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协同传承传统造船文化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研究——以青岛琅琊台地区为例

2021-12-14 16:22贾绪红刘梦圆
黑龙江粮食 2021年7期
关键词:乡民造船渔船

□ 贾绪红 刘梦圆 宋 云

(青岛黄海学院国际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青岛琅琊台地区历史悠久。琅琊港是中国四大古港口之一,中国历史上最早有史书记录的海战——齐吴海战,就发生在这里。作为中国早期与海外进行交流的重要基地,秦始皇派徐福从此处出海求取仙药,这里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成为历代的海防战略要地。此处自古以来海洋渔业发达,承继了丰富的海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近年来,随着第9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建设和该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推进,当地很多渔村的产业结构开始从传统的渔业和农业种植逐渐向旅游接待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转移,乡村劳动力也因处于西海岸新区城郊出现了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大批量转移。很多渔村出现传统木质造船工艺等几近失传的情况,传统的渔业文化也开始逐渐泯退。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1],对它的保护传承和活化运用,是当代人的职责与使命。本文主要针对该地区的传统木质造船文化的保护传承进行路径探讨,以促进该地区的乡村特色文化价值挖掘和转型升级,助力该地区的乡村振兴。

一、青岛琅琊台地区的传统造船文化概况

春秋时期的齐吴海战,秦代大规模的徐福远航都记录着琅琊地区曾经辉煌的造船、用船的历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随着历史的变迁,琅琊台地区的船文化也一直在实践其最本真的用途——生计,并一直延续至今。目前,琅琊港仍然是该地区重要的海洋捕捞码头,开海季,舟楫往来,人来人往,甚至有很多人坐公交车、开私家车一大早来买最新鲜的海鲜,气象欣欣向荣。琅琊地区有丰富的造船文化传承,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琅琊台地区目前使用的渔船因捕捞功能和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是木壳渔船、铁皮渔船。木壳渔船主要用于近海捕捞,是该地区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传统木质渔船。铁皮渔船主要用于较远的海域捕捞。由于该地区传统上的海洋生活使周边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船厂。由于传统木质渔船的技艺传承特点,很多渔村都有善于制作该类船只的技术人员。然而,由于地区的产业机构变化、产业升级、城镇化进程等原因,很多人员从海洋捕捞转向近海养殖,甚至转向现代服务业,从乡村走向城市,周边很多村落如王家台后村、台西头村等,都存在传统木质渔船技艺后继无人的境况。相较于南方地区,如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对传统木质渔船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该地区对各乡村传统造船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亟待提上工作日程。

渔船作为海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承载符号,除了造船技艺本身,还有与渔船有关的技艺和文化,如织网、拉网、渔歌、祭海节庆等内容。该地区的琅琊祭海、灵山岛祭海、灵山湾拉网节等渔文化符号显著的活动一直在传承,并且在政府及相关团体的支持下,开始出现多产业形式融合的传承态势。以位于琅琊台南麓、琅琊港北岸的台西头村为例,该村的琅琊祭海传承千年,以祈求龙王保佑渔民风调雨顺、鱼虾满仓。在近几年的祭海大典中融入了当地的秦汉文化和渔业传承,在山海船的大背景下,整合了文旅等多项活动内容进行综合展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展示。

二、政产学协同下的传统造船文化传承路径

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多方参与,政府主导,社区与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协同推进,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效融合,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有效协调,促进传统造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第一,文化作为公用事业,需要政府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琅琊台地区的传统造船文化,地域特色鲜明,传承历史悠久。政府需要筹建智库,组织人力,牵头组织各方资源,挖掘整理地域特色文化,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积极整理地方特色文化,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传统造船技艺和相关文化在中国沿海地区各有特色,琅琊台地区有几千年的航海交流、海防和渔业文化积淀,在沿海地区独树一帜,有必要对这类文化进行整理发掘,展示传承。具体可出台鼓励文化保护与创新的官方及民间活动,确立非遗传承人,启动地域文化普查工程;深化研学的内容挖掘和形式改革,倡导全社会研学氛围。

第二,充分调动乡村社区和企业主体保护的积极性,聚集更多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促进传统造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社区居民是传统文化保护最直接的受益者,社区组织需要组织外出考察、典型案例分享、项目实施与开发等活动,调动乡民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在传统文化的具体开发中,积极引入更大范围的乡民参与其中,从文化自信塑造、经济收入体现、社区归属等多方面影响乡民的整体荣誉感和参与感。

第三,深度拓展中小学研学内容,积极发挥高校的综合功能,促进传统造船文化的传承创新。目前,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主要以理论阅读和学习以及研学旅游的形式进行。研学旅游在欧美及亚洲很多国家已经被纳入中小学生人才培养体系,甚至在有些国家被设置为必修课。我国在2016年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中小学研学活动呈现多类别、多形式、常规化等特征。然而,从广义上来讲,研学旅游指囊括一切旅游者出于文化求知需要的旅游活动[2],因此,研学旅游的受众人群应该从狭义的在校学生拓展到对文化有求知需要的更广泛人群。

三、传统造船文化的传承保护可以推进当地的乡村振兴

琅琊台地区的海洋文化符号明显,独具特色,很多沿海村庄当下仍然以渔业及相关衍生行业为产业主体,乡民生活也主要体现渔家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态势。对传统造船文化的传承和价值创造可以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促进当地乡民传续在现代文明冲击下摇摇欲坠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留住“乡愁”。

第一,推进当地乡民的文化自信。琅琊台地区所在的青西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各渔村的产业结构以及生计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以促使当地乡民重新认识几千年传承的海洋文化的珍贵性和不可复制性,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与地方文明“根源”的关系,让乡民重塑文化根源自信,强化渔民职业自信,从而以文化传承主体和受益主体的身份自发地保护传统造船技艺及相关文化。

第二,传统文化的价值再创造。目前,琅琊台地区在传统文化的整理和保护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徐福传说(两项)、琅琊祭海等非遗项目已分列入国家级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地区围绕文化内核,文旅项目开发颇有成效。琅琊台地区历史悠久,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丰富,文化本身的消减性、变异性等特征都需要对文化进行及时的保护[3]。

第三,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琅琊台地区观光旅游业较为发达,近几年的城郊休闲和游憩活动逐渐发展起来,乡村民宿也开始起步,很多渔村的产业结构(如王家台后村产业结构)变化明显,当地文化底蕴和自然优势让乡村旅游厚积薄发,在传统产业升级、城乡融合路径上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成果。然而,在当地的乡村调研中,很多老人和村干部也对当地文化传承现状表达了很大程度的担忧。树立传统文化如传统造船文化升级转型的成功案例可以促进当地各产业升级的信心。

第四,改善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升级改造可以促进当地社区和社区居民自信和自爱,形成优良的人文环境;文旅融合和城乡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推进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总之,对传统造船文化和其他相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充分调动当地的各类资源和组织,协同保护和开发,促进琅琊台地区的乡民自信,改善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推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文化组织工作的进步与创新,有效推进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4]。

猜你喜欢
乡民造船渔船
千舟竞发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路遇乡亲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不惧的船
2014年我国船舶用钢需求约13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