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摘 要:文章在期望确认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在线教学的具体研究情景,引入新的变量构建高校学生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期望确认度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感知和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趣味性是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的直接因素,而感知易用性、感知趣味性也会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此外,感知互动性对感知趣味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趣味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探讨了研究结论对高校教学活动的启示,旨在为推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模型;满意度;在线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圖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22-0007-07
一、引言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模式、手段、方法的改进。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高校开展的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革命性意义。然而在如此大规模的全媒体常态化教学应用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若干问题与挑战,如学生参与性和持续性不高、教学和管理策略落后[1]、师生信息意识与技能亟待提升、互动效果有待改善[2]等。
当前在线教学方式(在线教学平台、交互工具)表现的更为多样化,超星泛雅、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U校园平台等主要使用的在线教学平台[3],通过运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和高校教育的持续深度融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线教学环境倒逼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转型,传统课堂正在逐步向混合式学习方式转变,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常态。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在线学习进行了有机融合,学习的方式方法更加丰富灵活。
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不断普及,在线教学平台在更加多元化的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教师在线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研讨、学生成绩测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学生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将是教学模式变革的基础。相关研究发现,学生对在线教学持续使用意愿存在学段差异[4],提升学习体验满意度和学习效果是在线教学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关键目标和主要趋势[5]。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提质升级,有必要深入调查研究高校大学生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如何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理论基础
期望确认理论(Expectation-Confirmation Theory,ECT)是由Oliver提出的研究传统商业领域中消费者满意度的基础理论[6]。而期望确认模型(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ECM)由学者Bhattacherjee[7]在期望确认理论(ECT)和Davis[8]的技术接受模型(TAM)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用于解释信息系统持续使用行为的理论模型。Bhattacherjee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用户在使用某一信息系统后的期望确认度会影响其对信息系统的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继而会影响用户持续使用该信息系统的意愿[7],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如图1所示。
大量的研究证实,期望确认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在研究互联网领域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意愿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9]。因此,以期望确认模型为基础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研究情景,引入感知趣味性、感知互动性等新的变量,探讨高校大学生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教学活动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2.研究假设
本研究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研究框架,通过相关理论和文献的梳理,结合在线教学的研究情境,选取了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趣味性、感知互动性、期望确认度、满意度等6个潜变量,构建了高校学生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
(1)感知易用性
感知易用性是指用户使用某一信息系统时所感知到的使用容易程度[8]。相关研究表明,感知易用性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8],在网络和移动学习情境下,用户对使用过程的感知易用性会极大地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感受,从而影响到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10][11]。
在注重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时代,当大学生用户感知到使用该教学平台非常简单便捷,学习使用该教学平台也比较轻松、容易上手,不存在繁琐的操作程序和使用上的困难,用户会更容易感知到在线教学平台对其学习的帮助,更能感知到在线教学平台的有用性,其满意度也会更高。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a: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在线教学平台感知有用性。
H1b: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满意度。
(2)感知有用性
根据信息系统持续使用行为的相关研究,感知有用性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变量,是反映用户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或技术对自身工作绩效提高的作用。感知有用性不但能对用户使用的满意度产生影响,还会直接作用于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7]。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感知有用性在数字图书馆[12][13]、网络购物[14]、移动App[15][16]等情境下,对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都具有显著影响。
在线教学研究情境中,感知有用性是高校学生用户感知到的在线教学平台能够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进而促进自身学习绩效提升的有用程度。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感知有用性应该是其选择在线教学平台并持续使用下去的重要影响因素,当用户感到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确实能够提升其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时,其对该平台的满意度就会增加,同时也会更加愿意持续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来进行学习。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用户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满意度。
H2b: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用户在线教学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
(3)感知趣味性
感知趣味性是指用户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过程中,感受到在线教学平台通过趣味性教学方式和活动组织等能够改变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从而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目前,感知趣味性已经被大量引入到互联网持续使用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证实感知趣味性是影响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心理因素[17],对人们使用门户网站、社交网站等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18][19]。曹高辉等证实感知趣味性会影响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参与在线评论的满意度,进而间接影响持续参与意愿[9]。
具体到在线教学研究情境中,谭光兴等也证实了娱乐性感知是影响高校学生接受网络教学行为意向的重要中介变量[20];钱瑛指出在用户持续使用在线教育的过程中,感知兴趣对感知满意有很大的影响[21]。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多样化的授课形式和互动形式、网络上的趣味性内容(如音频、视频等),都能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根据Batra和Ray关于内在动机能够放大人们对外部动机感知的观点[22],在线教学平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的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越多,越可能增加其对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有用性感知,同时能够增强其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感知趣味性正向影响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感知有用性。
H3b:感知趣味性正向影响用户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满意度。
H3c:感知趣味性正向影响用户在线教学平台持续使用意愿。
(4)感知互动性
在线教学研究情境中,感知互动性是指用户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所感受到的有效互动的程度。传统教学方式下,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对提升学习效果有积极作用。钱瑛的研究也证实了在用户持续使用在线教育的过程中,感知互動对感知满意有很大的影响[21]。因此,在线教学平台的互动功能若能有效地支持学生和授课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趣味互动。比如,雨课堂中的弹幕、投稿、红包互动等,可以使得上课期间的互动形式丰富多样,可以营造良好互动氛围,增强互动效果,使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言论,积极回应授课教师,而感知互动性会进一步增强用户的感知趣味性,同时能够增强其使用的满意度。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4a:感知互动性正向影响用户在线教学平台感知趣味性。
H4b:感知互动性正向影响用户在线教学平台满意度。
(5)期望确认度
期望确认度被定义为信息系统使用者在使用前对信息系统的所有预期,在实际使用后得到的确认程度[7]。根据期望确认理论,高校学生用户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之前通常会抱有一定的期望(如能够提供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新功能、能够提升学习绩效等),在实际使用之后,会根据实际使用绩效对自身的期望达成情况予以评价,评价结果越好则期望确认度越高。众多基于期望确认模型所做的研究,对期望确认度的作用进行过相关检验,证实期望确认度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有正向显著性关系。因此高校学生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之前有一个预期,在使用之后对自身的期望达成程度的评价越高,其对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的满意度就越高。
根据期望确认模型,期望确认度越高,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有用性感知也会越高。此外,一些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用户行为研究,也证实期望确认度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交互性等因素[21][23-26]。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5a: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用户在线教学平台感知易用性。
H5b: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用户在线教学平台感知有用性。
H5c: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用户在线教学平台感知趣味性。
H5d: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用户在线教学平台感知互动性。
H5e:期望确认度正向影响用户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满意度。
(6)满意度
满意度是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相关文献中重要的中介变量[27]。在线教学研究情境中,满意度是指高校学生用户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后,对在线教学平台形成的总体满意程度和认可程度。根据期望确认模型,用户对信息系统使用后形成的满意度是影响其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7]。大量研究也证实了在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研究领域,用户使用之后所形成的满意度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校学生用户在实际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后所产生的满意感越强,则用户在未来持续使用该在线教学平台的意愿程度就越强。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6:用户满意度正向影响用户在线教学平台持续使用意愿。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1.量表设计与变量测度
变量主要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趣味性、感知互动性、期望确认度、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每个变量均采用多指标进行测度。所有的测度项均来自于已有研究与成熟的国内外研究量表,以保证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并且结合在线教学这一特定的研究情境进行了完善和改编。
问卷中各测度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评分,“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初始问卷形成后,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以及小范围问卷发放进行预调研试填,根据学生意见和试填结果对问卷的内容和格式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的正式调查问卷,共包含7个变量、22个测度项。具体各变量的测度项及其来源如表1所示。
2.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以高校本科和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借助问卷星网络调研平台制作问卷,然后通过微信、QQ、问卷星平台的问卷互填等方式进行问卷收集,调查时间为2020年7—9月,最终获取问卷287份,经过有效性筛选,剔除填写时间过短、答案前后矛盾、所有答案一致等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75份,问卷有效率为95.8%。总体来看,调查样本覆盖范围较广,能够保持样本随机性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样本的基本统计特征如表2所示。
四、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1.信度与效度分析
采用Cronbach's a系数来考察变量在各个测度项上的一致性信度。分别对每个变量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知,各变量的Cronbach's a系数在0.862~0.907,整个样本信度达到了0.952,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对于效度分析,通过KMO值和Bartlett's球形检验法检验样本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各变量的效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知,各变量KMO值均在0.5以上。通过计算得到样本的KMO值为0.929,Bartlett's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4768.275,达到显著水平(p=0.000),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计算所有测度项在其潜变量上的标准负载,结果显示所有的标准负载都大于0.7,表明量表测度项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2.假设检验与结果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探讨高校学生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标如表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各项指标均符合常用拟合标准。
应用Amos 26.0软件对模型假设进行验证,分别计算出各个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得到模型检验结果如图3所示。
从模型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的假设除了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感知互动性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三个假设不支持外,其他假设均得到了验证。
其中,期望确认度对其他变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趣味性和感知互动性的路径系数分别达到0.528(p<0.001)、0.503(p<0.001)、0.519(p<0.001)、0.658(p<0.001),对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460(p<0.001),可见其在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感知趣味性也是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变量,一方面,通过影响满意度而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路径系数为0.446(p<0.001);另一方面,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而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路径系数为0.243(p<0.05),同时也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直接动机,路径系数为0.319(p<0.001)。
感知有用性是用户持续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直接动机,路径系数为0.201(p<0.05)。此外,感知易用性会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0.138,p<0.05),感知互动性会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趣味性(0.306,p<0.001),最后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愿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0.365,p<0.001),进一步证实了满意度对持续使用行为意愿的影响作用。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1.研究结论
在线教学平台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对推进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高校学生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为具体研究问题,参考期望确认模型的基本研究框架,同时结合具体在线教学的研究情境,引入感知趣味性和感知互动性作为影响学生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变量,构建高校学生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模型概括了高校学生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的形成机理,表明期望确认度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趣味性、感知互动性和满意度,进而直接或间接对用户在线教学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起到影响作用。感知易用性和感知趣味性也会影响用户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满意度,感知互动性通过影响感知趣味性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感知趣味性还会影响感知有用性,而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趣味性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直接动机。
2.启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变革,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广泛使用。而在线教学平台作为推进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抓手,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作用巨大。因此,保持高校学生用户持续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增强其持续使用意愿,对有效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基于此,研究结论对教学活动的实践意义在于:
(1)期望确认度对用户感知具有重要影响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后用户认为期望都能够被较好地满足,则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趣味性和感知互动性都会增加。这一结果说明,在线教学平台满足用户期望对用户的感知具有很大的作用。期望确认度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体验有关,学生对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服务等的体验越好,则期望确认度越高。这也表明在未来的在线教学平台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高校学生用户的体验,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完善的服务,在感官设计、交互功能和学习支持等方面,增强独特性和创新性,拓展搜索、音频视频播放、笔记等新功能,满足不同场景和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为学习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学生期望确认度的提升还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得以实现,这也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时,要基于在线教学平台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更能满足学生较高的期望。大数据时代在线学习资源海量化,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每位高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引导,使之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服务资源。
为了增强学生的使用体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参与性更强的体验式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体验,也让师生在课堂上可以有效互动,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其在期望确认方面产生更大的满足。
(2)感知趣味性對消费者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显著
高校学生用户愿意持续使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趣味性。在线上教学推广之前,一般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易造成课堂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应增强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不再感觉到课程学习的枯燥,学习过程更轻松,课堂氛围更好。教师使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趣的考勤、作业提交形式等,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许多趣味性的内容,大大增强学习的兴趣。
但单纯在线教学的互动形式仍比较有限,传统集体学习课堂氛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单纯的在线教学中较少体现,因此感知互动性对于学生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满意度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未表现出显著性。教师应基于在线教学平台多样化的互动功能,使上课期间的互动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传统课堂的互动效果,进而增强学生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的感知趣味性。因此,在线教学平台应该更加注重趣味性功能的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互动方式,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这也是增强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意愿的重要路径。
(3)感知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显著
高校学生用户在使用在线学习平台过程中的有用性感知,主要体现在感知到使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学习绩效的提高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未来继续使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意愿。如果学生感知到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和传统的线下教学相比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其持续使用意愿就会下降。
而单纯的在线学习过程缺乏监督,用户随意性很强,因此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部分学生受到家庭环境及学生自制力的影响,导致学习效果较差,在线教学平台在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方面的感知有用性较低。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可在传统课堂中运用更多样化的形式完成教学活动,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前、课后将课程资料上传,并在线发布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地点,同时反馈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和有疑惑的地方,并实时与教师在线互动。教师也可在后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并根据学生反馈适当调整线下教学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感知有用性,进而增强其持续使用意愿。
参考文献:
[1]杨金勇,裴文云,刘胜峰,等.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与经验[J].中国电化教育,2020(4):29-41.
[2]吴砥,余丽芹,饶景阳,等.大规模长周期在线教学对师生信息素养的挑战与提升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0, 41(5):12-17+26.
[3]毛军权.在线教学的未来发展:动向、反思与行动[J].中国电化教育,2020(8):27-32.
[4]付卫东,陈安妮,周威,等.疫情期间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的现状、满意度及持续使用意愿调查研究——以湖北省咸安和崇阳试验区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0, 30(8):113-119.
[5]蔡宝来,林强,梁广,等.在线教学环境下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型研究:问题、趋势与发展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12):140-144.
[6]Oliver R 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0,17(4):460-469.
[7]Bhattacherjee A.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J].MIS Quarterly,2001,25(3):351-370.
[8]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1989,13(3):319-340.
[9]曹高辉,虞松涛,张煜轩,等.消费者持续参与在线评论意愿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 2017,29(11):148-158.
[10]I-Fan Liu, MENG C C, Yeali S Sun, et al.Extending the TAM model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Intention to Use an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J].Computers & Education,2010,54(2):600-610.
[11]Lee Y H,Hsieh Y C,Hsu C N. Adding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to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Supporting Employees' Intentions to use E-Learning System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11,14(4):124-137.
[12]Soohyung Joo, Namjoo Choi.Understanding userscontinuance intention to use online library resources based on an extended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16,34(4):554-571.
[13]郭财强,明均仁.移动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整合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20,40(9):79-89.
[14]李琪,李欣,殷猛.移动团购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ECM与IS成功理论的比较与整合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2):53-61.
[15]李武,赵星.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及发生机理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1):52-65.
[16]王法硕,丁海恩.移动政务公众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以政务服务APP为例[J]. 电子政务,2019(12):65-74.
[17]Ji-Won Moon,Young-Gul Kim.Extending the TAM for a World-Wide-Web context[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1,38(4):217-230.
[18]Lin C S,Wu S,Tsai R J.Integrating Perceived Playfulness into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 for Web Portal Context[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5(5):683-693.
[19]Yeh R C, Lin Y C, Tseng K H, et al. Why Do People Stick to Play Social Network Sites? An Extension of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 with Perceived Interpersonal Values and Playfulness Perspectives[A]∥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Collective Intelligence[C].Berlin:Springer,2013.
[20]谭光兴,徐峰,屈文建.高校学生网络教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与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1):47-53+58.
[21]钱瑛.在线学习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化网络环境和学情定位视角[J].现代情报,2015,35(3):50-56.
[22]Batra R,Ray M L.Affective Responses Mediating Acceptance of Advertising[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6(13):234-249.
[23]刘人境,柴婧. SNS社交网络个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 2013,27(4):132-135+140.
[24]宁昌会,胡常春.基于期望确认理论的移动App持续使用意愿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5(12):136-142.
[25]李欣,李琪,殷猛.團购APP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基于ECM的整合途径分析与实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4):56-65.
[26]王铎,陶冰心,郑国梦.基于期望与确认理论的VR图书馆服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2020,40(8):111-120.
[27]池毛毛,刘姝君,卢新元,等.共享住宿平台上房东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平台网络效应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9,22(4):103-113.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