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赛创”协同的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以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为例

2021-12-14 18:08杨华杨迪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竞赛育人

杨华,杨迪

(信阳农林学院 财经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发展,各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探索和实践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赛教融合、赛创融合的“课赛创”一体化的育人模式成为一种趋势。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有着特殊的涉农背景,但长期以来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同质化,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知农、爱农、为农”的情怀薄弱,服务农业的思想基础不稳固,等等,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对人才的需求。本文根据涉农财务管理专业学科特点,构建基于“课赛创”协同的育人模式。“课赛创”一体化是指把学科专业的比赛元素、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推进新的财务管理专业育人模式时,面临“双师”素质教师缺乏、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有必要制定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

1 完善“涉农”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及评价

1.1 增加专业课设置,丰富涉农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体系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回信中寄语涉农高校全体师生:“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农林人才。因此,与其它类型高校不同,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必须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的科技和人才保证。在课程设置上,需要紧跟社会发展,补充农类知识,增加诸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生物资产会计等课程。在教学方面,增加农业企业实际案例,丰富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热衷于农、肯于为农、乐于学农”情怀的同时,促进学生在专业层面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使之真正成长为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出众、同时又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农商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1.2 转变教师角色,引导学生向合作式、发现式学习转变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该是学习者主动完成的过程,而教师、教学工具只是学习的辅助手段[1]。学习者应当主动汲取和转换从教师、课本以及其它途径传递的信息。教师承担的是促进学习的职责,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便捷的新媒体平台和革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将翻转课堂与“课赛创”相融合,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建立学习的基本框架,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将知识内化,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通过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为主”的机制[2]。

1.3 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

进行在线课程的建设,避免传统教学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一方面将基础、核心课程向学生开放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与老师进行在线互动和交流建立及时反馈渠道。利用“雨课堂”,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将试题库或优秀的“课赛创”实例与学生分享。除此之外,高校应该重视在线平台的利用,例如慕课(MOOC),将国内外优秀课程整合到本校资源中去,同时将自身精品课程挂到慕课平台上去,提高高校竞争力。同时,在老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与反馈的过程中,时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教学数据。高校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教学大数据储存起来,通过对教学大数据的收集、筛选与分析,来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反思,从而优化自身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进一步开展因材施教和适应性学习。

1.4 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完成教学双向评估

一般来说,高校的课程评价是以学生的理论课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课赛创”融合背景下的课程考核方式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考核的内容既包括课堂平时表现、平时作业、课内实验成绩考核、理论课程成绩等,又包括特别加分项如参加比赛、申报科创项目等的考核[3]。比如,对于小组作业,为避免小组成员消极怠工,可结合实践表现与队内分工两类参考标准考核。教师先根据组内成员各自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和打分;然后在小组汇报或演示结束后,先得出小组分数,再根据小组成员的贡献对每个小组的成员得分进行修正;之后再加上其它组对本组汇报的打分,最终得出每个组员的成绩。这种考核机制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估与评价,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评学,更应要求学生对教师评教。评教不应流于形式,教师将教学成效向学生直观展现,学生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感受评价教学质量,还可以根据教学成效客观评价教师教学质量。

2 构建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第二课堂”

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它不仅可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和临场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结合专业实践内容,适时引入学科竞赛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强调供应链实际应用。传统实践教学仅仅借助于实训室完成固定的沙盘模拟,几个学生一个小组,有些学生无法得到充分锻炼,无法达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新商科背景下,采用基于“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学四年中,适时安排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比如:“互联网+”比赛、“网中网杯”财务决策大赛、“新道杯”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 、企业价值创造大赛等。以企业价值创造大赛为例,每年的12月份报名,次年的4月份比赛,我们要求每位参赛的学生在10~12月份进行集训,竞赛包括EVC实战比拼60分和EVC案例分析30分。EVC实战比拼是模拟企业实际经营,4个学生分别担任企业的CEO、财务总监、运营总监、市场总监,共同经营一家股份公司。比赛共六期经营,分别考验学生的战略规划、投资融资、物资管理、生产研发、市场营销、股利分配等,根据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考核得分。EVC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在实体企业案例中的应用能力。整个比赛 6个小时,考验学生的专注力。该竞赛与财务分析、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通过竞赛有利于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并加以综合理解与应用。学生参加竞赛可以检验自己课程所学知识的程度,可以查缺补漏,主动去补学相关的知识点,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竞赛的成绩来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效果。

2.2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将“第二课堂”与竞赛相结合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5],运用好“第二课堂”,应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设计科学合理的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实训课相结合,及时更新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为学生较早参加创新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活动课程教学体系设计要完善、合理,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第二课堂,使第二课堂以竞赛为中心,丰富第一课堂内容,更好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配备指导教师是第二课堂正规化建设的必备条件,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并引导、保障第二课堂的正向发展。据调查研究,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对学生参赛并坚持到底的作用最明显[6]。一次活动可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原则上从学校教师中选聘,确因专业、特长、学校需要等原因,指导教师也可以从地方农业企业管理人员中选聘。

活动开始前,管理部门根据竞赛内容落实每学期各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学任务,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组建有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活动中,相关领导要定期检查计划落实情况,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操作。活动结束后,管理部门对学生进行活动成绩综合评定,对活动开展情况作全面总结。

2.3 分组训练,注重能力素质培养

依据活动项目,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一位专业教师全程指导。为使学生能全面融入实践活动,将项目小组集中进行训练,促使其深入了解比赛规则和比赛要求,从比赛知识、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多方面加强培养,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多维度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结合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真正具备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真正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

提高第二课堂育人成效,学校管理方应从三个方面创新实践育人办法:一是产出“第二课堂成绩单”,以竞赛成绩为依据,对学生的第二课堂表现进行认证;二是建立起科学的第二课堂考核办法;三是加深“第二课堂成绩单”多渠道的转化。现如今已经建立起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学分转化机制,还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和第二课堂学分关联机制,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第二课堂中去,而且能够提高第二课堂的社会认同,扩大育人成效[7]。

3 打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校企协同新平台

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高校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岗位一线。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出适应未来地方用人需求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双赢。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良好综合素质的指导老师;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利用人才的知识优势,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两者资源的整合发展,达到协同效应,实现“1+1>2”的效果。财务管理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高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企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自己所需的财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企业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实现财务管理课程模式的优化创新。

校企协同平台的搭建主要以建立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内容。在校内建立财务管理技能实验室,让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模拟实验。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扩建现有的实践教学平台,由专业老师带领,组织学生承接企业开展的比赛项目,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也可以利用我校的人才优势实现企业效益。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高校和当地涉农企业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将学生送入企业去实习,使得企业和高校能够协同开展财务管理教学工作,最大程度地将学生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制中去,避免学生仅仅从事基础性工作,在顶岗实习中接触不到财务工作的核心,实习效果不佳,而是让其真正地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和工作中,从而使财务管理人才真正地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7]。

4 育人模式改革的具体成效

4.1 育人模式创新对老师的影响

4.1.1 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并带队参加各类项目比赛,通过总结与反思,找出院校之间的差距和学生的薄弱环节,不断改革探索,为指导下次比赛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与其它院校的老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今后教学中加强针对性,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培养。竞赛内容可能与行业技能要求密切相关,一方面教师将真实的操作项目搬入课堂,可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深入行业、扎根企业,在与企业的对接中,获得知识的更新和课堂内容的更新,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4.1.2 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相应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单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而是结合校内和校外实训共同完成。校内实训是以竞赛要求为实训单元进行实践教学,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校外实训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寻找真实项目的锻炼,以“学-教”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直接的经验学习转化为知识,达到检验课堂教学的目的[8]。传统课堂上,思政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过于理论,“课赛创”育人模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好学生在创业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利用社会实践项目挖掘学生创新的能力,达成与专业老师配合,形成“专业 + 思政”的“双轨”并行的指导模式。

4.1.3 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采用激励机制,对各类大赛,学校给予一定的政策奖励,有利于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职称晋升。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专业、指导学生;积极地与当地涉农企业对接,多接触行业新知识、新技能,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4.2 育人模式创新对学生的影响

4.2.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举办各类竞赛,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首先,专业知识得到加深,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例如企业价值创造大赛,学生对供应链和财务指标分析的掌握程度和灵活应用程度都提高了。其次,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加强。备赛中,大家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才能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通过技能大赛的平台,培养了兼具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学生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4.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各类竞赛激的举办,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不断查阅资料、讨论、练习中,丰富了课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了科学求实的良好习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课赛创”协同培养模式值得延续和推广。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竞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