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喊唱”是歌唱中的一种现象,它对人的声带能够产生破坏性影响,导致人的声音失去原有的特色。“喊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长期进行“喊唱”,会对学生的歌唱学习带来不利影响一定的伤害,且不利于教师开展音乐教学,学生也就无法感受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喊唱;成因;纠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198-02
歌唱是音乐艺术中的一种形式,人们通过歌声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但实际上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歌唱时是在大声地喊,特别是到高音区时,学生喊的气息跟不上。这样的唱法虽然发出的声音大,但声音却过于粗糙、没有美感,甚至还会跑调,演唱起来费力不讨好。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一问题呢?本文就学生“喊唱”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几点纠正措施[1]。
一、小学生“喊唱”习惯的形成原因
(一)争强好胜心理触发“喊唱”
小学生形成“喊唱”的习惯多数是在幼儿时期养成的毛病,由于小学生普遍存在争强好胜心理,加之喜欢表现,集体意识淡薄,导致学生希望通过大声喊唱来引起他人注意,并且以为唱歌声音大就是表现好,却不知他的“喊唱”起到了反作用,既破坏了合唱的整体统一,又影响了自身对歌曲的演唱。
(二)错误歌唱引导形成“喊唱”
小学生在歌唱学习过程中,由于家长或教师没有引导其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导致其没有正确的音高概念,对声音的美感认知能力较差,尤其是在参加演唱比赛时,一些家长和教师会鼓励学生大声唱,唱得有气势一些,谁的声音大谁就表现得很棒。还有一些学生家长喜欢鼓励孩子大声唱,认为孩子声音小是没有自信,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认知误区,觉得唱的声音越大就代表唱得越好,于是慢慢形成了“喊唱”的方式,养成了不良的歌唱习惯[2]。
(三)缺乏音乐知识造成“喊唱”
小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不深,不理解高和强、低和弱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不理解音乐知识、内容和情感的情况下,一直以自己对高音的认知去进行“喊唱”,就会形成不正确的演唱方式。同时在演唱过程中,学生不能体会歌曲内容,无法正确把握情绪和意境,在演唱中始终用一种声音、一种情绪去唱,或者直接就是喊。
(四)业余歌唱方法导致“喊唱”
歌唱方法不科学也是造成学生“喊唱”的一个重要因素[3]。小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歌唱训练,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发声方法去歌唱,如歌唱时的姿势、喉咙的打开状态、发声的位置、气息的把握、呼吸方法等。
二、纠正小学生“喊唱”習惯的具体措施
如何引导学生改正“喊唱”这种不良演唱习惯,笔者结合上述几个形成因素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提出以下措施。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在纠正学生“喊唱”习惯时,应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一是应具备优秀的师德品质,在辅导学生时做到以真情感动学生,以行为影响学生。二是应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三是应积极创设符合学生学情的科学教学方法。四是应加强与学生家长、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从不同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从中分析并找出纠正学生“喊唱”的有效方法。
(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意识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数以合唱歌曲为主,此类歌曲的教学注重声音的和谐统一,一旦合唱中出现某个不和谐的声音,就会影响整首歌曲的演唱和表达效果。在班集体中不乏有一些乐于表现、调皮、自律性差的学生,他们多数缺乏合作精神,集体意识薄弱,所以在合唱教学中其团队表现较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这些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其逐步意识到合唱是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使合唱的声音高度统一,使演唱者和听赏者均能体会到歌唱艺术的魅力。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听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学唱合唱歌曲,以此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欣赏能力。教师在学生听赏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声音的魅力,感受音乐的美感。在学生听赏完《大海啊,故乡》《我的老师》《真善美的小世界》等曲目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比较分析这些曲目,分析歌曲的内容、曲调、表达的情感等,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培养良好歌唱习惯,强化技巧教学
“喊唱”是学生在歌唱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歌唱姿势以及发声方式不正确。所以教师要想纠正学生的这一不良习惯,还需要从歌唱技巧和发声方式上着手,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歌唱方式,才能真正摆脱“喊唱”。
1.纠正学生呼吸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需要从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开始,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唱好歌曲的必要条件。美国一位歌唱家曾说过:“歌唱就是呼吸。”这说明呼吸对于唱好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呼吸练习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内容。
一是进行纯粹的呼吸练习。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感受正确呼吸状态下腰部的变化,学生可以双手叉腰,整个身体保持放松状态,站直身体(或端正坐姿),呼吸时感受腰部周围出现的扩张或膨胀现象。让学生深深地吸入一口气,然后保持几秒后,慢慢地匀速吐气,吐气时要使其成为一条连续的线,中间不能停顿。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渐找到歌唱呼吸的感觉,教师再鼓励学生加强练习,使其形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学会真正的呼吸,以上练习属于慢吸缓呼法。此外还有一种快吸快呼方法,练习时让学生回忆打哈欠以及小狗喘气的方式,运用此法进行练习时,腰部周围的感觉会非常明显。
二是说话过程中进行呼吸练习。进行此项练习时,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说绕口令《数红旗》:广场上飘红旗,看你能数多少面旗,一面旗,两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六面旗,七面旗,八面旗,九面旗,十面旗,十面旗,九面旗……要求学生在练习时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字正腔圆。开始练习时从一面旗数到十面旗用一口气,倒回来数时再用一口气,直到练习用一口气来回数。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对呼吸的控制能力,提高气息的持久性。
三是演唱简短歌曲进行呼吸练习。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简短的歌曲或有特点的小节,让学生进行呼吸练唱,每一句换口气,逐渐加强快吸,获得气息的支持,让学生体会如何将呼吸运用到歌唱中。
2.掌握轻声演唱技巧
轻声演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音质问题,再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步掌握音量的控制。学生掌握这一技巧后可以很轻松地演唱歌曲。教师需在让学生掌握气息支撑的基础上,逐步从浅到深、由易向难进行轻声唱法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轻声演唱。
首先是进行哼鸣练习,让学生慢慢体会轻唱法。此项练习容易让学生形成假声或是混声,可以帮助学生统一声区。在练习时,学生要保持微笑和哈欠口型,想象嘴里含着一颗糖,深吸一口气并用哼唱方式突出长音,学生要注意体会在每次呼气时腹部会明显向外推出。当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此项练习时,其头腔共鸣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可以为接下来的演唱做好铺垫。其次是引导学生进行小声练唱。在学生掌握哼唱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声练唱,引导学生缓慢地发出声音,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学生大声“喊唱”,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唱不出高音的问题,此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对声音的统一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倾听自己的声音,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提高对歌唱的认知度。
(五)培养学生歌唱情感,提高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小学音乐新课标提出,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这就强调了音乐教育应该是以情感人、用美育人,学生通过音乐学习不仅要体会艺术魅力,而且要体会音乐情感,还要通过歌唱将自身的感情展现出来,这才真正实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以情育人,通过生动的、有感情的示范演唱,为学生做好榜样,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和情感。另外针对不同的歌曲,教師在教学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演唱教学中重视对曲目的处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强弱、跳跃、快慢等歌唱特点,提高学生歌曲演唱的情感表现力。
总之,笔者通过对学生“喊唱”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上述纠正措施,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坚持下去。在今后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应研究影响学生歌唱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科学的应对措施,逐步引导学生走出“喊唱”误区,为其今后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倩.演唱≠喊唱——如何纠正小学生“喊唱”习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
[2]周紫璇,梁燕.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发声练习[J].黄河之声,2020(19).
[3]王娟.润物于无声 习惯成自然——音乐课堂中对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J].音乐天地,2019(4).
【作者简介】
孙君晓(1998~),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