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如今的教学中,语文在所有的学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它是教育和学习的基础内容之一。因此,本文就简单的从创建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策略,来阐述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教学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课程改革也得到了推进,新的小学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得到重新的界定,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讲授教材的内容,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较低
在现在的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升初中的重要时期,这时候的学习压力相对于之前会大一些,在一定学习压力下部分学生会跟不上教师教学的思路,导致学生学习出现困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减弱,整个课堂的氛围也会变差。其次是,在现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好的、坏的的信息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处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是好奇心非常强的时期,但是学生的自控能力并还没有那么强,所以,就会出现“游戏疯狂”、“电子产品疯狂”等现象,学生开始迷恋玩游戏、看小说、看短视频等,这些行为都是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未更新,有的语文教师还处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在进行教学时,只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内容传输,并没有不会通过改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并不会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对新形势教学把握不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教学的形式开始丰富多样。为了满足现在教育教学,多媒体教学、活动式教学和游戏式教学等教学形式开始兴起,但是,传统教学形式对教师的影响是极大的,所以在进行语文内容教学时,教师会出现各种教学问题和不足,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时,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仅仅只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传统的书写教学形式就被丢下,导致部分学生变得不爱动笔,也不愿意记笔记。或者是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顾着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掘和学习知识,并没有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度不高,学到的知识点不够全面、不够充足。
3、教师对学生的动态掌握不准
在传统的教师教学认识中,学生只要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即可,教师并不会去关注学生是否跟得上思路,也不会关注学生是否把教学的内容和知识学透彻了,对学生的学习动态和状况把握不充足,因此,导致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学习能力没有很好的提升。还有部分教师,只是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去指导学生学习,不管这个方式适不适合学生,只要学生能上课听课即可,教师不会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会关注学生是否对这堂课有兴趣,只是一味的传输知识和要点,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提不起兴趣。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动态,要明白当下的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改善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氛围,不能让学生形成“盲目学习”、“无兴趣学”的现象。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措施
1、创建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
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一个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能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也能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占主体,教师讲述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这种教育灌输就像叙事,教师在唱独白,学生们只是听众。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必定会走神,教师教学的内容学生也没有办法更好的理解和記忆。如果教师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活跃教学课堂的气氛,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活跃教学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和游戏式的教学形式来活跃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关于故宫的相关视频,在开始教学前进行视频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将学生的思路吸引到课堂当中,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带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观察建筑之美”,让学生讲述在自己知道的或者见过的优美、宏伟的建筑,描绘其特征,并讲出对其的认识和感受,让学生表述自己的看法和思想,能提升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踊跃回答有意思的问题,课堂的范围就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很好的集中。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兴趣
在现在的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效率,会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而发生改变,如果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着不好的学习习惯,且没有兴趣学习语文,那么不管语文教师如何教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没有办法提升。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第一,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再好,也不如做笔记的效果好,课堂中的随堂笔记、课外的阅读笔记、考试中的错题笔记等,这些习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点。第二,教学时注重鼓励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比如,考试中或者平时的作文总是写的不好,无法把课文背诵下来。这时候,教师就不能只是批评学生为什么做不好,而是要鼓励学生去学习,失败是成功之母,第一次不行就第二次、第三次,当学生有进步,表现好时,教师就进行适当的夸奖,让学生能有信心继续努力,避免学生因为一次的学习失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所以,要想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改善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教师教授学习,学生只能懵懵懂懂的接受知识,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避免学生被动的接收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回答问题,并尽最大努力将上课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比如,在讲解《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然后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你觉得中年的闰土和少年时的闰土有什么不一样?”、“从现在的角度看,你中年会和闰土一样吗?”,让学生先自主进行学习,然后再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不管问题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教师都应该进行夸奖和思维指导,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掌握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并消除了学生学习中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了学习中的真正主人。
结论: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去完善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丽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13.
[2]张小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教师,2016.
[3]王妍平.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