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波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农村工作局,江苏 淮安 223333)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机作为必要设备,已经应用到插秧、育苗、整地、管理、干燥、收获等一系列栽培流程中。以现有情况而言,水稻机插仍存在问题,整地、收获环节使用农机频率高,管理、插秧等环节使用农机频率较低。水稻机插作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可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实现农田增产增收以及大规模种植,适用于家庭农场与种植大户。
在水稻机插作业中,机械种植相较于人工作业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据不完全统计,机插效率超过人工插秧20倍,所以可大大减少人工劳动量。水稻插秧机拥有统一性优点,秧苗更小,插秧后可促进其尽快进入成熟期,促进产量提升。
水稻种植中借助机插栽培可降低成本,主要体现如下:一是节约土地资源,传统插秧易受到人为影响,无法实现每排每列的规范化插秧,导致土地利用率降低,应用插秧机则能够控制种植间距,确保合理密植,提高产量;二是降低占用水田量、农药及肥料用量。在种植杨中,机插具有均匀性特点,使得秧苗长势更强、成活率更高,加强秧苗抗病虫害能力;三是机插时通常采取宽窄行方案,有利于光照通风,为秧苗生长提供保障。
在水稻种植中,以机插方式实现插秧规格统一,不仅提高了插秧效率,还能减少秧苗之间差异性,使其维持统一长势,能够尽快进入成熟期,提高产量。并且,机械化秧苗种植插入相同深度,不会产生淹秧、浮秧的问题,可提高水稻质量。
选择省级以上认证或审定的品种,需根据当地地质条件、气候水文、市场需求等选择水稻品种。如云南省可选择楚粳40号、楚粳37号,适宜当地种植。在育秧中应用熟化水稻土、菜园土为营养土展开秧盘育秧,规格为58cm×28cm×3cm,苗床畦面宽140cm、沟深15cm、沟宽25cm,表面光滑平整无基础,控制营养土不超过10m,将营养土干燥后进行粉碎过筛。
按照放栽秧水、大田整地情况明确水稻机械育秧时间,秧龄在40d内,播种前完成浸种、选种、晒种等工作,使用浸种灵或施保克实现48h种子浸泡,每亩播种量为23个秧盘,每盘干燥种约为100g。大田用种量约为2.5kg,均为机械流水播种,洒水时要求表面无积水、秧盘底土湿润,覆土可湿透,不露籽,均匀覆土。在秧苗管理中,前期旱育确保盘土湿润、墒沟无水,中后期则保证沟内半水炼苗,1心2叶后揭膜展开常规育秧管理。
秸秆还田与翻地工作配合进行,每隔两年秋翻1次,稻草还田。春季使用椒江平地机进行稻秸掩埋,整体翻地保持深浅相同、稻田平整、地头齐整。完成后泡田整地,应用旋耕、耕翻的方式,整地前放水泡田,田间水高度保持在11cm,缓慢灌水,插秧前一周泡田整地,良好沉淀土壤。沉淀时间如若较短,则会造成秧船壅泥,出现垄型不显著、压苗等问题,对后续作业造成影响,并且也会对机插垂直度、分蘖、缓苗造成影响,整地中需确保稻田耙平细腻、足够平整、杂草去除,实现“寸水不漏泥”,方可进行水稻机插。
在该环节中,需检查插秧机的性能,严格按照插秧机说明进行操作,保证操作安全性,掌握机械构造原理、安全知识及故障维修常识,正确应用插秧机,定期展开机械维护低温超过12℃即可展开插秧。在机械插秧中,需遵循“早、直、浅、稀、正”的原则,完成插秧后进行补苗,扶苗防水。农民下田前,还需要根据稻田土壤情况,规划插秧机路线,促进插秧机便利性的提高。在插秧中做到靠近地头两侧与田边,预留等同机幅的作业宽度,有利于机械边出田。操作路线保证其笔直性,保持行间间隔一致,禁止产生压苗情况,秧苗首次补给或未能上秧时,需转移苗箱到最左侧或最右侧,完成插秧后及时观察,剩余插秧若中秧田无法满足插秧机作业宽度,可安排人员提前准备多个秧苗,减少插秧机播种行数,预留出相应作业宽幅,以便插秧机能够走出秧田,做好水稻种植工作。
稻田生长中需强化晒田、灌溉等工作,当秧苗实现3期叶即可采取潜水灌溉模式,早期需要经过多次晾晒,促进秧苗发根,减少倒伏率。机插深度由于相对较浅,晒田时需控制时间,稻田表层微微发白即可。而在中后期,需保持湿润,抽穗阶段浅浅灌溉,夏季温度较高则选择深灌溉。秧苗度过生长期后,应用交替晒田的模式,以保持秧苗根系活力,具有保叶、养根的效果,秧苗成熟前7d,灌溉停止,以免断水过早拉断秧苗。当秧苗成长至1心2叶需复水,追加尿素4kg/667m2,5叶前晒田复水追加氯化钾3kg/337m2和尿素4kg/667m2。后期秧苗生长通常无须追肥,出现脱肥情况后,可在破口阶段喷施磷酸二氢钾20%,配合浅灌溉,维持稻田湿润性。
在防治病虫害中,植物源农药作为有效药剂,可用于防治水稻象甲,具有良好效果。在无公害防治中,遵循绿色环保要求,添加苦参碱可溶性药剂1%,作为植物园杀虫剂,天然性良好,应用该药剂不仅可防治害虫,还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保证水稻健康生长。人员需掌握发生水稻象甲的规律,每年通常5-6月份发生该虫害,喷洒药剂到叶子上,药剂用量为667g/m2,隔7天喷洒1次,提高药效,病虫害防治效率约为90%。
害虫具有趋光性,可应用灭虫灯防治病虫害。水稻种植中,借助灭虫灯吸引害虫后大规模捕杀,其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未结束插秧前即可设置,应用时间早,防治效果良好。但是,灭虫等应保证其使用科学性,将其设置在集中爆发虫害位置,集中消灭害虫。水稻5月下旬易发生二化螟,其作为跨越冬季害虫,对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危害。另外,还可使用灭虫灯防治甘蓝夜蛾、小菜蛾及金龟子等,减少害虫数量。
水稻病虫害采取诱杀法不仅可实现病虫害防治,还能避免污染生态环境。一是按照比例配置诱导剂,准备塑料盒子,将诱导剂放入其中;二是准备长方体棒子,制作三脚架,在架子上放置诱导剂盒子;三是安装三脚架在水稻田周围,以气味诱杀害虫。具体应用中,需合理进行诱导剂盒子设置,可在6-8月份开展,每133m2设置1个,10天为一周期。在种植水稻中,易出现黏虫类与蝇类害虫,影响水稻产量质量,以气味吸引害虫诱杀,可实现大规模诱杀,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可加强生态保护。
该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食物链、生物圈中动植物相生相克关系,或是通过水稻病虫天敌将虫害消灭,不会影响客观生态环境。当前,可在水稻种植中释放稻鸭、稻螟赤眼蜂等,以此捕捉稻田害虫。其中,稻鸭主要是在水稻生长1周后放入稻田,单亩种植面积放入128只左右的稻鸭,直至水稻孕穗成熟,通常为50天。通过反复寻觅与捕捉,稻鸭可控制二化螟数量。
水稻种植中易发生病虫害,为生产优质、无公害水稻,需控制农药使用,避免污染水稻生长环境。可选用苏云金杆菌,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此过程中,明确病虫害规律及特点,合理应用苏云金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病虫害,在使用前通过试验了解生物农药影响性,我国对于应用苏云金杆菌等农药规定了使用时间、防治方法及对象等,按照要求操作即可获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作物中水稻作为其中重点,提高水稻种植质量与产量,对社会和谐发展、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意义重大。因此,应当推广现代化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在育秧、整地、插苗、管理中均使用机械设备,还应做好绿色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