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恒星
陶器书刻,是书法和陶刻相结合,将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在陶器上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是在没有彩绘的陶器上刻上书法文字。文人墨客和陶艺工匠运用娴熟的技巧和高超的手法,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全部倾注到作品中,赋予作品丰富的内涵,造就了作品较高的审美价值。据传广西钦州坭兴陶于隋唐时期已逐步发展成型,而坭兴陶书法陶刻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民国十年,距钦州城东七十里处发现了一块唐朝陶碑,陶碑上刻有唐开元年字样。经考证,该陶碑是宁越郡(即现钦州)第五世刺史宁道务的墓志,墓志洋洋洒洒一千六百多个字,这是广西本土陶刻史上的一个最早纪录。陶碑字刻虽然较粗鄙,与当今的严谨飘逸的陶刻书法艺术有很大的差距,但也显现出了早期坭兴陶书法陶刻的雏形。
清末民初,坭兴陶书法雕刻开始流行,据现钦州民间收藏及北海陶瓷博物馆馆藏的多件清朝和民国年号的坭兴茶壶及花瓶上的雕刻考证,当时的书法雕刻已较为盛行。据老一辈坭兴人介绍,清初时期坭兴陶已有了专门从事陶器雕刻的坊室,但雕刻手法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当时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书刻的内容多为一两句励志和祝愿或赠与友人的句子,虽然也发现个别陶刻作品为湿雕填抹白泥的制作方法,但这只为极少数的探索试验,因而不能代表当时的创作和制作水平。当时雕刻的图案多为山水、花鸟、草虫等绘画作品,而雕刻的书法作品较少。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到了这一时期,坭兴陶书法雕刻已初步形成为一门新的、独立的陶器艺术装饰。
钟恒星书法陶刻
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战乱及日寇入侵,坭兴陶行业受到毁灭性摧残,作坊全部停业,工匠大多远走他乡,另谋生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划拨资金和划出专用土地建厂恢复生产,至七十年代末期集体性质产业企业已有三家,近千名职工。但当时由于生产经营多为粗放式,。产品装饰雕刻也仅为“清香”及廖廖几画而成的山水花草,装饰略显粗陋,市场越走越窄。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文化艺术的兴起,人们对陶艺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钦州刘明洲、王兆儒、钟毅及王传善等一大批知名书法家加盟坭兴陶雕刻,加上行业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各大专院校毕业生不断进入业界,坭兴陶雕刻呈现出百花齐放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现今坭兴陶书法雕刻在继承和传承传统艺人雕刻的基础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艺术家们以刀代笔,讲究一刀到底划平竖直,刻得珠圆玉润;在布局章法上形成聚与散疏与密的节奏韵律的对比,把书法艺术作为装饰语言运用到陶器文化装饰中,产生的效果使人感受到书法和陶艺文化的厚重。今天,坭兴陶产品无论是花瓶、花樽、笔筒、陶葫芦等工艺陶还是茶壶、茶杯、茶叶罐等日用陶器上,匠人都按照人们的喜好和需求刻饰上诗书、励志和祝愿,让人们对这件陶皿感到既可日常使用,又可作为一件艺术品得以欣赏。
概而言之,书法艺术与坭兴陶陶刻的结合,是钦州本土及壮民族文化文明史所产生的艺术结晶。也是当代坭兴陶书法雕刻技法得到了传承与弘扬,且正在向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