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清平,水恒福,雷智平,汤 骏
(安徽工业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地方化工类院校对行业和地方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却受到建设资金、生源质量和师资水平等多方面限制。化工类院校每一步的决策对其学科的兴衰成败都有着深远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化工类院校往往更注重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壮大,这也成就了其在地方和行业的优势地位。在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双一流”学科的大背景下,如何争取到更多资金的支持来服务于学科建设,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和行业的发展,是当前化工类院校必须努力思考的课题。
新一轮学科评估的基本原则是聚焦立德树人、突出诊断功能、强化分类评价和彰显特色。在此基本原则下,评估方案包括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突出质量、贡献和特色以及评价科学性等主要举措。安徽工业大学化工学科服务于煤焦化行业和地方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为宝武马钢、湘钢、重钢、平煤和中钢等众多知名国企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本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材料化学与化工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含化学工艺和应用化学2个安徽省重点学科,建有“煤洁净转化与综合利用”和“煤清洁转化与高值化利用”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以第五轮学科评估为导向,以安徽工业大学化工专业为例,对地方工科院校传统优势学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做法进行分析,为其他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地方化工类院校要主动对接行业与地方发展战略,围绕地方特色,切实开展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工作,就必须提升人才思政培养水平和质量,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老一辈化工人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扬光大,培养学生对行业的热爱。在新生研讨课、思政课程、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等课程融入爱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除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外,研究生完全可以成立类似“采石矶大讲坛”这样的品牌论坛,吸引更多的大师大家来校讲学,提升学生以至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培养的监测点有:(1)毕业生到中西部艰苦地区工作的比率(A1);(2)毕业生或在校生获省级甚至国家级奖励(如优秀党员、品学兼优毕业生、省级或国家级自强之星等)(A2);(3)有无形成特色的人文教育品牌(A3)。
1. 质量控制
研究生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相辅相成。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控制可围绕核心和关键点,避免同质化培养。核心就是基于发展和壮大传统化工学科,关键点是在核心的基础上寻求学生培养质量和教师成长相互促进。如以安徽工业大学化工学科来讲,这个核心就是继续壮大煤焦化学科优势,并围绕学科优势和国家战略扩展学科发展内涵。关键点就是在于以煤焦化等作为立脚点,在此基础上引进相关学科的教师和专家,围绕学科发展的核心为煤焦化及相关行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2.培养路径
围绕核心点,地方化工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路径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依托企业成立产业研究院和工程实验室,培养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研究生即专业型硕士;依托省级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即学术型硕士。
首先,依托与企业成立产业研究院和工程实验室培养专业型硕士,围绕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将相关前沿或前瞻性研究带到研究院或工程实验室并结合导师对前沿发展方向的把握,大胆尝试人才培养方案的革新。专业型硕士培养监测点有:(1)毕业生五年内成为企业主要骨干等高层次人才比率(B1);(2)毕业生在行业内的就业率(B2);(3)近五年毕业生省部级及以上获奖的人数(B3)。
其次,依托省级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围绕前沿科学、行业前瞻性研究和卡脖子难题,集中有限资源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术型硕士,为研究生成长提供师资等保障,为学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术型硕士培养监测点有:(1)继续在境外海外深造的占比(C1);(2)继续在国内高校深造的占比(C2);(3)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的占比(C3);(4)在各自小领域的国内外顶级期刊如煤炭学报、催化化学、纳米研究等发表论文的占比(C4);(5)近十年毕业生获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的人数(C5)。
第一阶段主要针对硕士生培养,在这个阶段很少学科具备博士生招生资格。按照以上培养方式既巩固了学科在行业和区域内的优势,又符合学科评估的需求,为学科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在第一个阶段基础上培育出数个国家或者行业内知名的领军型团队。通过融合产业研究院、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等建立国家级、省级、行业重要教学科研平台,形成基础研究与产业研究深度融合交叉的特色培养方式,使得学科既能培养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潜力的学术型人才,又能培养有行业特色领军人才潜力的专业型人才。
研究生分配和师资队伍建设优先满足领军型团队的需要,并围绕各团队的研究方向进行人才的培养。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院校的优势学科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发展,如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工程、南京工业大学的材料化学工程、昆明理工大学的冶金工程、西安科技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均是国内一流学科的水平,这些高校的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一级博士点学科。在这个阶段,往往需要更加注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监测点为:(1)近十年毕业生行业顶级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成长率(D1);(2)近十年国家级人才入选人数(D2);(3)在化学化工领域发表顶级期刊论文的占比(D3);(4)同学科方向国内相当实力院校的高校教师占比(D4);(5)在校生参加国际国内顶级会议并做分会报告或口头报告的人数(D5)。
地方院校由于生源质量、资源供给、国际化视野等多方面的限制,效仿一流高校的培养模式是不现实的。大部分地方传统化工院校在建校之初,就有了明确的培养方向,并且围绕该方向发展了几十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发展的道路上,部分地方传统化工院校围绕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发展需求壮大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并形成了新的特色领域,如南京工业大学在膜分离和生物化工领域,浙江工业大学在农药化工领域等都形成新的特色。因此,在理清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条件,围绕学科发展打造特色课程,结合工程认证的要求,合理完善自身的培养方式。另一部分地方化工院校基于地方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如温州大学在制笔和制革等精细化学品领域通过整合资源和数年的发展,也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由此可见,地方化工院校特色发展是根本。而要维持学校特色发展,对本科生的特色培养是关键。安徽工业大学化工学科围绕炼焦配煤、焦炭质量控制、燃气净化等开展本科生教学,同时依据工程认证的要求开设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和传递过程原理等化工类核心课程,这样既保证本科生的特色培养,又符合工程认证要求。随着冶金环保和炼焦工艺的发展,炼焦配煤和焦炭质量控制等煤化工工艺类课程也进行了调整优化。这些课程的调整和优化基于安徽工业大学在煤焦化行业的基础和特色,结合行业内知名专家和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过多次探讨形成的。在特色培养的基础上,鼓励本专业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学术竞赛等全学科类的竞赛,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鼓励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其创新能力;利用近两年线上会议的机会,鼓励优秀的本科生参与国际性的专业竞赛和学术交流,培养其国际化视野,提升学校知名度。本科生培养的监测点有:(1)近五年在行业内知名企业就业的占比(E1);(2)近十年毕业生出国出境继续深造的占比(E2);(3)行业知名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E3);(4)近十年内毕业生对本化工专业的满意度评价(E4)。
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和建议如表1所示。在各项指标中,人文素养的持续改进是最难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此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持续改进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如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要融合采石矶文化思政元素,就需要政府层面支持景区和学校的联动。
表1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和建议
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持续改进,既要重视企业的参与,也要重视国内外相关团队的合作。从学校层面看,需要将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以及纵向课题等产生的成果实施合理的绩效奖励;从学院层面看,需要不断凝炼学科方向,在巩固现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鼓励成立新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方向,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增长点。
针对本科生培养的持续改进,学校要将企业导师参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鼓励本科生参与国际性学科竞赛和学术创新研究、企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鼓励本科生导师参与学生培养等列入政策性文件。从学院层面看,要不断加深与行业、重点企业的沟通,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活动,鼓励行业高级人才参与本科生的教学活动,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结对联合培养本科生。
地方传统化工院校应以行业和地方化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能够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地方传统化工类院校必须主动适应教育部对人才特色培养的政策,围绕自身特色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学科发展、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