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刃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下,催生了快递员、网约工、送餐骑手、货车司机等数以万计的互联网衍生职业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往往得不到切实维护,由此引发诸多争议、矛盾。《谁来为骑手的工伤买单》一文中涉及的劳动意外伤害问题,只是这一庞大劳动群体诸多权益问题的“冰山一角”,报道揭示的种种问题一时无解,如果累加其他问题更令人忧虑。如何破解维权困局?不仅为新业态劳动者所盼,也是以代表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己任的工会组织的课题。
工会能够做什么?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刚说:工会要“站出来”,维护这些互联网衍生职业者的合法权益。这句话看似简单,内涵却很厚重。
工会“站出来”,首先就要把新业态劳动者组织起来,加入工会。这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前提。
维权的本质是一种博弈,而博弈需要力量。新业态劳动者分布于不同行业,劳动关系复杂,就业形式多样,而且流动频繁,这就决定了他们维权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加之许多劳动者权益意识较弱,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权益,也不懂得如何维护权益。即使少数劳动者自发采取维权行动,也往往处于单打独斗状态,甚至个别人还会盲目冒险,偶有成功,也存在成本高昂效果有限的情况。因而,这一群体面临一种选择:是继续这样下去,忍受或分散地有限维权?还是寻求改变境遇,获得帮助和支持,使维权更加有利且有效?显然,后者更为明智。
俗话说,抱成团力量大。组织起来才能有效實现维权。这一点已经被实践一再证明—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主动找到工会,寻求帮助,表明了他们的觉悟。事实上,各地各级工会也都“站出来”,把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作为重点工作。
工会“站出来”,是要为劳动者说话、办事。工会有遍布全国的组织体系,有兢兢业业为维护职工权益奔走的工会工作者,这些优势不仅可以为劳动者维权,而且可以为劳动者提供多种帮助和扶持。
不是说新业态劳动者“劳动关系模糊”,发生劳动争议难以界定吗?加入工会没有劳动关系限制,却有了组织“靠山”,靠组织的力量厘清劳动关系,维护合法权益,较之个人“取证”“自证”,难易立现;不是说“相关法规滞后”,新业态劳动者维权难吗?工会从源头上参与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总工会界别《关于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提案》明确提出“立法机关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切实加强对新业态企业的执法监管,强化行业自律”;不是说“资强劳弱”,劳动者对于企业侵害自身权益无奈吗?工会可以代表职工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改善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监督,助力弱势职工群体合法权益的维护;对于少数恶劣的侵权行为,工会还可以动用法律手段,迫使侵权者“就范”。所有这些,都是组织起来的力量。
依靠组织起来的力量维护劳动者权益,既是劳动者的选择,也是工会组织的职责,二者的契合,正是中国工会事业的发展之途。针对三新就业群体,工会组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也正是科学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离不开的组成部分。从这一层面看,无论是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者选择工会,还是工会“站出来”,组织起来维护权益,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