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苏 盐城 224136)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俗称“四不像”,近300 万年前起源于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沼泽湿地,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濒危珍稀动物。
3 000 年前,麋鹿遍布中国中东部,达到鼎盛时期。尔后,由于人类开垦种植,破坏了麋鹿栖息地,滥捕滥杀,取乐食用,以及气候变化、动物特化等多重因素,导致野生麋鹿逐步走向衰落,几乎在本土灭绝[1]。后果,随着人工豢养麋鹿的逐渐兴起,残存的麋鹿于清朝驯养在北京南苑南海子皇家猎苑。
1865 年初夏,法国传教士阿芒·大卫神父来中国考察动植物,在南海子皇家猎苑隔墙窥视,发现了麋鹿。1866 初,大卫神父用20 两纹银从猎苑换得麋鹿的一个头骨和两张皮,带回法国,法国的博物学家米勒·爱德华兹鉴定其为世界鹿科动物的一个新属新种[2]。西方国家获知后,于1869 年至1899 年,有30 头左右的活体麋鹿开始走出国门,流落异国他乡,浪迹于各国动物园。1894 年后的8 年间,英国有识之士第11 世贝福特公爵酷爱动物,从巴黎、柏林、科隆、安德卫普动物园买下了仅存的18 头麋鹿,在他的乌邦寺庄园饲养繁殖成功,全世界现有10 000 多头麋鹿都是它们的后裔。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乌邦寺麋鹿繁殖数量已达88 头,由于战争致使世界仅有的麋鹿群因饥饿和疾病减少了50%。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时,麋鹿种群又发展到255 头,20 年间增长了5倍。这时,乌邦寺主人第12 世贝福特公爵担心战争会给鹿群带来巨大威胁,于是将他拥有的麋鹿疏散到多国动物园,唯独没有回到中国,给他留下了终身遗憾。至1983 年,麋鹿分布世界23个国家156 个饲养点,数量达1 720 头,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发展[3]。
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国和英国共同努力,英国于1956 年和1973 年两次共送回了4 对麋鹿,放养在北京动物园。1980 年,哈尔滨动物园利用动物交换,从加拿大获得了1 对麋鹿。这5 对麋鹿放养在中国本土的北京、哈尔滨两家动物园,到1983 年种群仅发展至12 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富国强,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攀升。随着生态文明社会的不断倡导,世人重新启动圆梦行动,让麋鹿回归自然,在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由此,拉开了麋鹿回归祖国工作的序幕。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汪松教授、原国家环境保护局金鉴明司长(后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自然博物馆副馆长李先耀和英国乌邦寺第14 世贝福特公爵及玛雅·博伊德博士等政府官员及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乌邦寺大批量麋鹿首次重引入中国,本土放养选址最后确定在原皇家猎苑麋鹿豢养地和最后灭绝地的北京市南苑南海子。1985 年7 月17 日,英国乌邦寺第14 世贝福特公爵与中国政府签署麋鹿回归的协议书[4]。1985 年8 月17 日,乌邦寺挑选的22 头麋鹿从伦敦起运,途经法国巴黎,24 日运载麋鹿的飞机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当天,北京市用卡车将22 头麋鹿运抵南海子麋鹿苑,其中2 头麋鹿于1986 年被运抵上海西郊动物园[5]。1987 年,南海子麋鹿苑又从乌邦寺引入18 头麋鹿。从此,麋鹿在祖先曾经生活过的豢养地又开启了新的生活。
1985 年4 月,时任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周恩来总理的侄儿周尔鎏与时任世界自然基金会会长的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多次磋商,确定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从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七家动物园、公园挑选39 头麋鹿,赠送给中国政府,引入野生麋鹿原生地,以恢复其野生种群[6]。1985 年,原国家林业部组织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的哈穆特·荣求博士、伦敦动物学会的安德鲁·路登博士、英国牛津大学的玛雅·博伊德博士、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曹克清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的孙筱祥教授,在辽宁、江苏进行实地考察选址,最后确定在江苏大丰滨海湿地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1986 年7 月31 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签订了麋鹿重引入项目协议书。同年8 月13日,39 头麋鹿乘坐由荷兰自然基金会资助运费的飞机,从伦敦抵达上海虹桥机场。江苏省大丰县(现盐城市大丰区)派8 辆大卡车随即装车,马不停蹄地运往江苏省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午夜零点,运送麋鹿的车队在长江无锡市江阴段的八圩港轮渡过江,14 日晌午顺利抵达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开启了麋鹿在原生地恢复其野生种群的新纪元。
为拯救、保护麋鹿物种,在原生地繁殖扩群、恢复野生种群,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实施了麋鹿生态保护及在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工程,使麋鹿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并获得了重大的生态保护成果。截止到2020 年,中国政府在北京、江苏、湖北、湖南、河北等23 个省市7 处自然保护区的81 个动物园、野生动物园、公园、湿地公园和研究中心饲养了麋鹿。麋鹿由1988 年近100 头发展到目前的9 000 多头,种群数量增长90 倍,占世界总数的90%。目前中国形成了大丰麋鹿群(5 680 头)、石首麋鹿群(1 800 头)、南海子麋鹿群(205 头)三大种群。从1998 年开始,中国在江苏大丰、盐城、湖北石首、湖南洞庭湖和江西鄱阳湖4 个省麋鹿原生地恢复了5 群3 000 多头野生麋鹿,结束了中国近200 年来没有野生麋鹿的历史。
在“两个一百年”即将到来之际,麋鹿将在国人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的征程中,逐步形成长江、沿海两条自然生态廊道[7]。麋鹿的科学保护、有效发展也将随着中国生态文明社会进入新时代,迎来健康生存的发展新机遇。
国家兴则麋鹿兴,麋鹿在本土走向灭绝、流落海外是悲剧的开始,它回归故里、恢复野生种群、昌盛发展是喜剧的延续。麋鹿的拯救保护和发展,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是展现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精彩篇章。麋鹿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创新与发展,进一步彰显了中国麋鹿人及文人墨客守护麋鹿的情怀,人们爱护麋鹿、保护生态、热爱自然的理念。麋鹿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拯救、保护、发展野生动物的信心和决心。麋鹿将跟随中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蓝图而共同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