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视域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14 02:34初文华陈新军李纲
中国农业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远洋渔业海洋渔业海洋大学

初文华,陈新军,李纲

(1.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0306;2.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306;3.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306 )

海洋渔业资源是国家的蓝色粮仓和战略性资源,海洋渔业则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优质动物蛋白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我国是海洋大国和渔业大国,海洋渔业现代化是建设海洋强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渔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当前,世界海洋渔业发展正面临深刻变革:一是全球海洋渔业资源状况持续恶化,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养护和管理,正成为世界各国海洋渔业发展追求的目标;二是公海渔业资源竞争不断加剧,资源养护、渔业监控管理日趋严格,参与国际渔业治理和渔业资源分配、制定渔业规则成为一国科技、外交及综合国力的体现;三是海洋渔业从传统的满足食物需求向更高层次的建设生态文明、满足娱乐与精神享受需求转变;四是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涌现并在海洋渔业领域得到应用,工程化、数字化、智能化是海洋渔业科技和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传统涉农专业,涉及捕捞、资源、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等学科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多年来,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我国水产生产、教育、科研和渔业管理部门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高级的专业人才,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 人才培养体系和方向设置无法涵盖现代渔业和水产学科的发展;(2) 课程体系及专业课程设置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3) 实践、实习教学与产业脱离,产教协同、合作育人不充分;(4) 以学科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国家、产业的实际人才需求。

为此,本专业需根据新时代国家海洋渔业的战略需求,结合世界海洋渔业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新农科背景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与能力、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实施途径,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为培养新时代我国海洋渔业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一、 改革主要思路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瞄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和新时代海洋渔业产业需求,以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为目标,培养具备海洋生物资源高效生态开发、资源评估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调查评估、养护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在此基础上,按照夯实基础、注重交叉的原则,定目标、定方向、定课程、定方案,探索专业改造升级路径,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顺应新时代趋势、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机遇,推进海洋渔业学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相结合,拓展传统海洋渔业学科内涵,构建新农科背景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简称海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引领国内同类专业的发展。主要思路为:(1) 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2)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遵循,确定专业方向;(3)以专业方向改革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德育教育。

二、 改革举措探索与实践

(一) 加强调查研究,把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

开展多种形式学习、调查和研究,加强与科研单位、企业和主管部门的调研,明确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海洋渔业发展趋势,把握新时代海洋渔业专业人才需求新特征,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把准脉。

1. 高校及科研院所调研

对全国多家开设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兄弟院校及相关科研院所等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途径对国际上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资料采集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培养方案等信息进行学习和分析,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与目标。

目前,我国共有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烟台大学、集美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浙江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10所高校开设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新农科视域下,各高校先后开展了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从表1中的就业去向统计中不难看出,近年来,国内较多高校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偏向渔业生产管理、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等方面,还有少数高校的毕业生会从事渔业生产技术、渔业设施工程等相关方向的工作。

2. 用人单位调研

通过走访中水公司、上水公司等沿海主要渔业企业及沿海各省渔业主管部门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与明确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为新农科背景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收集足够多的支撑素材。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门应用很强的学科。世界海洋渔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充分利用人类所创造的大量的现代科技成果,以现代工业理念来改造和提升传统海洋渔业,使海洋捕捞业向工程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同时,传统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已不再能有效解决其渔业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等,多学科的综合、不同学科的渗透等已成为海洋渔业专业与学科发展的趋势。此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在当前水产品极大丰富的形势下,海洋渔业资源的作用和功能也在发生变化,生态功能、娱乐功能、精神享受等服务性作用和功能正在加强。在这种需求和发展背景下,原有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随时代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来不断调整,特别是需要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引入到专业课程中,为新时代我国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基于全面的调研与深入的分析,对以往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改革与优化,同时先后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新的培养方案开展研讨与论证,最终确定了2020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20年10月起于上海海洋大学2020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中开始实施。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侧重培养具备海洋学科、水产学科、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评估与管理及科学养护、渔业生态工程、渔业装备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海洋渔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教学和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 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新课程建设

在改革后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学生将按照海洋渔业技术与信息工程、远洋渔业系统集成与管理、生态渔业工程与休闲渔业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侧重于生态型渔具设计及渔业智能化、远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管理、海洋渔业设施工程及休闲渔业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各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也针对各自不同的专业人才能力需求进行了相应地调整与优化。

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以提升学生知渔爱渔兴渔能力为根本,注重思政要素、新技术、新理论引进,重构海洋渔业新农科知识体系,建设一批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教学资源。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开设人工智能、海洋大数据等前沿课程。

目前,海洋渔业资源为人类社会的服务正在从动物蛋白的供给,向提供调节性服务、支持性服务、文化性服务方向发展。特别是文化性服务(如休闲捕鱼、生态旅游,认知发育),目前已在我国海南等省份逐渐形成了以渔区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产业。而作为海洋渔业专业的一个新的发展分支,目前在国内相关高校中尚未有相关专业与课程的开设。

在2020年专业建设方案中首次增设了“生态渔业工程与休闲渔业”这一专业方向,侧重学生在海洋渔业设施工程及休闲渔业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该方向的专业必修课中配套设置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渔船船艺与避碰”“渔业生态工程与技术”“游钓鱼休闲渔业”等相关的专业课程。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当中,该专业方向还相应设置了游钓鱼潜水实习、渔业工程设施模型试验等相关的专业技能训练。

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发展趋势来看,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不断学习与融合其他学科与领域的最新成果,海洋渔业相关学科同样如此。作为后发产业的海洋渔业,要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结合,要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融合,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新农科背景下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此,在2020年专业建设方案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学科融入到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中。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了“人工智能基础”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方向必修课中增设了“海洋渔业大数据挖掘”“渔业物联网技术”新开课程;在方向任选课中增加了“人工智能鱼设计基础”“人工智能渔业学”新老学科相融合的创新型课程。

(三) 完善实践教育体系,探索多元化育人新模式

1. 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形成面向新农科的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为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从事海洋渔业的实际工作能力,不断深化专业实践综合改革,初步构建多样化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成立政府、协会、企业和高校四位一体、理事会领导下的远洋渔业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与天津农学院、浙江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协议,每年开展实践应用型远洋渔业专业人才培养;优化布局实践基地,在国内外建设一批高水平远洋渔业实践实习基地,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如亚洲最大海上安全救生训练中心和亚洲最大渔用动水槽、国内第一艘3000吨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以及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海外实践基地等。

2.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

在创立独具特色的机器鱼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秉承“突破机器鱼研发关键技术,打造国内知名仿生机器鱼航行器教育教学的实验实践研制平台”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机器鱼创新带动、贯通和促进学科交叉,通过机器鱼和人工智能鱼的研制活动,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后的新海洋学科生长点。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化的创新型教学方案研究与实施,每年面向全校本科生招收具备一定创新创业兴趣的学员进入工作室,结合仿生机器鱼研制的具体要求,以任务为抓手,引导学生有效实践同时进行一定的训练,不断增强自身的应用创新能力。

(四) 依托学校人才优势和企业产业优势,扩大与企业合作办学数量,新建一批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基地

积极拓展企业实习、实践岗位,岗位类型覆盖渔业生产、技术服务、产品销售、进出口等企业生产和运营管理全过程。为了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学生对专业和行业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海渔专业在院党政领导及浙江远洋渔业协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企业实践课程,校企合作,选拔一批毕业后有志于从事远洋渔业事业的学生赴浙江远洋渔业企业顶岗实习。

学生顶岗实习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远洋渔业学院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首次尝试,其作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一部分,为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行业提供了机会,在校、企之间搭建起了供需平台,打通了人才培养与毕业就业最后一公里。

同时,以远洋渔业国家观察员为抓手,培训一批本专业及相关涉海专业学生获得国家观察员资质,并选派若干名学生出海登船执行短期观察员任务。加强与国际渔业组织等合作,选派学生赴国际组织短期见习和培训,或跟随我校国际履约团队参加国际履约谈判会议,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国际公务员。

(五) 契合新农科发展需要,组建学科交叉型教学团队

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等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教师和教学团队,如远洋渔业国际履约教学团队等;加强农科工科等协同,组建人工智能海洋与渔业学、仿生机器鱼等交叉型教学团队。

(六) 围绕知渔爱渔,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德育教育

增强专业教师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构建以“海洋命运共同体”、“渔权即海权”等思想为核心的德育体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藏的思政内涵和素材,融入课程教学,把负责任大国渔业建设为“课程思政”的品牌课程,在课程教育中培育学生知渔爱渔的家国情怀,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和品位。

猜你喜欢
远洋渔业海洋渔业海洋大学
《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
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船级社颁发首张《远洋渔业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证明》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中国海洋大学 自主招生,让我同时被两所211大学录取
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渠道探索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on Purchase Decision
Multilingual Mix in Women Fashion Industry Advertis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Hong Kong and China
浅谈浅议如何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
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