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混合式学习成为发展新趋势与新方向。为提高大学生混合式学习力,帮助大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影响混合式学习力的因素,建立混合式学习力模型,以此指导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相关研究表明,学校支持、教师支持和同伴支持与混合学习力显著正向相关。因此,需以学校为基础、教师为核心、同伴为辅助,从制度、资源、教学、评价、朋辈五维度提供支持,并根据学生各环节学习行为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形成学习支持服务闭循环。实践证明,该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混合式学习的成效。
关键词:学习力;混合式学习;学习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22-0028-05
一、问题提出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践,使混合式教学成为后疫情时代教学的新趋势、新常态。混合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传统面授教学的优势和在线教学的优势,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因此,混合式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态度和能力准备密切相关。
2018年,笔者所在学校以课程专项支持方式推动混合式教学建设。为了解学生对混合式学习的认识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一轮教学实践后,学校面向参与混合式学习的26个班级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回收796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认为自己信息化水平比较高(采用李克特量表,5表示“完全符合”,4表示“比较符合”,3表示“基本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1表示“不符合”,M=3.84),通过混合式学习实现了课程学习目标(40.7%),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56.91%),提高了交流沟通能力(33.54%),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31.78%),拓展了知识面(32.29%)。
但开展混合式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M=3.17),影响混合式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对混合式学习模式不适应(45.48%)、自主学习能力不足(43.84%)、课外学习时间有限(42.34%)、网络教学平台操作不熟练(38.07%)、学校基础设施保障不足(24.87%)、教师提供线上资源有限(24.5%)、教师学习指导不足(20.85%)等。虽然如此,他们还是具有较高的意愿(M=3.57),愿意后续课程继续开展混合式学习。
由此可见,学生认可混合式学习,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对混合式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鉴于此,我们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高学生混合式学习力,保证其混合式学习效果。
二、体系构建
1.构建思路
(1)以提升混合学习力为目标
学习力起源于管理领域学习型组织的提出,后迁移到教育领域,主要研究教学中如何构建学习者的学习力以促其有效终身学习[2]。随着远程学习的不断发展,在线学习力的研究应运而生。由于在线学习与传统的课堂学习在学习环境、学习活动组织、学习考核评价、学习过程管理方面存在不同,因此在线学习力在具备一般学习力基本特征的同时,强调在线学习环境的学习特性。混合式学习则是把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优势结合的学习过程,因此,混合学习力兼具一般学习力和在线学习力的特征,关注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衔接。
混合学习力是在混合学习环境下,混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学习效果、效率与个体发展的能力,包括内驱力、认识力、意志力及应用力四个要素。内驱力是对学习者混合式学习活动起激活、推动和指向作用的内部驱动力;认知力是学习者建构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志力是学习者抵抗外界干扰,专注混合式学习的能力;应用力是混合学习者将实践转化为学习结果的能力[3]。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提升学习者混合学习力,即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力,强化学习者的意志力,实现学习者的应用力。
(2)以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为重点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高校建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是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 20%~50% 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4]。因此,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围绕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建立。该模式的学习过程包含以下内容:开课学习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内化学习、课后拓展学习、结课学习总结五个阶段:
①开课学习准备
在开始课程正式学习之前,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课程介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日历、课程考核方案等,准备课程学习所需的设备,学习课程所用SPOC平台的功能,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做好课程学习各项准备工作。
②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按照教师发布的课程通知,进入SPOC平台查阅课程导学,按要求观看课程视频、阅读PPT,完成课前测试等相关任务;学生对于自己未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SPOC站内讨论区或微信等交流平台与教师或其他学生探讨。对于在线未能解决的问题或新问题,整理后带至课堂,面对面地求助于教师解决。
③课中内化学习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整理总结的课前线上学习重点、难点以及反馈的疑难问题,将相关知识内化理解,并积极参与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内教学活动,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项目训练、案例讨论、交流辩论、合作探究 、问题研讨、实验等。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共同研讨的方式解决,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在教师引导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在班内可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讲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完成学生自评、互评。
④课后拓展学习
学生在SPOC平台上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根据个人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阅读拓展资源,对于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难问题,通过SPOC站内讨论区或微信等交流平台与教师或其他学生探讨,进行学习反思完成本次课学习总结。
⑤结课学习总结
期末,学生总结课程过程性考核情况,查漏补缺,明确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加强学习。按时参加课程结课考核,并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总结。具体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3)以学校、教师、同伴为服务主体
2020年,笔者所在学校在混合式学习实践2年之后,再次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调研,共回收2470份有效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学校支持、教师支持与同伴支持之间存在相关性;学校支持、教师支持、同伴支持与混合式学习力显著正向相关,教师支持对学生混合式学习力影响最大。逐步多元回归构建混合式学习力模型为:混合学习力=1.115+0.351×教师支持+0.192×学校支持+0.115×同伴支持。因此,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以学校、教师、同伴为支持主体,他们共同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提供学习资源、组织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过程、启发和引导学习者学习、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几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学校是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的基础,其制定的规章制度、提供的条件保障、营造的学习氛围等直接关系着学习者混合式学习的内驱力、意志力;其对教师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制度约束和激励政策、开展的多种形式师资培训、实施的科学教学质量监控,关系着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进而影响学生混合式学习的认知力和应用力;其对学习者同伴的各项制度激励和支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伴的支持服务动力和意识。教师是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的关键,是学习者混合式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监控者,其混合式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水平、提供的学习资源、开展的学习指导与咨询服务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混合式学习的效果,也影响着同伴支持的举措和力度。同伴是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的辅助,这里的同伴包括同一课堂的学习伙伴,他们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团队任务、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学习者学习力,也包括学校选拔优秀学习者组建的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团队,通过组织朋辈互助、利用微信群等方式解答学习疑问、提供技术支持、沟通解决疑难问题等方式进行服务。
(4)围绕“五维度”提供支持
学校、教师、同伴主要从制度支持、资源支持、教学支持、评价支持和朋辈支持五个维度多举措提升混合式学习力。制度支持服务是指学校制定与混合式学习有关的各项政策、规章制度,组织、协调和控制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加强制度引领、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保障统筹运行。资源支持服务包括人员、设备支持。人员是指对混合式学习者起引导、组织、评价作用的教师以及保障混合式学习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和保障团队;设备支持是指包括线上线下教学条件支持,如优化SPOC平台功能并保障平台平稳运行,建设智慧教室,保障网络通信设备等,保证学生在线学习的顺畅进行。教学支持服务是教师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围绕混合式学习的五个环节,线上线下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学习引导、活动组织和讨论交流的支持。评价支持服务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科学选择考核方式和考核方法,线上线下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引导并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支持。朋辈支持服务是在混合式学习中表现优异,经教师选拔并受过相应培训的学习者的朋友、同学等,在学校和教师支持和指导下,通过成立学习小组、组织学习交流、提供咨询服务等,实现同伴协作互助,形成学习者与学习者的活动交互。
2.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构建思路,本研究构建的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是指为提高混合式学习力,学习者在混合学习过程中接受的各种支持服务的总和,包括学校、教师、同伴等各类服务主体对学习者提供的制度、资源、教学、评价、朋辈等各方面支持。具体构建的体系如图3所示。
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以提高学生混合学习力为出发点,围绕五环节教学需要,由学校、教师、同伴依据制度、资源、教学、评价、朋辈五维度选择和组合多种学习支持服务,根据学习行为数据统计分析支持服务的效果,据此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学习支持服务闭循环。
三、学习支持服务实践
2018年以来,学校在混合式教学改革和推进实践过程中,围绕混合式学习五环节提供多维度学习支持服务,实现重点保证、过程覆盖。
1.完善制度建设、培训支持、优化服务、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基础性作用
学校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现在制度支持和资源支持方面,表现为制定混合学习制度规范混合式教学管理,提供平台、教室和网络资源保障学习环境,培训教师保障混合教学师资,设立专门部门提供服务咨询,加强质量监控保障教学质量等基础性支持服务。
(1)制定混合式教学制度文件指导混合教学管理
学校制定《混合式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建设要求、建设任务和措施,以此指导全校混合式教学各项工作的开展,规范相关混合教学管理文件的制定。采用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专项方式,以年度教研重点课题立项支持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制定专项管理过程性文件:如《混合式课程验收标准》等規范管理,保障课程建设质量;制定有关混合式教学相关教学文件模板,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排课、学生考核要求实施特殊性管理,给予教师更多的课程实施自主权和空间;制定有关学生混合式学习的激励保障制度,鼓励优秀学生更多地参与混合式学习朋辈互助。
(2)提供平台、教室和网络资源保障学习环境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中,SPOC学习平台的选用和功能设计、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场所的网络保障等尤为重要。针对前期调研中学生反馈的诸如SPOC平台线上发布资源缺少手机提醒(57.91%)、登录后掉线率太高(47.61%)、浏览器要求使用版本太低(43.34%)、线上提交作业异常失败(38.69%)等问题,及时向平台供应商反馈意见、优化平台功能,进行平台升级。针对学生反馈的宿舍、教室网速问题(39.45%),与相关网络运营商合作,着眼于5G布局基础上的智慧校园建设,使学生尽早享受到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成果。
(3)培训教师保障混合教学师资
教师是混合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混合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混合式学习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调查中反馈的学习资源不够丰富(34.55%)、学习活动不够丰富(30.53%)、教师学习指导不足(20.85%)等问题,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提升点培训工作。学校以OBE理念为指导,以成功获得混合式教学课程认定为目标,就理念认同、平台选择与使用、课程建设流程、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工具运用等内容,组织开展培训。培训亦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进行,使教师以学生身份体验混合式学习全过程,实现从角色认同到角色转化。
(4)设立专门部门提供服务咨询
学校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网络平台操作不熟练(38.07%)、师生交互不多(29.65%)等问题,组建在线课程制作与支持中心,吸收SPOC平台公司技术保障人员、教务处课程建设专项负责人、信息技术专项负责人、网络中心工作人员、优秀课程建设示范人员加入,全面提供咨询服务。设立服务热线,在网络平台上设立咨询通道,同时按年级组建微信群,选拔各个班级学习委员加入该群,建立学校与学生直接沟通平台,随时回应学生有关混合学习平台、网络、教师教学、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为学生顺利完成混合式学习保驾护航。
(5)加强质量监控保障学习质量
学校将混合式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课程建设专项,进行学期专项督导,制定专项评价标准,每学期对开展课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进行跟踪听课,并定期发布督导总结报告。定期开展专项学生评教活动,撰写学生评教总结报告,反馈教学管理部门和相应教师,以便改进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调查显示,教师支持与混合学习力各维度相关关系最强,其中与意志力(r=0.701)、应用力(r= 0.686)关联程度较大,因此教师应加强教学支持和评价支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充分发挥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线上学习环节,学生反馈最有帮助的分别是在线观看视频(59.67%)、在线辅助资料学习(34.55%)、在线习题训练及习题讲解(33.79%)、在线教师答疑(32.91%)、在线讨论区同学讨论(24.25%);最有帮助的线下学习环节是线下深入讲授(25.63%)、线下课堂小组讨论(25.75%)、线下课堂答疑(23.99%)等。因此,学生希望教师在混合式学习考核中,重点关注线下课堂学习表现(72.74%),同时兼顾在线学习时长(44.85%)、在线测试成绩(41.46%)、在线讨论参与发帖次数(17.59%),只有38.07%的学生希望只考虑期末考核成绩。
为此,教师在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学情调研
学情调研是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和实施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开课前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通过班级微信群或SPOC发放问卷开展调研;访谈授课班级辅导员、班级学习委员和课代表、以前授课专业教师等,以此调查分析学生混合式学习经验、专业知识储备、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力、信息技术水平等基本信息,从而确定课程设计的知识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开展针对性、差异化教学和支持服务。
(2)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混合式教学思想和理念的体现,包括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两个方面。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时,应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课程实际授课特点和要求,开展线上线下融合设计。在此部分,教师要贯彻“学生主体、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理念,综合考虑学校SPOC平台功能,合理选择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衔接。
(3)优选和建设课程资源
资源交互是学生线上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为学生有效的线上学习优选和建设SPOC课程資源。一是提供课程基本信息,包含课程简介、课程大纲、课程进度表、教师团队介绍等,以便学生对课程有整体性了解。二是科学设计SPOC课程框架,根据课程实际选择项目、任务、周次、知识体系等方式划分课程结构,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依据主题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投票调查等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课件、视频、试题库、案例库、经典文章等课程资源。教师也可引用精品在线课程资源,但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校内改造。
(4)发挥课前导学作用
课前导学是指导学生开展每次课程学习的指导性文件,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最晚应在课前3天发布导学,告知学生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学习安排和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导学对于形式没有严格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思维导图或文字表述形式,但设计需从学生视角出发,时间节点明确,任务安排清晰,要求明确具体。
(5)加强过程指导监控
鉴于教师与学生混合式学习意志力相关程度最强,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设计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利用线上信息化优势,加强过程监控,每周总结学生过程性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表扬和提醒;定期公布过程性考核结果,引导学生完成各教学过程。此外,要畅通沟通渠道,做好答疑咨询,通过SPOC平台、讨论区、微信等方式,随时解答学生问题。
3.发挥同伴作用,提供互助学习、同伴协作服务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与教师、资源发生交互,还与同伴发生交互,这种交互体现在同宿舍的同伴、课程小组和学习小组同伴、教学助理同伴以及拓展到学校混合式优秀学习同伴。宿舍同伴协助主要表现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学习内容的交流探索和学习过程的提醒与监督等方面。课程学习小组同伴主要与课程分组有关,主要表现为根据小组任务,能对学习者进行正确的分工,使其承担恰当的学习任务,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组员之间互相交流、资源共享,组长和组员能对学习者进行小组任务完成进度的监督和公平的组内评价。
教学助理同伴一般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或班级选出的课代表,他是学习者与教师、学校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可由班级助理通过学校组建的教学助理群,及时与学校主管部门反馈并得到解决。学习中对于学习者个人感觉无法与教师直接沟通的内容也可通过助理间接与教师沟通。
优秀同伴是指学校选拔的在混合式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同伴,可以是此门课程以前学习优秀的学长,或是在混合学习中形成对于平台、在线学习工具使用熟练的学习者,或是对混合学习有独到见解和学习经验的学习者。这部分同伴可通过学校搭建的学习交流工作坊或录制的经验交流视频提供支持服务。
四、结语
经过3年多的实践和检验,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成效凸显,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混合式学习力为视角,构建了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理念,引入“混合式学习力”概念,将“四能力”提升作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最终产出”,并在“需求提出—选择组合—服务提供—调查反馈—调整优化”支持服务闭环体系中不断循环,持续改进。
2.以学校为基础,形成了混合式教学全流程推进与管理机制
以混合式课程建设为主线,形成了“专项立项支持引导、自主建设鼓励认定到常规化建设认定”三阶段建设,“校级、二级单位、教师个人”三层次推进,“立项、中期、结题、认定”四环节制度与资源配套,“专家、督导、学生”三主体评价的“3343”混合式教学推进管理机制,营造混合式教学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3.以教师为核心,打造了基于OBE的混合式师资培训体系
以混合式师资培养为核心,从建设并认定混合式课程的“最终产出”出发,打造学校特色的混合式师资“5222N”培训体系,根据“采用、设计、实施、评价、推广”五阶段要求,通过“校内集体培训交流为主、校外自主学习为辅”两种途径,由“学校教务处主导,学部内部培养”两个主体推进,运用“线上线下混合”的“N”种培训形式,从混合式课程立项建设者为重点拓展覆盖到全校教师。
4.以课程为单元,形成了校本特色混合教学模式
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结合学校定位、专业人才目标、课程性质和地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开展线上线下密切衔接的全过程教学活动,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特色鲜明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问题式、《数字电子技术》的项目驱动式、《机械工程材料》的任务驱动渐进式、《融媒体概论》的多线程共进循环提升式、《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养成式等,多渠道、多途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满意度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79.
[2]陈维維,杨欢.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2):40-46.
[3]郑勤华,徐珺岩.在线学习力: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20,26(4):77-85.
[4]教高[2019]8号.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