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章定义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输出的统一名称,研究探讨文化产品创新的影响因素。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整理指标,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并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采用因子分析的方式提取影响因子学习能力、内部创新氛围、重视协同创新、品牌绩效和外部创新环境。并使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公司规模在每个影响因子上的差异性。
[关键词]文化产品创新;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6.1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1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文化产业増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3.48%提高到2017年的4.2%,增长了0.72个百分点,占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18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117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8%,又比2017年提高0.22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近10年文化产业的总体增长均明显高于GDP的总体增长,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正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发展潜能巨大。但由于种种原因,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还处于保守阶段,其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挑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创新驱动发展给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方向。定义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输出的统一名称,研究探讨文化产品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 指标确定和对象选取
在确定影响文化产品创新的指标时,充分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企业能力方面的研究。Morgan认为创新既有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组织创新,还包括外部环境。Nelson和Winter认为创新的范围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性模式,而是分布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管理环节。Malecki认为创新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其表现方式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Teece等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强调管理层的更新能力,体现为对企业拥有资源的组织和调配能力。同时,探访了相关人员,深入讨论和研究后,整理了21个指标,分别为:A1 公司领导是创新榜样;A2 重视员工进修或培训;A3 有效获取创新资源;A4 鼓励创新制度;A5 创新工作方案采用;B1 工作具有挑战性;B2 员工具有抗压能力;C1 部門之间交流广泛、意见互通;C2 内部资源整合;D1 市场需求敏感;D2 发现创新机会能力;E1 合作伙伴参与产品设计;E2 顾客进行产品体验;E3 重视顾客意见反馈;E4 与合作伙伴信任合作;F1 市场占有率;F2 品牌影响力;G1 产学研密切合作;G2 外部资源互补共享;G3 地方政府支持;G4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调查对象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湖北、河北、四川等地,尽量覆盖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的九大类所提及的文化产业相关的不同规模的公司或单位,能够发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给文化产业产品创新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53份。
2 文化产品创新影响因素
2.1 因子分析方法
基于153份问卷,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获得文化产品创新的主要影响因子。因子分析法是指从研究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信息重叠、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不相关或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
2.2 因子提取过程
2.2.1 相关性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KMO值为0.947,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度检验显示出近似卡方值为3144.745,自由度是210,检验的显著性Sig.为0.000<0.05,说明符合标准,数据呈球形分布,各个变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结合两方面考虑,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2.2 解释的总方差
采用主成分提取方法,最大方差方法旋转后,SPSS 19.0输出的共同因子结果如表2所示。提取5个共同因子,其中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3.098,可解释总体方差的62.373%,其他因子可依次解释。所保留的5个因子可共同解释79.734%(>60%)的总体方差,视为选取恰当。继续分析,按照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得到旋转成分矩阵(成分载荷均>0.5所有指标保留),如表3所示。
2.2.3 信度分析
在以上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继续采用α信度系数法基于表3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 α系数如表3第7列所示。对于α系数,如果此值高于0.8,则说明信度高(如果此值介于0.7~0.8,则说明信度较好;如果此值介于0.6~0.7,则说明信度可接受;如果此值小于0.6,说明信度不佳),本次分析的总量表信度系数值为0.953,大于0.9,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且任意题项被删除后,信度系数并不会有明显的上升,因此说明所有题项不应该被删除处理。分析项的CITC值均大于0.4,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信度水平良好。
2.2.4 影响因子命名
从表3 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工作具有挑战性(B1)、员工具有抗压能力(B2)、部门之间交流广泛、意见互通(C1)、内部资源整合(C2)、市场需求敏感(D1)和发现创新机会能力(D2)6个指标与第一个因子关系密切,体现了企业组织创新能力、资源组合调配能力和创新信息及时接受和处理的能力,总结起名为“学习能力”。
公司领导是创新榜样(A1)、重视员工进修或培训(A2)、有效获取创新资源(A3)、鼓励创新制度(A4)、创新工作方案采用(A5)5个指标和第二个因子关系密切,体现了企业鼓励创新情况等,起名为“内部创新氛围”。
合作伙伴参与产品设计(E1)、顾客进行产品体验(E2)、重视顾客意见反馈(E3)、与合作伙伴信任合作(E4)4个指标和第三个因子密切相关,体现了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等合作伙伴以及顾客通过合作开发、体验式参与等方式共同开发创新产品的重视和实行程度,该因子起名为“重视协同创新”。
市场占有率(F1)、品牌影响力(F2)2个指标和第四个因子关系密切,体现了企业及其产品品牌在市场或者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该因子起名为“品牌绩效”。
产学研密切合作(G1)、外部资源互补共享(G2)、地方政府支持(G3)、国家层面政策支持(G4)4个指标和第五个因子密切相关,体现了企业整合、调配外部各种资源的能力以及各层级政策支持创新情况,给该因子起名为“外部创新环境”。
2.3 方差分析
本次选取“公司规模”维度,依次以5个影响因子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
(1)学习能力层面。从表4可知, 不同的公司规模对于工作具有挑战性、员工具有抗压能力、部门之间交流广泛、意见互通、内部资源整合、市场需求敏感和发现创新机会能力共6项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其中四项p<0.01),意味着不同“公司规模”样本对于以上6项均有着差异性。其中员工具有抗压能力一项差异较小。可以发现这6项均值较高的基本上集中规模在101~200人的企业单位,企业规模越大这一层面反而均值较低。
(2)内部创新氛围层面。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的公司规模对于重视员工进修或培训、有效获取创新资源、鼓励创新制度共3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对公司领导是创新榜样、创新工作方案采用2项呈现出差异(p<0.01)。通过观察均值,发现规模在101~200人的公司在公司领导是创新榜样方面、创新工作方案采用方面体现得更明显。
(3)重视协同创新层面。从表6可以看出,参与调研的不同规模的公司样本。
在合作伙伴参与产品设计(p<0.01)、顾客进行产品体验、重视顾客意见反馈、与合作伙伴信任合作各项均有显著差异性(后面三项p<0.05)。在这一层面的各项指标中,均值较高的仍然集中在规模200人以下的公司。
(4)品牌绩效层面。从表7可以看出,不同的公司规模在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两项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这一层面,很明显公司规模越大在这两项中均值越高。
(5)外部创新环境层面。从表8可以看出,不同的公司规模在产学研密切合作、外部资源互补共享、地方政府支持、国家层面政策支持四项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从均值来看,产学研密切合作还是发生在规模较大的公司,而外部资源互补共享方面公司规模越小越容易实现。地方政府支持、国家层面政策支持两项并没有因公司规模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3 结论
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整理指标21个,设计调查问卷,并较为普遍的在不同省、市地区选取发放对象。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53份。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采用因子分析的方式提取了5个影响因子并命名,他们分别是:学习能力、内部创新氛围、重视协同创新、品牌绩效和外部创新环境。并使用方差分析不同的公司规模在每个影响因子上的差异性。归纳结论如下四点。
(1)不同规模的公司在学习能力层面有较大差别。总体来说规模在200人以下的公司学习能力较强,规模在201~500人的公司在学习能力方面均值最低。从这一结论可以发现,当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学习能力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停滞或退步。而学习能力的强弱也与公司产品类别有关系。
(2)不同规模的公司在重视协同创新方面差别较大。从数据分析出的这一层面各项均值可以看出,规模较小的公司更具有灵活性,更注重和合作方、顾客保持紧密联系,而规模更大的公司在产品设计、开发方面独立性更强。当然这个结果也受公司文化产品类别影响较多。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一类以服务作为文化产品的公司更重视协同创新以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程度。
(3)品牌绩效层面的影响效果差异不明显。从结果可以看出较大规模的公司在品牌绩效层面各项中均值较高,这符合事实。但是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参与调研的大规模公司并没有将规模优势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品牌效应影响产品创新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4)外部创新环境因子在不同规模的公司中影响程度差别不大。在外部创新环境层面,首先,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相关公司的政策支持是一视同仁的,与公司的产品类型无关。地方政府的支持程度和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有关系,与公司规模和公司产业类别的关系也并不明显。其次,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形成产学研合作,但是参与调研的较大规模的公司并没有很明显的抓住和利用这个优势。反而是规模较小的公司能够较为灵活的在同类型公司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资源互补共享。
参考文献:
[1]闫宁宁,江明娟,王笑梅.中国文化产业创新绩效研究报告[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2]阮爱君.激励体系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工作动机机理的分析[J].科研管理研究,2011(2).
[3]邬关荣,唐琼,熊晖.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探讨[J].商业时代,2013(13).
[4]谢玉婧.新时代文化产品创新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9(10):179-180.
[基金项目]天津市艺术规划项目“文化产品创新推动服务业转型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E16040)。
[作者简介]谢玉婧(1982—),女,河北张家口人,天津农學院,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管理学。