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下做好气象预报工作的思考与研究

2021-12-14 12:14:32汪婉娥陈文煌林建煌
黑龙江粮食 2021年5期
关键词: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强对流

□ 汪婉娥 陈文煌 林建煌

(福建省惠安县气象局,福建 惠安 362100)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地理范围日益扩大。在气象部门的工作中,强对流天气是天气预报的重难点,因为强对流天气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剧烈性,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防范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如果没能及时监测到强对流天气的信号,就会延误天气预报的最佳时机,对气象工作者制定合理有效的防御措施会产生干扰,进而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的损失。例如,如果农作物遭受冰雹影响,会导致作物的根茎叶、果实都会受到影响,导致作物减产、农民减收。如果气象部门能够对强对流天气开展准确及时的监测和预报,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调整生产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极端天气,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区域性强,多发于夏季,北方比南方更易发生强对流天气,如雷电、强降水、大风等,持续时间短,但会产生较强的破坏作用。因此,气象部门应当加强对流天气下的气象预报工作,提高气象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强对流天气

(一)强对流天气概述和工作现状

1.强对流天气概述

我国气象预报工作中,通常比较重视“冷空气入侵”的天气预报工作,但是对冷空气的定义不甚明晰,很多气象工作人员把冷空气定义为温度较低的空气,实际上去,冷空气是指等压面上,水平方向的温度低于四周的空气。强对流天气是由低层水汽在上升过程中产生凝结运动,从而形成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天气变化剧烈,且伴随雷电、强降雨、龙卷风等破坏性超强的极端天气现象,严重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夏季,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较少,在不同地理区域出现的时间节点也有一定的差异,南方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时间一般要早于北方。冰雹一般出现在春季,冷暖空气交汇,容易产生冰雹灾害,危机农作物生长。龙卷风一般出现在初夏时节,春季向夏季过渡时容易发生龙卷风。强对流天气会造成洪涝、泥石流、病虫害等次生灾害,不仅会造成人畜生命安全受到影响,还会破坏树木、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因此,为了有效应对强对流天气,应当加强气象测报,增强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我国强对流气象预报工作现状

我国强对流天气下进行气象预报工作始于2009年,主要针对冰雹、短时强降水、雷暴、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开展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在我国,发生频率最高的强对流天气主要是暴雨、短时强降雨,发生概率大、破坏力强。多年来,我国气象部门积累了丰富的强对流天气测报经验,预报的准确性也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普及和气象科学技术的提升,我国气象测报技术日益完善,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气象预报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由全球集合预报系统、沙尘暴数值模式、全国中期天气预报模式、热带气旋路径数值预报模式、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等组成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数值体系,具备了可靠有效的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预报的手段,短时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系统,已经精细到乡镇,且准确率高达30%。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龙卷风等持续时间短的强对流天气,暂时还未开展预报服务。

二、强对流天气下做好气象预报工作的技巧

(一)雷雨天气预报

雷雨天气经常伴随着暴雨和雷电等自然灾害,是一种常见的强对流天气,雷雨天气出现的概率很高,尤其在夏季和秋季高发,雷雨发生的区域性强且不稳定。虽然雷雨发生的时间短,但是会产生大范围积水,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气象部门可以收集历史气息资料,通过系统分析掌握雷雨天气的发生规律,还可以借助先进技术设备采集雷雨天气数据,同时配合大气环流、结合地形地貌,对相关气象数据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为观测雷雨气象数据创作便利的技术条件。其次,气象部门可科学运用雷雨预报数值模式,有效结合数值统计模式,综合落雷时间、雨量大小和雷雨区域,完善对雷暴放电过程的预测,从而预测雷雨的发展趋势,提升雷雨预报的准确性。

(二)冰雹天气预报

冰雹是从厚重的积雨云中产生并降落的不规则冰球,形状大小不一,具有季节性。冰雹是强对流天气中破坏性强大的一种气象灾害,发生概率较小,且持续时间短,但是一旦发生破坏性很强,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生命财产损失。对于冰雹天气的预报,应当改善传统的预报方式,实现全自动智能化的气象预报,建设冰雹天气预警系统。冰雹的发生需要达到一定的数值,可以通过预报指标与天气图的结合,把实际监测的气象数据与冰雹标准数值进行对比,并正确标注冰雹高发区域,强化后台的运行力度,利用回归方程法等计算冰雹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实现冰雹的自动化预报。

(三)大风天气预报

大风天气主要是指顺时风力大于7级、瞬时风速大于17米每秒的风,强对流天气发生时一般伴随着大风天气。通常,对流性大风也被称为雷雨大风,主要出现在夏季,并且一般以龙卷风、阵风锋、冷锋、暴雷、下击暴流等天气式出现。对流层气温的变化会导致底层大气的温度快速上升或者是快速下降,尤其是冷锋过境,会导致强阵风的出现。大风天气破坏力度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在开展大风强对流天气预报工作时,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密切关注温度变化规律,底层大气气温的急剧变化容易引发强烈的阵风;其次,要重点关注高空急流的影响,高空急流是大风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进行高空急流监测时,需要把控它的流畅性,考虑动量能否顺利传送到下垫面;再次,进行大风预测时,还需要充分考虑下垫面的热源问题,热源会产生强迫作用,夜晚气旋会在热源作用下移动到海面,午后气旋又会从海面返回到陆地,导致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产生大风天气。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大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降低大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

三、提升强对流天气下气象预报工作水平的建议

(一)培养气象预报责任意识

强对流天气的及时准确测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及时获取准确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信息,为强对流天气预报和防御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气象工作人员需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在气象部门,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增强气象工作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养员工高度的责任意识。无论在何种极端天气状况下,都可以引导工作人员恪尽职守,紧急响应,并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通过专业的气象测报工作向社会发布准确及时的气象观测报告。

(二)强化气象预报技术开发工作

要提升强对流天气下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必须强化气象技术开发工作。气象部门要善于利用高新技术,从气象监测、概率测算、集合预报等层面,逐步推动综合性气象预报系统的建立。在强对流天气下开展气象预报,需要成熟的气象监测系统与数据分析整理系统,要在气象部门内部推广利用成熟的气象观测技术,实现从上到下的强有力的气象预测技术保障。

(三)加强气象预报高素质人才培养

强对流天气下开展气象预报服务,需要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支持。各级气象部门应当从高素质人才培养入手,提升气象服务质量。一方面,气象部门可以引进高学历人才,并补充到基层单位,为基层引入高精尖技术人才,完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气象部门可以开展精细化培训,通过气象雷达、气象大数据、气候云端、卫星云图等高新技术使用技巧和方法的培训,不断提高气象工作有的专业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强对流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气象部门应当重视强对流天气下的气象预报,可以通过培养气象预报责任意识、强化气象预报技术开发工作、加强气象预报高素质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

猜你喜欢
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强对流
龙江气象预报服务团队助力北京2022冬奥会
黑龙江气象(2022年1期)2022-05-18 10:02:34
哈尔滨2020年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分析
黑龙江气象(2021年2期)2021-11-05 07:06:54
广西贵港甘蔗产量气象预报
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快速识别预警改进方法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24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31
浅析广播气象预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及角色定位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52
县级气象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辽宁强对流天气物理量阈值探索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