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涌现了一批灿若星辰的革命先烈和改革先锋、劳模人物,他们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传播马克思主义,播撒革命的种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作出了卓越的貢献。
《中国工人》杂志特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带您走近那些在党的百年历程中,闪烁着、飞扬着的面孔。
走进位于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的“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包起帆数十年的成就历历在目:他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130多个技术创新项目,先后获得80余项国际国内重大奖项。
包起帆1968年参加工作,1978年调到上海南浦港务公司机修车间工作,专门负责修理码头上的起重机。当时,码头上木材装卸全靠工人下舱,用钢丝绳捆扎后,再用吊机起吊,是项危险的工作。
1981年10月,中国港口史上第一只用来卸大船的木材抓斗诞生了。包起帆发明了“双索门机抓斗”,用两根起重索使抓斗顺利地打开和闭合。“人木分离的目标实现了!木材装卸工的安全有保障了。”曾经有一篇报道这样写道。
包起帆成为闻名遐迩的“抓斗大王”,科技成果不仅在国内20多个行业、1000多个企业广泛推广应用,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他的发明远远不止于此。1987年4月9日,包起帆凭借“15吨滑块式单索多瓣抓斗”项目获第1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金奖。2015年,同一个授奖台上,他再次获得3枚国际金奖。时隔28年,港口生产实现了由人力化向机械化,由机械化到数字化,再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数次跨越,他的持续创新和卓越贡献,令主办方都惊诧不已!
上海港是中国航运经济扬帆起航的见证者,而包起帆就是港口生产自动化创新的践行者。40多年来,包起帆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一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如今,他带领团队仍奋战在创新一线。
“在新时代里,每个港口人都应该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才能与时代同步,与时代共进。”站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上,71岁的许振超说。不远处,正在作业的大型自动化集装箱桥吊,正精确、高效地吊运着来自海内外的集装箱。
许振超,1968年参加工作,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7月调入青岛港工作后,他先后担任青岛港集装箱公司桥吊司机、固机队队长、桥吊队队长、党支部书记。
“是时代催着我学,催着我进步;也是时代成就了我,成就了我们港口工人。”回顾50余年工作历程,许振超如此总结。
三句话不离拼搏和创新,不服输,是许振超的“成长密码”。
2003年4月27日,在“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振超团队创造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此后,他们又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成为中国港口领先世界的生动例证。
如今,许振超依然在传统集装箱码头改造征程上前行。凭借着过硬的素质和成绩,许振超先后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第一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的楷模。
谁也没有想到,外公不经意间取的一个名字—铁成,竟验证了窦铁成一生的职业,一辈子和铁路打上了交道。
自1979年参加招工考试被中铁一局电务处录取后,窦铁成立足本职工作,不懈努力奋斗,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掌握精湛技术、具有创新创效意识的“大国工匠”。
工作40多年,窦铁成始终奔忙在工地,参与了京九铁路、西康铁路、达成铁路等铁路建设项目,泰赣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以及苏州、佛山、无锡、成都、西安等地的地铁建设项目。他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的高速发展,为人民日益美好的生活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的价值在工地上。作为一名基层工人,只有在火热的施工现场,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窦铁成说,“通过我参与建设的铁路、地铁,乘客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这是我最大的自豪。”
如今的窦铁成,仍保持着劳动者的本色,培养、激励一代代铁路人,在建设一线发光发热。
“我既是孔祥瑞,又不是孔祥瑞。”在孔祥瑞眼里,这个已经符号化的名字,既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仍在激励他继续奋斗的动力源泉。
在天津港生产一线奋斗40多年,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凭的码头工人,成长为远近闻名的“蓝领专家”和全国劳模,孔祥瑞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不仅在于他持之以恒的学习实践,更在于他多年来对培养知识型工人的孜孜不倦。
2001年,天津港建设亿吨大港,孔祥瑞所在的装卸队承担了2500万吨货物的装卸任务。设备、人员均未增加,但装卸任务却增加了近30%。为此,孔祥瑞带领技术骨干集体攻关,创新装卸流程,通过“抓斗起升、闭合控制合二为一”这一举措,成功挤出了15.8秒,让每台门机平均每天多装卸480吨,全年完成装卸任务2700多万吨,远远超过预定目标。此后,这套新的操作法推广到天津港各个码头。
“只有一个孔祥瑞远远不够”。我国港口的快速发展,需要成千上万个孔祥瑞这样的技能人才。
因此,早已退休的孔祥瑞仍每天忙碌在天津港生产一线,不遗余力地把自己多年来的技术、经验传授给一线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