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霞,庞 娇,李国栋,杨莼莼,刘津雨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沧州 061000)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当前,乡村振兴的最大难题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足,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的现象,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增强乡村两委号召力与组织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促进村民参与、真正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沧州市于2021 年出台了《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步伐。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长期以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生活服务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和村民筹款。在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的背景下,“一事一议”的村民筹款共同建设作为一种无强制力的倡议性举措,常常半途而废[1]。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政府的财政补助逐年增长,对乡村相关公共设施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依靠财政补助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因此,村集体需要承担更多的建设责任。只有村集体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才能更好地规划、建设、维护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提供更多元、丰富的公共服务,有效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村集体的治理能力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程度呈正比关系[2]。
当前,很多村集体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开展公益事业、扶持困难群体等村务大事,更不能有效解决农村产业等发展问题,导致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基层组织执政根基不断弱化。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能提高广大群众对村组织的信任度,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巩固其在基层的执政地位。
基层治理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在熟人社会不断瓦解的乡村,村级集体经济是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重要途径。
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加强内部联系,有利于提升村民获得感,进而形成乡村凝聚力,再塑乡村文化,吸引人才回流,推动乡村治理目标的实现。集体经济较为雄厚的村庄,村民对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自治组织的信任度、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主人翁意识和共同体观念更强[3]。
近年来,沧州市通过“党建+”引领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并取得显著效果。截至2019 年底,年收入5 万元以上的农村2 659 个,占比47%;年收入20 万元以上的农村669 个,占比12%。与此同时,2019 年全国村集体总收益达到2 020.5 亿元,超过42.3%的村集体收益达到5 万元以上,成员人均分红94 元。从整体水平来看,沧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从经济收入来源看,其以财政补助性收入为主,村级集体自营能力不足,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
自2016 年开始,沧州市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主要为资金扶持,优先扶持党总支3 000 人以上的大村和易连点成片、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农村,选取标准为具备资产、资源、区位优势和村里干群积极的村庄,给予每村50 万元的扶持资金。
2021 年,沧州市出台《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项目、激励机制、人才、监督等方面着手,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例如在人才方面,引导致富能手进入村两委,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能手占比达67%以上。在监督方面,建立奖惩机制,把农村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指标体系中。
在调研访谈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村民对本村集体资源多少、集体经济营收状况、分红状况等并不了解,村民参与程度较低。究其原因,除了集体经济发展程度弱,并未给村民带来实际收益外,还源于村务公开不到位。
当前,村务公开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较多乡村仍然停留在村委会宣传墙展板公开信息的阶段。这一传统途径对大量年轻村民及在外务工人员而言是无效的,导致几乎无人关心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缺乏广大村民的积极关注和参与,无内在紧迫性,成为单纯依靠外力推动的村级事务。
村委会是自治组织,村委会成员不脱离生产,主要领取乡镇政府的补助。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多数村干部一般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年长者为主,且连续任职周期较长,农村年轻人对村级管理的兴趣较低,且农村选举受家族势力影响,依靠家族人员多选上的村干部缺乏带富能力和动机,只关注自身及家族利益。干部队伍的这些问题使村领导集体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号召力和执行力,造成很多村集体工作存在“上热下凉”的现象。
同时,村级集体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使得大量群众对谁当选村干部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进一步削减了与村庄的互动与归属感。
农村地域广阔,区位条件、自然经济实际差异大,存在大量没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村庄。由于沧州市政策优先扶持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庄,导致本身贫困的村庄获得的财政补助有限,严重缺乏集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力。
此外,加之农村布局分散、业务量小,快递进村、网络进村等基础设施改善举措进展缓慢,农村数字化程度低,使农村与外界脱节,导致电商等互联网行业难以惠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4]。
当前,沧州市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关注点是发挥第一、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但中小规模的村级集体经济在工商行业竞争力不足,单纯依靠市场化会遇到一定瓶颈,需要行政力量的帮扶。
现阶段,主要政策支持为财政资金扶持,对金融融资领域、推动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等相关领域的扶持政策尚未到位,对人才的引进主要集中在驻村帮扶人员,尚未扩大人才引进渠道,无法为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更可靠的人才保障。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关注和参与。针对当前存在的村民关心度不高、参与度较低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完善传统村务公开模式,按要求确保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等规范化进行。另一方面,要适应当前治理形势的变化,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聚合民众,加强村内人员之间以及与在外务工人员之间的联络,加强村民融合,培养村民关注村务的主人翁意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当前,沧州市需在驻村帮扶人员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经验,拓宽乡村人才吸纳渠道,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一,鼓励乡镇事业编制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到村工作服务,拓宽村两委换届干部人选渠道,全面提升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第二,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创业农民返乡创业并进入村两委班子,真正参与家乡建设。
第三,积极鼓励离、退休干部返乡参与乡村建设,使离、退休干部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四,强化对本地已有农村合作社等致富能手的政策支持和保护,稳定乡村人才基础。
第五,畅通村级领导干部晋升渠道和职业路径,吸引和留住人才。例如,江苏省太仓市制定出台村干部职业化体系建设“1+7”系列文件,规范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打造高水平村干部队伍,破解乡村吸引人才难的困境。
当前,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但对于一些没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贫困地区,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相对困难,必须拓宽发展路径,避免家家户户兴办农家乐等同质化问题。
第一,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乡村治理的内容相结合,政府通过安排村级治理任务和投放治理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5]。例如成立服务类公司,承接公共财政支持的相关项目建设,既能解决乡村建设的治理任务,又能为落后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赋能。
第二,针对部分无经营条件的落后乡村,在“万企帮万村”“抱团发展”[6]“一对一帮扶”的主流方向下,可采取以财政补助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其他村集体及企业的创业单位,通过定期获得分红,为薄弱乡村提供较为稳定的集体经济来源[7]。
除了继续加大财政补助支持力度外,政府应拓宽政策支持渠道,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体系[8]。
第一,通过对物流、通信行业的政策引导,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快递进村”“网络进村”等工作的推进,使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惠及乡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9]。
第二,积极探索金融保险等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例如淮安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全国首单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使淮安市洪泽区30 个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了切实保障,提振了乡村干部敢想敢干的士气[10]。
沧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需要乡村治理与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相结合,政府行政干预重在提供更全面的基础政策支持。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强化内生动力,鼓励村民积极关注与参与农村事务,村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实现农村村民自治,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