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烨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关键部分,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在电子商务时代,若想保障农业经济管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区域实际需求,需要灵活运用管理模式,保障农业经济长足稳定发展。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是运用信息技术推广农业技术的成果,促使农业的新技术可以被获取、利用与传播,加快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保障农业管理水平和生产质量与效率大幅度提升,推动农业持续发展。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需要依照客观经济条件和自然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农业生产关系,以便可以对农业领域进行宏观调控,最大程度发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效益,显著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也就是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涉及教育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科技领域以及文化领域等,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进一步推广信息化时,需要对农村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促使农业产业不断升级,提高农民总收入。销售农产品时,可以将信息化融入其中,有效解决农业经济管理问题,提升农业经济效益[1]。
与城市信息化普及的质量和效率相比,大部分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不充分,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信息化经济管理受到阻碍。在信息化建设时,由于农民的信息意识较为薄弱,信息发展方向不明确,建设的重点不明确,导致农业信息化的普及处于被动状态,信息化建设不足。
与城市信息化的普及相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刚起步,其开发层次相对比较低,导致信息资源匮乏,不能较好地满足多种需求,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受到限制。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所欠缺,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了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平台存在缺陷,农业信息资源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导致农民不能精准把握市场中的最新动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作用没有得到高效发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受到较大影响[2]。
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农业需要朝着现代化方向深入发展。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分析发现,大部分农村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而且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起步相对比较晚。从管理模式上来看,时代发展和需求不相符,有些偏远区域仍然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与设备,信息化建设不足。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受到诸多限制。虽然农村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正在不断推广与运用,但是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仍占较大的比重。传统管理模式的质量和效率不高,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长足发展,因此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关键。在实际推进农业工作的时候,大部分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较为缺乏,没有进一步革新经济管理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先进设备与技术运用较少,导致管理措施不得当,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各个领域都运用了信息化技术,农业领域中的经济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发展成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趋势之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直接关乎国民生活和生产活动,想要实现建设农业大国的目标,必须将信息技术和农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由于国内农业种植面积和地形变化比较大,导致国内农业种植与经营的差异比较大。各区域的作物生长习性不同,例如在水稻种植中,南方地区为1 年成熟2~3 次,而东北地区为1 年成熟1 次,生产的水稻口感和产量都有差异,这就需要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农业经济进行全面管理。
在农业领域中,经济管理信息化体现在农村生产管理、经营、技术教育、市场发展、农作物生长环境以及有关法规和政策等层面。上述农业数据信息可以推动信息技术以及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将设备信息、高新技术和农业有关信息资源有机联系在一起,可以保障我国农业经济实现良好转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是农业经济现代化转型的基本需求,对农业经济开展信息化管理能够发展大规模集约型经济,降低农业生产和经营成本,进一步扩大农业经济利润空间,保障农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能够使农业经济链条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具有较高的竞争性,从而对现代化的营销模式进行升级,提高农副产品质量,加大其发展优势,带动农业经济长足发展。
要想让农业经济管理更具信息化,实现长足与可持续发展,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其进行支持。若是政府没有在经济、政策、技术层面上提供大力支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很难获得成果。对此,政府需要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农业经济管理者朝着分工合作与统一规划的方向开展工作。政府需要发挥所具有的宏观调控功能,整合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经济资源配置,加强农业经济各主体间的合作,保证各个类别的农业经济形成一个整体;显著提升农业经济信息服务质量,将农业信息咨询、资源、系统化以及资源共享等优势结合起来,搭建农业信息共享、经济管理以及服务平台。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理念,将其灵活运用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避免照搬先进地区的工作方式。在电子商务背景之下,需要将农业经济管理与发展状况进行有机结合,发现自身的特有优势。
对此,需要因地制宜对区域农业的经济结构实施优化,加强区域间的配合和沟通,显著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不断增强当地农村区域经济管理活力,推动我国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同时,需要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作用,在严格要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上,安排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运用多样化模式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用脱产培训模式,保障相关人员具有所需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要重点关注先进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在对信息化项目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精心策划建设方案,反复论证、科学评估,为后续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历史发现,农业经济管理主要历经了从人工到人与设备相结合的历程。可以看出,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可以显著提升管理水准与质量,因此需要把各个领域中的先进技术进行组合开发与运用,使先进技术能够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辟全新的道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可以把农民从烦琐和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积极鼓励与引导农民将有限的精力与时间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方面,使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部分地区还依靠人力资源发展农业。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不管是播种还是收获环节,都需要先进的设备提供支撑,从而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与效率。在农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若不能将设备落实到位,就会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农业部门需要在构建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使用信息化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促使经济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飞速发展。大力引进农业企业,独立经营,确保农民的经济效益实现稳步提升,形成产业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
现阶段,国内较多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较低,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当地没有将先进的技术人员联合起来。为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保障农业领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例如加大引进大学生村官的力度,支持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保障农业实现长足发展。有的农村受环境的限制,农民对先进的设备缺乏了解,这就需要重视在农村的培训活动,为农民科普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与生产技术,纠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错误,定期开展指导和培训工作,优化生产管理工作,保障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宣传信息化建设前景和理念,进一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