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高素质农民培育探究

2021-12-14 23:15:54任念文
山西农经 2021年15期
关键词:高素质培育战略

□孙 伟,任念文

(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高素质农民是指我国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所需的现代化农业人才。高素质农民是主要依靠农业及相关产业获得收入,以务农为职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他们往往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尤其具备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是为社会持续、有效提供安全农产品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培育,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加强高素质农民的思想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

1.1 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着力发挥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形成了四个自信理论。同时,我国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成就举世瞩目,印证了坚持四个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再次将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农业方面,高素质农民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执行人,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力量,并在农村基层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对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起到了示范带动的作用。因此,高素质农民必须拥护党的政策,才能将扶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一整套政策、方针贯彻到基层,使广大农民以及乡村社会与国家在“惠农”方面形成良性互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可以说,高素质农民的思想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1]。

1.2 推进传统农民的现代社会身份转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大主体。但是,现代化、工业化潮流打破了旧有秩序。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三农”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瓶颈。2005 年11 月,原农业部出台《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首次提出“职业农民”概念,旨在培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带头人,即高素质职业农民[2]。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党、国家、民族[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实践证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唯一出路。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应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与自信感,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满信心,联农带农发展经济,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

1.3 提升我国农村社会文明水平

高素质农民普遍都是村里的能人,具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能发现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重大发展变化;高素质农民往往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能力较强,是新兴农业产业的开拓者;高素质农民在事业上已有一定成就,能够有效获取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商业信息,在乡村社会具有一定的威望,能够主导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风气。因此,加强农村高素质农民的思想教育培养,确保乡村社会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联系,最终带领全村人走上富裕的道路十分必要。高素质农民不仅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要素之一,也是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每一个农村家庭的核心成员,对实现乡风文明具有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教化村社中的年轻人,必能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社会文明水平。

2 加强高素质农民思想教育的方法

2.1 坚持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并举

在培养高素质农民的过程中,要坚持专业培训和思想教育并举。首先,课程设置合理,思想教育与农业专业教育相得益彰,既要有相关农业技术、农业产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化课程,又要有阐释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内涵的相关课程,如有关农村的建设与规划、环境保护与管理课程,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所涉及的乡村自治、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等课程,还应设立专业的思想教育课,宣传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培育农民的四个自信,让高素质农民深刻领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自己应有的使命与担当。其次,将政治素养培育贯彻到专业教育之中。①尊重农民的学习习惯,结合自身文化水平和日常言语习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培训效果。②在专业培训方面,向农民传授相关农业技术,为农民对当前的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前景需求,解决长期存在的产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农民树立问题意识和前瞻意识。③让农民通过专业培训获得经济效益,加强对党的认同感,树立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2.2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高素质农民具有多元化特征,是各个行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工作繁忙,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目前,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普遍开展了对高素质农民的培训,结合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大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4]。

首先,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主要依托线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和农业技术改良班等线下职业教育培训方式。“云上智农”等应用提供了大量与互联网相关的高质量课程;线下培训班重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帮助他们分析生产经营前景等。同时,要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优惠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农民的农业技术和法律思维,从而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要坚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方式,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高素质农民的培育体系,提高培育工作的针对性。通过对现代青年农民、新型农业经营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进行培育,同时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培训,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育效率,最大限度将农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对高素质农民进行持续的思想教育培育,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2.3 把对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放到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

各级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使高素质农民对国家扶农工作的组织、政策安排、财政支持力度、技术培训有更深刻的理解,让高素质农民明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绝非空喊口号,而是有具体、完整的措施,进而真正从思想上树立四个自信,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提高政治感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同时,在高素质农民的培育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如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的延伸服务、举办一次论坛、举行一次座谈会、组织一次观摩活动等,具体解决持证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获取市场信息难、贷款难、土地流转难等难题,巩固培育成果,增强职业农民对党“执政为民”治理原则的认同感,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民的主体地位,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以财力支持群众,广泛开展考察调研,及时发现乡村振兴的新成果、新模式,鼓励高素质农民开阔思维,大胆创新,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2.4 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带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7]。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也不例外。首先,各级党组织是培育和提升高素质农民思政素质的策划者和推动者,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引导高素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致富本领,让党和政府的利民政策深入人心。其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长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员政治素质,使其成为村“两会”骨干、致富能手、农业创业带头人,肩负着乡村振兴的使命。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带动高素质农民思想培育全面开展。再次,吸纳农村高素质人才入党,吸收受过高等教育的回乡青年入党,既让他们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导下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又壮大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最终实现整个农民阶层政治素质的普遍提高。

3 结束语

新时代,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高素质农民实现自我价值、联农带农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巨大机遇。高素质农民只有不断接受思想教育,才能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自我价值相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高素质培育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38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战略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战略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