研,根据这些学生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人才市场需求等多方面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质量。
1.3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反馈机制
这些高职院校的反馈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其反馈机制可以概括为教学检查信息的反馈、教学管理者信息的反馈、学生信息的反馈、同行专家信息的反馈。然而,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的反馈机制,发现反馈效率低、反馈尺寸不完整、反馈信息分散以及反馈信息针对教师和课程不成立,这是在当前的反馈机制中常见的问题。
2 现行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质量管理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足
首先,大部分院校中从事教学质量检查工作的只有教学质量评估部门或教务处,缺乏一个从上到下的完整组织。
其次,教学督导机构兼具教学质量管理执行和教学质量监督的双重身份,而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则通常是依据教学质量管理者的自我反馈,不利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全面参与和多元评价。
最后,从人员分布比例来看,从事教学质量监控的人员不足。在调查中发现,从事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人员以督导为主,且大部分为兼职的校内外人员;专职教学质量监控人员只有一到两名,同时参与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2.2 教学质量监控手段落后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测方法还比较落后,监测和评价工作仍沿用原始的手工调查和统计方法,没有开发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监控与评价的硬件和管理软件相对落后,缺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质量监控手段。由于缺乏先进、科学的监测手段,评估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难度加大,分析和处理信息数据的周期变长,导致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烦琐,反馈的效率较低,因此,各监测单位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调查分析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2.3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设置不合理
从调研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来看,各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设置不太合理。
2.3.1 各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中对于学生的评价空缺 从客观来讲,学生才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最终目标群体,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受益者,因此,评价机制应该以学生进步为标准。在调研的高职院校中,只有五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中设定了学生这一评价主体,并制定了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相关管理办法。
2.3.2 评价主体单一 通常情况下,各大高职院校行政部门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在制定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时,在一定程度上易造成评价单一、反馈价值失真等问题,没有形成学校、系部、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监控机制,教学质量监控的导向、激励、调节、改进等功能难以得到发挥。
2.4 教学质量监控维度不够全面
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从外部角度来说,主要受限于办学条件和软硬件配套设施等方面;从内部角度来说,主要受限于针对授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大多数通过学生评教、同行听课和学生考试实现。而对于影响教学质量的其他诸多原因关注相对较少,影响了教学质量监控维度的深入性和全面性[1]。
2.5 落实整改工作不到位
对于在教学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各大高职院校均督促相关行政部门、院系落实整改工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落脚点是通过“制定—实施—反馈—整改—修订—再实施”这一循环过程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
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在这一过程的中段就无法实施了,即发现问题后,无法及时反馈和整改。
3 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对于教学质量监督不力的问题还是得从自身找原因。从根本上讲,大多数学校实际上没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并不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提升,而是把更多的侧重点放在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实习基地上。还有一些学校完全以学校效益为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培养。究其具体原因,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
3.1 明确办学定位,创新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社会上拥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人认为高职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创收的手段,这样的观点只看眼前利益,没有顾及长远利益,认为职业教育相比通識教育而言更加简单。因此,高职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努力明确办学方向,创新办学理念,真正成为普及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
3.2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顶层设计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是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价容易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因此,只有学校的高层领导切身参与教学质量督导工作,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推动这些新问题的解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工作就能顺利开展。从分管教学的学校领导角度来看,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其中最大的障碍则是各级部门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配合问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虽然相关部门明文要求各级部门以及教师均需要接受监督,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门之间以及教师之间无法默契配合,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督导组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有三点困难:一是学校领导极少参加各类教育质量督导与评价工作的相关会议;二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教师工作量并无直接影响,无法形成约束教师的管理制度;三是未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以及评优评先挂钩。
3.3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随着高职院校二级教学管理模式的逐渐发展,建立完善的多层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成为高校的必然趋势。具体的监控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宏观监控和微观监控。宏观监控主要涉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高校的角色定位、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以及学校的其他硬件和软件设施投入均属于宏观监控的内容。而微观监控主要体现在教学方面,比如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方式的改革等。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监控体系主要体现在微观层面,如开展讲座、月度教学检查以及实行学生信息员制度。但是,这些分散的监控方法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控体系[3],因此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4 优化监控机制,提升执行效率
教学质量监控实施人员由于监控过程时间长,工作内容重复,容易产生厌倦感。并且平时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相关理论,教学质量管理者无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也无法解决教学质量监督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失真甚至错误的监控评估信息[4]。因此,在对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应优化并完善各项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机制,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制。同时,加强对监控人员与执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执行效率,逐步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
4 结语
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高职院校教育的生命线。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一项动态发展的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高校课堂建设和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入,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质量监督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质量监督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金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张莉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3]杨文志.高等教育制度创新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曹海英.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D].南宁:广西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