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是远近闻名的陶都,宜兴紫砂更是家喻户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宜兴这样一座美丽的江南小镇上,蕴藏着稀缺珍贵的紫砂矿,当地人发现这种矿藏后,利用祖传的制陶技艺将其制作成各种器皿,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各种优点,于是紫砂泥就被推广开来,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陶泥。明朝正德年间,书童供春利用紫砂泥仿照银杏树制作出了第一紫砂壶,这把壶最大的历史意义就是将紫砂壶推向了更广阔的平台,从坊间走向了文人阶级,并从文人阶级慢慢走进达官贵人的视线,直至清朝中叶成为了皇室用品,远销海内外。
紫砂壶的发展有着历史因素的偶然性,但是寻其踪迹,会发现又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在紫砂壶的兴衰背后始终有一群默默奉献的紫砂艺人。紫砂艺人对待紫砂泥如同自己的孩子,要想制成一把优秀的紫砂壶,必须先了解砂泥的性能,掌握相关的知识,方能将砂泥抟塑成想要的造型。
紫砂壶《瑞兽》就是紫砂艺人在熟悉泥料、掌握了制壶技艺后的一次倾情之作,作品整体美观大方,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做工精细挺拔,线条流畅自然,不仅溶注了作者的心意,还散发着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作品采用的是最纯正的宜兴原矿紫砂泥料为材料,运用最传统的全手工手法,为了体现紫砂最原生态的本质,艺人在表现传统的同时又努力将传统文化底蕴巧妙地带入现代感强劲的外形中,具有充分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品位,塑造了一件形与意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
艺人为作品取名为“瑞兽”,我们将这个名字拆分开进行赏析,分别为“瑞”与“兽”。“瑞”这个字的含义几乎人人都能理解,中国人骨子里就有对祥瑞的渴望与崇拜,无论是在饥荒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这似乎都是人们永恒的追求。而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种心理,艺术创作中也诞生了很多相关的元素,例如吉祥纹饰、如意纹饰等。在作品中,艺人巧妙地运用了如意纹饰进行整体造型上的点缀,壶嘴与壶把处线条在行云流水般游走后都会自然地形成一个花纹,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也带来了满满的祥瑞之气。此外,作品的口沿也十分别出心裁,艺人参考了传统器型“僧帽壶”的形制,在茶壶《瑞兽》的口沿上也进行了创意设计,圆形的壶口就像一朵缓缓绽放的莲花,精致的壶盖以及屹立在盖面上的瑞兽被莲花簇拥着,极具意境,祥瑞的氛围更是达到了极致。关于“兽”的诠释,艺人并没有在作品上给出形象的设计,壶钮就是瑞兽的化身,事实上,观赏者无法从其造型判断是哪一种神兽,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它,了解它。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漫长的岁月不仅催生了无数文明,也诞生了很多文化,其中就包括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传说中有着很多神兽,如白泽、麒麟、凤凰、神龙、饕餮等,而能代表祥瑞的也有很多,例如白泽,“白泽出,盛世到”,由此可见白泽的地位。麒麟也是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瑞兽,现在常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才。正因为在神话故事中的瑞兽太多了,所以艺人并没有采用具体的神兽形象来进行诠释,反而通过抽象的设计来引发人们的猜测与思考,这也增强了人与茶壶的互动性。
在造型上,艺人遵循了传统的壶型设计,这既保持了作品的传统,也是为了保证其实用功能的正常。壶身圆融,壶腹处更是极力横向拉伸,就形成了中间鼓腹,两边收缩的造型。壶肩处线条向内凹进,形成一小段优美的曲线后直接外延成莲花瓣的口沿。圈足处也是向内凹进成为沉稳有力的圈足,稳稳地支撑起壶身。壶身右侧壶腹处自然地向外胥出一段壶流,成为一弯壶嘴,嘴头向下,出水便利。与此同时,另一侧壶身也自然胥出环形飞把,大小、粗细都与壶嘴相衬,彼此独立又和谐统一。口盖之间更是严丝合缝,没有一丝缝隙。壶钮造型独特,使得作品主题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除了造型之外,艺人还采用了装饰技法对作品进行意境上的装饰。要知道紫砂壶在“文人壶”的推出之后就开始了与多种艺术形式合作的创作模式,松、竹、梅、石常常作为壶的基本造型,诗、书、画、印也成为了常用的装饰手段。艺人的紫砂艺术作品也将传统文化穿插其中,加入一些文化元素,如诗、画等,将这份高雅的气质展示给了我们,为生活寻觅了一份静谧。所以在紫砂壶《瑞兽》光洁的壶身上,紫砂艺人妙手生花,以壶做纸,以刀带笔,撰写了苍劲的古字,与壶身的主旨进行结合,从而将原本单调的紫砂壶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一笔笔的线条如同跳动的生命线,使得紫砂壶更具艺术魅力。既保持了砂壶本身的韵味,又使得作品更加的立体、丰富,余味缭绕。
陶刻作为一种主要的装饰技艺,其创作内容和题材都很广泛。在这件作品中艺人仅仅进行了简单的篆刻,就已经达到了提升文化层次的目的。这也侧面反映了紫砂陶刻的深厚魅力。
老子说:“然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老子也谈“道法自然”,于是深受中国儒、释、道思想影响的紫砂艺人将自然孕育出的紫砂泥遵从人类生活的法则将其塑造为可以为人类服务的器皿,或使用,或欣赏,或珍藏,总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紫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而在未来的紫砂发展之路上,我们希望紫砂艺人可以更好地融会贯通,更多地呈现一些精品给我们把玩、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