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
摘 要:本文介绍了如何以线上“文物医院”和线下文物修复中心为载体,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培养五年制高职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生成为能诊断、能处方、能修复的“三能型”文物医生,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复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文物修复 产教融合 混合教学
文物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是国家象征、民族记忆的情感依托和物质载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
由于学生真实文物修复经验缺乏,考虑到部分学生未能完全掌握行业标准的学情,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的五年制高职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纸质文献修复专业核心课,基于线上“文物医院”和线下文物修复中心平台,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校期间要考取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职业技能证书。基于线上“文物医院”和线下文物修复中心开展的混合式教学的多数教学内容源于校企合作修复项目,可以让学生逐步接触行业新的修复工艺和量化标准,积累修复经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修复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成效
(一)虚实结合,畅学无阻
利用校企共同研发的虚拟“文物医院”突破时空限制、助力教学,教师通过虚拟修复的反馈数据,进行示范突破、个别点拨、因材施教,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效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文物医院”云平台的教学效果显著,学校教学团队获得多项市级荣誉和表彰。
(二)校企融合,科技引领
将校企研发的国家技术专利“手工纸浆修复技术”引入课堂,有效解决了修复中补纸厚薄、颜色难以匹配的难题。纸浆修复的关键点是没有采用传统修复中的糨糊等黏合剂,修复后搭边平整,后期无虫蛀,非常适合南方纸质文献的保存。
学校教学团队自主研发的“纸浆抄造修复用纸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这一技术可以提高修复质量和修复效率。新的修复工艺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因循但不守旧”的活态传承理念,形成敢于创新、小心求证的文物修复工作态度。
(三)成果转化,“复活”文物
学校学生编制的修复方案被多家图书馆采用,拍摄的重点修复视频等影像资源在“文物医院”中用于数字化展现,让文物“复活”。学校的教学成果还运用于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文化输出,在东西协作中,作为经典修复案例开展送教活动。
二、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一)提高职业素养,淬炼匠心
将“让文物活起来”这一理念贯穿课程始终,向学生展示非遗纪录片和新闻线索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文物修复行业的新政策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
通过连线故宫博物院修复专家点评学生的修复作品、聘请行业专家走进课堂亲授课程等方式方法,让学生与大国工匠零距离接触,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习老一辈文物修复者择一事终一生的踏踏实实做事的匠心精神,增强传承中华文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校企合作导向,产教一体
模块化教学采用工作任务导向的模式,引入校企合作单位的修复项目,实现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课上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真正从典型工作任务的岗位要求、能力标准出发,学生按照文物修复师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规范进行操作,学习经历即岗位经验,有助于强化职业意识、促进专业成长。
采用真实工作情境下的工作任务导向式学习方式,学生需要在完成具体修复项目中综合运用各项专业技能,如书画装裱、纸质辨别等技能。针对文物破损的情况,学生必须完成修复思维逻辑的建立、修复习惯的优化、修复素养的提升等一系列“动作”,才能呈现最佳修复效果。学生的岗位能力体系可在项目实施中潜移默化地逐步构建起来。
(三)研发融媒体活页式教材,导学赋能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在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学习中仍需加以引导。学校教学团队与企业合作制作了详细的融媒体活页式教材,可以根据项目随时更迭教学内容。
在活页教材制作的过程中,要以问拓思,引导学生思考,要通过练习得到学生的适时反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活页式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依托“文物医院”带教模式,临床教学
线上“文物医院”采用临床式流程设计,学生对文物进行问诊、建档、检测、修复治疗、治愈出院等虚拟临床操作。学生在线下文物修复中心直接接触“病人”,由资深导师带教,学生从虚到实反复进行系列技能演练,对文物进行“望闻问切”。
通过课程化呈现、科学化表达、系统化培养的完整教学体系,结合病历档案式的课程评价和作品导向的结果评价,实现传统技艺传承与现代职教的有机融合,促进了学生修复技能的养成和提升。
三、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纸质文献修复课程完整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体系,提升文物修复岗位实践能力。在课堂上采取小组间合作式、探究式等学习方法,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自信以及学好专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教学团队从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到重新研制课程标准,开发活页式教材,再到精心设计与组织课堂教学,加深了对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新认识,提升了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创新素养。对接行业最新标准,实现了学校文物修复师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的迭代,推动专业建设登上了新臺阶。
后续学校将邀请教育及行业同行共同研讨,进一步优化课程配套的活页式教材,将其制作成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立体式融媒体系列教材;采集专业教师和外聘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文物医院”教学平台的内容和功能,丰富教学资源。
(作者单位: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